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薛士彥

鎖定
薛士彥 (1545-1625) 字道譽,號欽宇,福建省漳浦縣東山村人。幼年失父,由母撫養教督讀書,萬曆八年(1580年)登進士。
本    名
薛士彥
別    名
薛方伯
道譽
欽宇
所處時代
明朝
民族族羣
漢人
出生地
福建漳浦縣東山村
出生日期
1545年5月30日
逝世日期
1625年
主要作品
《閔使君石埭莊均賦碑記》
《奠龍脈碑記》
主要成就
組織鄉勇抗擊海盜山賊,建東山樓(土樓)

薛士彥人物簡介

授南京兵部職方司主事,不久,升陝西僉事,提督學政,再升湖廣副使,仍提督學政,許多學子都得以提拔而登科甲,深得世人讚譽。後官至廣東右布政使、雲南左布政使(省最高行政長官,從二品)。因提督學政被尊為文學宗師,又因陝西、湖廣在古代分別屬秦、楚,所以薛士彥被尊稱為秦楚文宗。至致仕還鄉,創辦共學堂講學,講陽明理學,以江西旰江羅念庵的“本自靜觀,歸於虛靜”為宗。盡心施教,循循善誘,四方負笈前來就學者數以百計。士彥生性勤敏,至老不倦。後終老鄉間,入祀漳浦鄉賢祠,漳浦人為之立碑讚頌。

薛士彥人物生涯

薛士彥生於嘉靖二十四年,於隆慶四年充邑庠生,首選萬曆元年鄉試,中式七十八名,萬曆八年登進士第,授南京兵部職方司主事,由本司郎中升湖廣提學僉事。丁母憂,服闋補陝西提學僉事,匾贈【秦楚文宗】。任滿升湖廣參議,任糧儲。庚子冬(萬曆二十八年冬天),擢江西兵備道,駐紮建昌府,丙午年(萬曆三十四年)升江西參政,扎贛州。戊申年(萬曆三十六年)升四川觀察使(明清時期對道員的雅稱),庚戌年(萬曆三十八年)擢廣東右佈政。癸丑年(萬曆四十年)入覲,推甘肅軍門(明代對總督巡撫的別稱),見忤朝貴,拾遺回家。甲寅年(萬曆四十一年)擢雲南左佈政,告病在家講學,邑士子宗置講堂於西關外,匾贈【天心月脅】,本縣朱泰禎贈【仁為己任】
欽差福建巡按御史崔爾進吏部考功司郎中、南企仲仝立華表於羅山之崗,匾勒【東山重謝,北斗瞻韓】、【官至紫薇行省,劍倚東南半碧天;學宗白鹿真傳,鏡懸湘陝千秋月】,林茂桂贈【誌德不忘】。
與朱天球、盧維禎共同完成《奠龍脈碑記》,與黃道周、詔安沈起津是師生關係,與龍溪張燮、六鰲林茂桂、長泰戴燝交好,時常有書信往來,詩詞唱和。過世後,龍溪張燮寫祭文,邑耆老追思頌德豎碑於興教寺,崇禎七年正月廿五日,府縣申允迎入鄉賢忠孝仕宦到處皆入名宦。墓址:舊鎮甘霖村鳥崆巖,巖後有薛士彥墓表文石刻,為詔安進士、池州府推官沈起津題。石刻已被毀,然有拓印存檔。
現在把《漳浦縣誌》記載薛士彥的原文摘抄如下:薛士彥,字道譽,號欽宇,萬曆庚辰進士,督學秦楚,歷任廣東、雲南左右布政使,致仕歸,作共學堂,講理學,本諸旰江羅氏,四方負笈者以百計。性勤學,至老不倦,雞鳴必起,親燈夫人戲之曰:“考試官將試君耶?”士彥笑曰:“素癖如是不能強也!”少失父,伶仃孤苦,母夫人嘗夜半焚香祝天願兒成人,士彥方讀書,聞户外聲叱之,則母也,告之故,遂相持泣,自是每夜分必惻然於懷,終身無安枕之夕。居鄉有惠德,鄉人立碑頌之。《漳浦縣誌·卷十一·兵防》:神宗萬曆三十四年生員趙秉鑑謀襲邑城,不果。賊約二十三日臨城,先四日連雨,市不可行舟,賊黨懼,以告鄉紳薛士彥,潛白知縣黃應舉,捕獲巨魁數人,治之,餘黨悉平。
時與薛士彥同年進士及第的漳浦人有八人,他們分別是:薛士彥、林士宏、蔡升、蔡琮、邱汝材、王應麟、劉庭蕙、劉庭蘭。這一年的狀元是張懋修(張居正次子)
歷史上同姓名的人物:潮州潮安縣庵阜鎮薛隴村薛士彥,諱賡言。意思是此人名賡言、字士彥。薛賡言,字士彥,生於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其生平只中過秀才,沒中過進士。天啓四年(1624年),薛賡言六十五歲,倡建薛氏家廟,崇禎四年(1631年),薛賡言七十二歲,修潮州薛氏族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