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蕩婦秋思賦

鎖定
《蕩婦秋思賦》是南朝梁元帝蕭繹創作的一篇宮體賦。此賦表現蕩子之婦的“秋思”,作者寫出了不同階段的“思”的不同內涵和表現形態,生動地表現了閨中人對蕩子的擔心、思念以及焦慮、期盼、失望、悲傷之情。全賦語言淺顯,色彩豔麗,描寫細緻,音節流暢,情意婉轉。
作品名稱
蕩婦秋思賦
作    者
蕭繹
創作年代
南朝梁
作品出處
藝文類聚
文學體裁
宮體賦

蕩婦秋思賦作品原文

蕩婦秋思賦
蕩子之別十年,倡婦之居自憐。登樓一望,惟見遠樹含煙;平原如此,不知道路幾千?天與水兮相逼,山與雲兮共色。山則蒼蒼入漢,水則涓涓不測。誰復堪見鳥飛,悲鳴只翼?秋何月而不清,月何秋而不明。況乃倡樓蕩婦,對此傷情。於時露萎庭蕙,霜封階砌;坐視帶長,轉看腰細。重以秋水文波,秋雲似羅。日黯黯而將暮,風騷騷而渡河。妾怨迴文之錦,君悲出塞之歌。相思相望,路遠如何?鬢飄蓬而漸亂,心懷愁而轉嘆。愁索翠眉斂,啼多紅粉漫。已矣哉!秋風起兮秋葉飛,春花落兮春日暉。春日遲遲猶可至,客子行行終不歸。 [1]  [5] 

蕩婦秋思賦註釋譯文

蕩婦秋思賦詞句註釋

⑴蕩婦:蕩子之婦。
⑵倡:同“娼”。
⑶逼:逼近,靠近。
⑷漢:銀河之意。
⑸堪:忍心。
⑹只翼:孤鳥。
⑺封:結滿。
⑻坐視帶長,轉看腰細:此句同“衣帶漸寬終不悔”意。
⑼騷騷:風吹的聲音。
⑽迴文之錦:十六國時期前秦秦州刺史竇韜被遷邊關,其妻蘇蕙織錦,上用迴文詩寄贈,表達思念之情。
⑾出塞之歌:漢樂府《橫吹曲》名,聲調悲壯,多寫將士邊塞生活。
⑿蓬:散亂,蓬鬆。 [1] 

蕩婦秋思賦白話譯文

不顧家的浪蕩子呀,離開我已經十年,我身居歌樓,自相憐嘆。登樓遙望,只有那遠處的雲煙縈繞在樹林間。空曠平坦的原野尚且望不見,那被重山阻隔的道路還有好幾千!水和天相連一起,山與雲共一色彩。遠處的羣山莽莽蒼蒼,一直和漢水相連,漢水猶如涓涓細流向東流去,望不到盡頭。誰又忍心看那悲鳴着飛翔的失羣孤雁!從古到今什麼地方的秋月不明亮,什麼樣年月的秋月不明朗?更何況我這個身居娼樓春心蕩漾的歌女啊,面對這明亮的秋月卻獨自一人,怎能不觸景傷懷!這時候,白露已經讓庭院中蕙草枯萎,台階上的濃霜已經結滿。楊堅得我腰兒變細,衣帶加長,更加上秋水盈盈,秋雲慘淡。天色昏暗,將近黃昏,秋風猛烈地吹,一直吹到漢水的彼岸。賤妾我如同蘇蕙,編織“迴文詩”埋怨丈夫不肯歸來,而您卻像竇滔樣負心地要戍守塞邊。我思念你啊,我盼望你。道路遙遠,讓我怎麼辦!這時候,我的鬢髮如飄蓬,已被秋風吹亂,我心中憂愁轉而變成無可奈何的哀嘆。愁緒縈繞心頭我皺緊了雙眉,啼哭久了因擦淚而弄得紅粉滿臉。哎呀,秋風勁吹秋葉漫天飛,春花落了只留下春天那滿天餘輝;美麗的春天雖然遲遲不肯到來但還有再來的時候,遠行在外的情人啊,為什麼始終看不見你歸來的蹤影?

