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蕃薯葉

鎖定
番薯葉為旋花科植物番薯的葉。番薯葉又稱甘薯葉、地瓜葉,是番薯的嫩葉、嫩莖,過去多棄之不食或用來餵豬,近年日益受到人們的喜愛。日本人認為其有令人長壽的功能。番薯葉分尖葉、圓葉兩種,尖葉者較韌,有嚼頭,圓葉者較爽口。 [1] 
別    名
白薯葉
甘薯葉
地瓜葉
山芋葉
中文學名
蕃薯葉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茄目
旋花科
番薯葉族
番薯葉屬
蕃薯葉
分佈區域
西南

蕃薯葉形態特徵

番薯葉根系發達,分佈在5-30cm的土壤層。莖蔓細長,多條分枝,莖上有節,莖蔓的節上都能髮根生長成獨立的植株。單葉,葉柄長3-12.8cm,葉片淡綠色 ,心形,全緣,葉寬5-0.6cm,長7-10.7cm。花形較小,花柄長,從葉腋抽生,叢 集成聚傘花序或單生,淡紅色,為異花授粉作物,自然結實率很低。 [2] 

蕃薯葉生長環境

番薯喜暖怕冷,低温對甘薯生長有害,喜光喜温,屬不耐陰的作物。它所積累貯存營養物質基本上都來自光合作用。對土壤的適應性強,耐酸鹼性好,長中後期薯蔓較厚密,薯蔓間的空氣含有較高的水蒸氣及其他有害氣體,不利於植株的呼吸作用,同時也影響光合作用 [2] 

蕃薯葉分佈範圍

蕃薯葉
蕃薯葉(5張)
番薯原產於熱帶亞熱帶地區,起源於南美洲、非洲南亞地區。我國各地均有栽培。 [2] 

蕃薯葉食用方法

番薯葉的食用方法很多,既能鮮食又能幹制。深秋出番薯前後將葉子攤在陽光下,曬乾收起,用時温水泡開,撈出控水後進行烹製。 [3] 

蕃薯葉栽培技術

蕃薯葉日常管理

番薯葉喜温暖,不耐霜,15℃條件下,生長極緩慢,適宜家庭春、夏、秋3季種植。定植時秧苗按深5釐米、株行距10cmXl0cm栽入土中,澆透水,保持土壤濕潤,約3天即可生根。幼苗生根後莖蔓生長迅速,遠離地面的莖節萌芽能力逐漸減弱並老化,因此主莖上的分枝不宜過多、過長,每次採收嫩莖後,主莖宜留3-5個分枝,每個分枝5cm長,以上部分全部剪去。同Ht在採收嫩莖2-3次後及時追施1次速效氮肥,每次每平方米施尿素20-30g,保持莖葉旺盛生長。如果中後期植株出現早衰,應及時按以上方法採收嫩芽並整枝復壯。整個生長過程中需及時澆水,始終保持土壤濕潤。 [4] 

蕃薯葉採收

番薯苗移栽後,暮秋季約15天即可採摘嫩莖葉食用,冬春季約30天即可採摘嫩莖葉食用。 [4] 

蕃薯葉病蟲害防治

蕃薯葉薯瘟病

採用無病壯苗。實行水旱輪作,嚴格銷燬病殘 物以防止蔓延。高温季節避免在土温高的中午灌水施肥。科 學用水,合理排灌,防止畦溝漬水,降低土壤濕度。合理施肥, 施用腐熟肥料,增施磷鉀肥;避免施用未腐熟肥料和偏施氮肥。 [5] 

蕃薯葉薯瘡痂病

在發病初期選用以下藥劑(每667m2用量):50% 多菌靈 100-150 g,70% 託布津 100 g,0.3° Be 石硫 合劑,對水60-75 kg噴霧,連續2-3次,每7-10 d一次。 剪除病部可防止蔓延。收穫後集中銷燬發病莖葉。 [5] 

蕃薯葉番薯小象鼻蟲

近年來普遍發生且為害嚴重的害蟲,受害薯塊俗稱沙蟲咬、秤星孔,臭辣不堪食用。
防治方法:水旱輪作,隔斷蟲源。清潔田園,收穫時將病薯及藤頭及時銷燬。
藥劑防治:
(1)種薯前用小塊鮮薯或藤頭作毒餌(90% 敵百蟲 100 g 加水 20 kg 浸 24 h)放置田間,可誘殺成蟲;
(2)結 薯期每 667m2 用1605粉3 kg混細土撒於薯嘴,再培土; 或混細土50kg,撒於莖基部;
(3)薯塊膨大期可用樂果 100 g/667m2、敵百蟲 200- 300 g/667m2樂果150 g/ 667 m2 加殺蟲雙 200 L/667 m2,對水 60 - 75 kg/667m2 於16:00 後噴霧,重點是噴莖基部。
(4)整地時用茶麩或廢煙葉、 煙枝等適量,施於頂部作基肥,再培成壟,有顯著的防治效果。 [5] 
參考資料
  • 1.    老昌輝主編,美食 食療與健康,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4.05,第107頁
  • 2.    譚永旺等編著,綠葉菜類蔬菜良種引種指導,金盾出版社,2004.03,第170頁
  • 3.    柳書琴,中華養生食譜大全,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6.09,第211頁
  • 4.    侯永俠編著,圖説居家小菜園,金盾出版社,2014.05,第67頁
  • 5.    番薯栽培技術管理與病蟲害防治  .萬方數據[引用日期2019-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