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蕭孝穆

鎖定
蕭孝穆(981年―1043年),小字胡獨堇,淳欽皇后述律平阿古只五世孫,國舅詳穩(官名)蕭陶瑰之子 [1] 欽哀皇后之弟、仁懿皇后之父 [13] 遼朝外戚、大臣。
蕭孝穆潔身謹慎,謹守禮法。歷任建雄軍節度使、北府宰相、南京留守、北院樞密使等,先後被封為燕王、秦王、吳國王、楚王、齊王。
開泰元年(1012年),擊走叛賊術烈。同年冬天,誅殺叛亂的查剌、阿睹等人。太平九年(1029年),擊敗大延琳的叛亂,遼東得以全部平定。重熙八年(1039年),上表請登記天下户口以平均徭役,遼興宗同意,由此徵收賦税平均,眾人大悦。重熙十二年(1043年),蕭孝穆去世,死後追贈大丞相、晉國王,諡號貞。
本    名
蕭孝穆
別    名
胡獨堇(小字)
所處時代
遼朝
民族族羣
契丹族
出生日期
981年
逝世日期
1043年
主要作品
《寶老集》
官    職
南京留守、北院樞密使
爵    位
晉國王
諡    號

蕭孝穆人物生平

蕭孝穆誅討叛亂

蕭孝穆潔身謹慎,謹守禮儀法度。統和二十八年(1010年),累次升遷至西北路招討都監。開泰元年(1012年),遙授建雄軍節度使,加任檢校太保。同年,術烈等發動叛亂,蕭孝穆攻打併趕走他們。同年冬天,進軍可敦城阻卜勾結五羣牧長查剌、阿睹等,陰謀內外互相策應,蕭孝穆將叛亂者全部殺死,於是嚴整守備以待,餘黨於是潰散。因功升任九水諸部安撫使。不久擔任北府宰相,賜號為忠穆熙霸功臣,加任檢校太師、同政事門下平章事。開泰八年(1019年),回到京師。 [2] 

蕭孝穆平定遼東

太平二年(1022年),主持樞密院事務,充任漢人行宮都部署。太平三年(1023年),封為燕王,擔任南京留守、兵馬都總管。太平九年(1029年),大延琳在東京叛亂,蕭孝穆擔任都統討伐大延琳,雙方在蒲水交戰。中軍向後略退,副部署蕭匹敵、都監蕭蒲奴從兩翼夾擊,敵兵潰散,追擊到手山北部將其擊敗。大延琳逃入城中,掘深溝自衞。蕭孝穆將其包圍,建起重城,修造樓櫓,使城內外不得相通,城中人拆毀房屋用以燒火做飯。其將楊詳世等擒獲大延琳前來投降,遼東全部平定。蕭孝穆改任為東京留守,賜號佐國功臣。蕭孝穆在任東京留守期間,為政致力於寬厚簡約,招撫流民,百姓得到安寧。 [3] 

蕭孝穆均税諫帝

景福元年(1031年),遼興宗耶律宗真即位,改封蕭孝穆為秦王,不久又任南京留守。重熙六年(1037年),進封為吳國王,擔任北院樞密使。重熙八年(1039年),蕭孝穆上表請登記天下户口以平均徭役,又陳説諸部及舍利軍的益處和害處。遼興宗同意。由此徵收賦税稍稍平均了一些,眾人大悦。重熙九年(1040年),改封為楚王 [4] 
當時天下無事,人口增殖,遼興宗又青春鼎盛,每每談及後周奪取十縣,總是感慨憤激,有南伐之志。羣臣大多順從旨意。蕭孝穆勸諫説:“從前遼太祖南伐,最終無功。遼太宗滅唐立晉,後因石重貴叛盟,長驅直入汴京,遼太宗剛剛回師,南方反過來突襲我們。從此以後兵連禍結達二十餘年,剛剛得到和好,百姓安居樂業,南北互通有無。現在國家比起往日,儘管變得富強,然而功臣、老將往往已經過世。何況宋人無罪,陛下不應該背棄先帝所訂立的盟約。”當時遼興宗心意已決,奏書上達沒有迴音。蕭孝穆以年老請求辭官回鄉,遼興宗不許。 [5] 
重熙十二年(1043年)正月初三日,蕭孝穆任南院樞密使。 [6]  六月二十一日,又任北院樞密使,改封為齊國王。十月初五日,蕭孝穆去世,追贈大丞相、晉國王,諡號貞。 [7-8] 

蕭孝穆軼事典故

蕭孝穆儘管身為外戚之親,職位越高,越是畏懼小心。太后有賜物,則推辭不受。即使在妻子兒女面前也沒有驕傲的神情。與人交往,始終如一。所薦舉的都是忠直之士。曾經對人説:“樞密使選拔賢能而加以任用,何事不能成功?如果親自去處理瑣碎之事,那麼大事反而會被耽擱。”自從蕭合卓因為為政有才得到重用,其後遞相效尤而已,不懂得有關大局的道理。蕭孝穆感嘆説:“不能夠移風易俗,身居高位卻苟且偷安,為臣之道竟然是這樣的嗎?”時人稱蕭孝穆為“國寶臣”,稱所著文集為《寶老集》。 [9] 

蕭孝穆歷史評價

遼史》:①“不有君子,其能國乎?方其擒延琳,定遼東,一時諸將之功偉矣。宜其撫劍抵掌,賈餘勇以威天下也。蕭孝穆之諫南侵,其意防何其弘遠歟,是豈瞋目語難者所能知哉!至論移風俗為治之本,親煩碎為失大臣體,又何其深切著明也。為‘國寶臣’,宜矣。”; [10]  ②“孝穆廉謹有禮法。” [10] 

