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蕪湖市鏡湖公園

鎖定
蕪湖鏡湖公園由大小鏡湖兩部分組成,大鏡湖俗稱“陶塘”,小鏡湖為“汪家田”。由宋代詞人張孝祥“捐田百畝,匯而成湖”。鏡湖位於市區中心,毗鄰最繁華的蕪湖中山路步行街鳩茲廣場,水面達二百餘畝。因其水清可鑑,形似圓鏡,“水惟不競形俱鑑”,故名“鏡湖”。 [1] 
中文名
蕪湖市鏡湖公園
地理位置
蕪湖市區中心
氣候條件
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佔地面積
水面230畝,湖濱綠地54畝
著名景點

小鏡湖

蕪湖市鏡湖公園主要景點

蕪湖市鏡湖公園迎賓閣

蕪湖鏡湖公園
蕪湖鏡湖公園(9張)
位於小鏡湖東北角,原為半島,64年疏浚小鏡湖挖掘成島,面積10畝,73年興建迎賓閣。迎賓閣為兩層單檐樓閣,飛檐翹角,綠色琉璃瓦蓋頂,頗具民族特色,景區內樹木葱鬱,園徑通幽,迴廊下芭蕉搖拽,月桂扶疏,島上樹木花卉百餘種,南面臨湖建有水榭一百餘平方米。

蕪湖市鏡湖公園高知園

位於觀嵐亭景區東面,呈扇形,面積一百多平方米。84年10月為蕪湖市和日本高知縣締結友好城市所建。該園以植物造景為主,栽植了廣玉蘭、紅葉李等名貴樹種和草坪。園中央大理石基座上橫置一太湖石紀念碑,上書“高知園”。

蕪湖市鏡湖公園觀嵐亭

位於小鏡湖南,景區東西走向,座南朝北,85年4月建造,建築面積約600平方米。觀嵐亭高5米,分上下兩層,登高眺望:赭山古塔和縹渺的山光嵐氣盡收眼底,故名“觀嵐亭”。亭左是“聽雨”長廊,長80米,依湖而建,廊頭是一方亭;亭右是一座鋼筋水泥曲橋,長100米,橋中平台建一座“邀月亭”,四柱單檐方形。停立亭中賞月觀景,景稱“曲橋明月”。整個風景區舒朗開闊,佈置精巧,曲折別緻。

蕪湖市鏡湖公園柳春園

位於大鏡湖東南角,向湖中伸出呈半島狀,與煙雨墩對峙,面積8畝。柳春園是鏡湖最早開闢的景區之一,明清時初為“長春園”,後改為洪園。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蕪湖道知府陳聖修在洪園的基礎上開闢“柳春園”建造了“餘琴別館”和“留春舫”,該園成為他的官廨。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退休官僚王澤回蕪,購下園子改建為“希右園”,咸豐時毀於兵災。後人以鏡湖堤岸上的“柳陰”、“留春”二橋各拈一字,易名為“柳春園”,園址也由原來南至二街收縮到湖邊。85年開始景區建設,建有“留春亭”、“知春亭”和“歸去來堂”、水上平台、曲橋、園徑等,調整充實了園中綠化,建築面積110平方米,柳春園佈局精巧,景觀豐美,具有較明顯的江南園林特色。

蕪湖市鏡湖公園步月橋

步月橋 步月橋
位於大、小鏡湖之間,原名“柳陰橋”,1803年建,民國時改名“大洋橋”,1953年改建為鋼筋水泥平橋,1987年改建為拱橋。麻石橋體,白大理石欄杆,單孔,拱徑5米,橋長28米,更名為“步月橋”。

蕪湖市鏡湖公園尺木亭

位於大鏡湖西北段,與“書畫院”毗鄰,建於1985年,景點建有“尺木亭”和蕭尺木塑像,栽植了垂柳等多種花草樹木,環境十分優雅。該亭以“尺木亭”定名,含義有二:一是為了紀念蕭雲從先生,蕭雲從,字尺木,號無悶道人,明末清初著名畫家,姑孰畫派的創始人,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10月)生於蕪湖,博學能文,晚年自號鐘山老人,居城東夢日亭遺址附近,築室種梅,號曰“梅築”,康熙十二年(1673年)秋卒,年七十八歲,蕭雲從的代表作品《離騷圖》共二卷,根據著名愛國詩人屈原的詩歌《離騷》繪製而成的;二是暗喻建此亭取材用料小巧。