蕩婦秋思賦創作背景

中古的文人創作中,常有代人立言、代客言愁的作品,蕭繹這篇《蕩婦秋思賦》就是這一類的作品。有人認為,這篇賦是蕭繹為諷刺徐娘而作,但沒有可靠的憑據。 [2] 

蕩婦秋思賦作品鑑賞

蕩婦秋思賦整體賞析

蕭繹《蕩婦秋思賦》散文詩一般行雲流水,十分流暢自然,沒有任何矯揉造作。與司馬相如《長門賦》相比,明顯脱離漢賦的穿鑿附會,作者的情感不受拘檢是原因之一。開頭部分,“登樓一望,惟見遠樹含煙。平原如此,不知道路幾千?”中間“重以秋水文波,秋雲似羅,日黯黯而將暮,風騷騷而渡河;妾怨迴文之錦,君思出塞之歌”能以淺語寫深情,情景的襯托也是成功的。賦中種種微妙的情思:擔心、思念、焦慮、期盼、失望、悲傷……融合在那眺望的眼神中,不着一情字,僅以高度概括的情物結構全篇。
從表現人物感情看,也是一波三折,層層推進,在有限的篇幅裏容納比較豐富的內涵。全篇以“思”字繞貫全文,但在行文中,不同階段的“思”又有不同的內涵和表現形態。賦起筆由“自憐”作為基調。這是對已經逝去十年生活的概括,又是今天生活的基點。雖屬“自憐”,卻希望不滅,便是“盼”夫歸來。盼而不至,便去“登樓”,其實賦的開頭是從“登樓”開始的。“登樓”是實在等不下去的心理外化,既説明“登樓”之前思之苦,又為新轉機的出現準備了條件。它甚至成為一種特定的藝術情緒。“登樓”唯見含煙的遠樹、雲山一體、水天一色的景色。這些使人失望,但還不足以促使她心理發生變化,唯徒暮歸的只鳥,一聲聲哀叫,不徒孤零零的外形觸人情緒,更兼聲聲淒厲、孤寂的叫聲,從視、聽兩個方面打動人物。睹物思人,不由得不動情。由憐己到憐鳥,情感有了質的變化。又見皓月當空,月正圓,偏人不圓,這正一反兩襯,使倡婦的情懷由剛才的自憐而至於自傷。於是聯想到時令,看出寒露萎蕙,嚴霜封階,想到十年韶華不再,青春已老,歲月如霜;又值這薄暮冥冥、秋雲慘淡的時日;想到將要面臨的輾轉反側的難捱夜晚和這夜晚以後更多難捱的時日,自然想到帶給自己這些痛苦的丈夫,於是由盼”,而“憐”,而“傷”,而“怨”。可是怨而無用:路途遙遠,相見無期,只得轉而“自慰”。這不是説她徹底失望了,而是明天還會想,雖然希望渺茫,但是從她對春天還會來的信念上看,她還是相信丈夫總有一天會回來的。雖然從行文看,這句是絕望,但潛意識中所傳達的正是這種渴望。 [1]  [3] 

蕩婦秋思賦名家點評

清代許槤《六朝文絜》:“起得超,語淺而思深,故妙。”“逼真蕩婦情景,琢磨入細。”(按:指“坐視帶長”兩句)
清代李元度《賦學正鵠》:“天外飛來,全神已盡此數語。”“興往情來,如化工之不可方物,其中句法調法,經古今人尋擠仿效,而萬古光景常新,由其秀在骨也。” [1] 

蕩婦秋思賦作者簡介

蕭繹(508—555),即南朝梁元帝,字世誠,小字七符,自號金樓子,南蘭陵(今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人,梁武帝蕭衍第七子。封湘東王。曾任會稽太守、丹陽尹、江州刺史。太清元年(547)任荊州刺史,鎮江陵。及侯景亂,命王僧辯等討伐,事平,在江陵即帝位。承聖三年(555),西魏伐之,陷江陵,遭虜被殺。能書善畫,為南朝宮體詩人。所著頗豐,然大都散佚。明人輯有《梁元帝集》。又有所著《金樓子》殘本存世。 [4] 
參考資料
  • 1.    魏耕原.歷代小賦觀止.西安: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287-289
  • 2.    陳振鵬 章培恆.古文鑑賞辭典(上).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758-759
  • 3.    陳洪娟.論南朝賦的詩化成因[J].涪陵師範學院學報,2004(6):32-34
  • 4.    吳小如 等.漢魏六朝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1599
  • 5.    藝文類聚(唐)歐陽詢-卷三十二 人部十六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1-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