蕭孝穆主要作品

《寶老集》 [9] 

蕭孝穆家庭成員

蕭孝穆父祖

五世祖:阿古只,淳欽皇后述律平之弟。 [1] 
父親:蕭陶瑰(蕭和),官居國舅詳穩 [1]  [14] 

蕭孝穆兄弟姐妹

  • 弟弟
蕭孝先,封晉王,官至南京留守。 [12] 
蕭孝誠,封蘭陵郡王,官至大國舅、兼侍中 [15] 
蕭孝忠,封楚王,官至北院樞密使。 [12] 
蕭孝友,封豐國王,官至北府宰相。 [12] 
  • 姐妹
欽哀皇后蕭耨斤 [13]  ,遼聖宗耶律隆緒皇后。
長沙郡妃(秦國夫人) [15] 
蘭陵郡夫人 [15] 
晉國夫人 [15] 

蕭孝穆子女

  • 兒子
蕭阿剌,蕭孝穆長子,封陳王,官至東京留守。 [12] 
蕭撒八,蕭孝穆次子,封武寧郡王,官至西北路招討使。 [12] 
  • 女兒
仁懿皇后蕭撻裏,蕭孝穆長女,遼興宗耶律宗真的皇后。 [13] 

蕭孝穆史籍記載

  • 《遼史·卷十九·本紀第十九》 [11] 
  • 《遼史·卷八十七·列傳第十七》 [10] 
參考資料
  • 1.    《遼史·卷八十七·列傳第十七》:蕭孝穆,小字胡獨堇,淳欽皇后弟阿古只五世孫。父陶瑰,為國舅詳穩。
  • 2.    《遼史·卷八十七·列傳第十七》:孝穆廉謹有禮法。統和二十八年,累遷西北路招討都監。開泰元年,遙授建雄軍節度使,加檢校太保。是年術烈等變,孝穆擊走之。冬,進軍可敦城。阻卜結五羣牧長查剌、阿睹等,謀中外相應,孝穆悉誅之,乃嚴備禦以待,餘黨遂潰。以功遷九水諸部安撫使。尋拜北府宰相,賜忠穆熙霸功臣,檢校太師,同政事門下平章事。八年,還京師。
  • 3.    《遼史·卷八十七·列傳第十七》:太平二年,知樞密院事,充漢人行宮都部署。三年,封燕王、南京留守、兵馬都總管。九年,大延琳以東京叛,孝穆為都統討之,戰於蒲水。中軍稍卻,副部署蕭匹敵、都監蕭蒲奴以兩翼夾擊,賊潰,追敗之於手山北。延琳走入城,深溝自衞。孝穆圍之,築重城,起樓櫓,使內外不相通,城中撤屋以爨。其將楊詳世等擒延琳以降,遼東悉平。改東京留守,賜佐國功臣。為政務寬簡,撫納流徙,其民安之。
  • 4.    《遼史·卷八十七·列傳第十七》:興宗即位,徙王秦,尋復為南京留守。重熙六年,進封吳國王,拜北院樞密使。八年,表請籍天下户口以均徭役,又陳諸部及舍利軍利害。從之。由是政賦稍平,眾悦。九年,徙王楚。
  • 5.    《遼史·卷八十七·列傳第十七》:時天下無事,户口蕃息,上富於春秋,每言及周取十縣,慨然有南伐之志。羣臣多順旨。孝穆諫曰:“昔太祖南伐,終以無功。嗣聖皇帝僕唐立晉,後以重貴叛,長驅入汴,鑾馭始旋,反來侵軼。自後連兵二十餘年,僅得和好,蒸民樂業,南北相通。今國家比之曩日,雖曰富強,然勳臣宿將,往往物故。且宋人無罪,陛下不宜棄先帝盟約。”時上意已決,書奏不報。以年老乞骸骨,不許。
  • 6.    《遼史·卷十九·本紀第十九》:(重熙十二年六月)壬申,以吳國王蕭孝穆為南院樞密使………
  • 7.    《遼史·卷八十七·列傳第十七》:十二年,復為北院樞密使,更王齊,薨。追贈大丞相、晉國王,諡曰貞。
  • 8.    《遼史·卷十九·本紀第十九》:(重熙十二年十月)己亥,北院樞密使蕭孝穆薨,追贈大丞相、晉國王。
  • 9.    《遼史·卷八十七·列傳第十七》:孝穆雖椒房親,位高益畏。太后有賜,輒辭不受。妻子無驕色。與人交,始終如一。所薦拔皆忠直士。嘗語人曰:“樞密選賢而用,何事不濟?若自親煩碎,則大事疑滯矣。”自蕭合卓以吏才進,其後轉效,不知大體。嘆曰:“不能移風易俗,偷安爵位,臣子之道若是乎?”時稱為“國寶臣”,目所著文曰《寶老集》。
  • 10.    《遼史·卷八十七·列傳第十七》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3-11-12]
  • 11.    《遼史·卷十九·本紀第十九》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4-24]
  • 12.    《遼史·卷八十七·列傳第十七》:二子阿剌、撒八,弟孝先、孝忠、孝友,各有傳。
  • 13.    《遼史·卷七十一·列傳第一》:興宗仁懿皇后蕭氏,小字撻裏,欽哀皇后弟孝穆之長女。
  • 14.    張志勇,齊偉.蕭和家族在遼代社會的地位與影響[J].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36(05):25-33.
  • 15.    張志勇,齊偉.蕭和家族在遼代社會的地位與影響[J].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36(05):25-33.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