蕪湖市鏡湖公園花鳥市場

鏡湖花鳥市場位於觀嵐亭南,與觀嵐亭一路之隔,花鳥市場起源八十年代初,當時,花鳥個體户聚集於三八公園內,逐漸形成集市。三八公園原為荒地和棚户居住區,1955年,拆遷了園內住户,栽植水杉等觀賞樹,修築園徑,闢成公園,為紀念婦女節,取名“三八”公園。1988年市政府改造鏡湖東路,在原“三八”公園和鏡湖兒童樂園舊址上建成鏡湖花鳥市場,建築面積為1200平方米,呈庭院式,主要經營花、鳥、魚、蟲,盆景奇石、古董字畫、陶瓷、紫砂製品,漁具、兒童玩具等,形成一個集購物、休閒、觀光為一體的多功能市場。

蕪湖市鏡湖公園步文亭

位於蕪湖市第八中學左側,和柳春園相對,建於一九九一年五月,建築面積約為百餘平方米。大麻石基座,亭子呈“王”字形,構思精巧奇特,造型新穎別緻,一九九一年五月,值安徽省委成立既王步文犧牲60週年建此亭,便以“步文”為名,以志紀念。
王步文(1898-1931),字偉模,安徽嶽西縣人,在“五四”運動中任省學聯副會長,192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2月安徽省委在蕪成立,王步文任省委代書記、書記等職。1931年4月因叛徒出賣,在蕪湖柳春園宛宅(原址在今八中南教學樓附近)被捕,同年5月31日在安慶英勇就義。

蕪湖市鏡湖公園地理環境

鏡湖風景區位於蕪湖市區中心,與著名的中山路步行街毗連。由大、小鏡湖水面230畝,湖濱綠地54畝組成。鏡湖北倚赭山,無風時水平似鏡,清澈明亮,每當夕陽西斜之際,赭山與湖水相映,亭形塔影,湖光山色,顯得更加明媚秀麗。鏡湖依赭山,傍弋水,以“環種楊柳”而景勝一方,“名人題詠者不可勝計”。春和日麗,千株綠柳,萬條柔絲,低垂搖曳,倒映水中,恰似一幅天然水墨畫卷。泛舟湖上,如置身山水畫中。濛濛春雨中漫步煙雨墩,但見一湖煙雨,滿堤煙柳,確有“鳩茲煙水地”、“人在小蓬萊”之感; 而置身觀嵐亭,憑欄眺赭山,湖光山色,“煙雨變態”,“山欲飛來煙滿堤”之景,“恍在武陵最幽處”之情,皆可體味。入夜,霓虹閃爍,燈火繞堤,更是如夢如幻。

蕪湖市鏡湖公園文化背景

蕪湖市鏡湖公園
蕪湖市鏡湖公園(5張)
鏡湖是開放式的風景區,亭台樓閣相望,曲橋長廊互通;細柳掩映下,蕪湖籍歷史文化名人蕭雲從塑像、阿英、洪熔藏書室、王步文紀念亭等點綴其間;各式現代化建築羣環湖矗立,使“鏡湖細柳”這一著名歷史景觀又平添濃郁的都市情調,現代風光 。蕪湖市鏡湖公園 “鏡湖細柳”系古“蕪湖八景”之一,歷來“為邑中風景最佳處”。
“鏡湖細柳”景觀列為蕪湖八景,約在清末或民國初年,作為景區自宋張孝祥始,迄今已有八百多年曆史。張孝祥仕途坎坷,壯志難酬,“憂國空含情”他捐田百畝開闢景區,並以“陶塘”易名,一方面表達“歸田園居”的意思,另一方面也確因鏡湖景色秀美使人陶然。張孝祥還在湖邊建“歸去來堂”和“野志堂”後均毀。近代,李鴻章家族投入巨資在鏡湖周圍興建了大花園、景春花園、柳春園、怡園(即吳家花園)、煙雨墩、西花園等,建築物參差錯落,花木爭奇鬥豔,景觀居多,後毀於水災和戰亂,各花園今猶作街巷之名。
解放後,人民政府對鏡湖景區進行大力修繕,52年闢建“陶塘公園”,57年改名“鏡湖公園”,85年對鏡湖進行了重點改造建設,並闢為鏡湖風景區。近年來,隨着鏡湖風景改造工程日趨完善,沿湖四周綠草如茵,古樹參天,四季鮮花如織,遊人如潮,景區、景點星羅棋佈環立四周,如:迎賓閣、高知園、觀嵐亭、步月橋、湖心島、花鳥市場、步文亭、柳春園、遊船碼頭、煙雨墩(蕪湖市圖書館址)、書畫院(原址為鏡湖餐廳)、尺木亭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