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蔣洪生

(北京大學副教授)

鎖定
蔣洪生,男,博士,北京大學副教授。
中文名
蔣洪生
國    籍
中國
學位/學歷
博士
職    業
教師
專業方向
比較文化與文化史學
任職院校
北京大學

蔣洪生個人經歷

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本科(1994),北京大學中文系比較文學碩士(1997),美國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文學博士(2010)。 [1] 

蔣洪生主講課程

比較文化史學
比較文化史學原典研讀
當代中國:文藝與社會(英文課程)
當代中國:哲學與政治(英文課程)
當代歐美批評理論研究專題
批評理論原典導讀
德法批判理論
西方思想史專題
最新西方批評理論導讀
文化與社會 [1] 

蔣洪生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為比較文化與文化史學、批評理論、東亞思想史。 [1] 

蔣洪生學術成果

論文與翻譯:
2016
《關於魯迅與託派關係的一樁公案》,載《文藝理論與批評》2016年第5期。
《弗雷德裏克·傑姆遜的烏托邦研究及其“反-反烏托邦主義”》,載《國外理論動態》2016年5期。
説真話的勇氣》(譯),《福柯文選》第三卷,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年,pp.373-412。
《情動何益?——前言》(譯),載《生產》雜誌第11輯,2016年5月。
2015
《阿多諾本雅明通信選》(譯,連載之七),載《藝術時代》2015.01 總第40期。
《在“列寧對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發展”論壇上的發言》, 《文藝理論與批評》2015.1。
《總序》,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思想與社會譯叢》,2015.1。
《車爾尼雪夫斯基的:能引導人,也能鼓舞人》,《遼寧日報》2015.9.25。
《採訪梅亞蘇》(格拉漢姆.哈曼)譯文,見江蘇人民出版社《生產》輯刊第10期,2015年3月。
《阿蘭巴迪歐的歷史與事件論》(康坦.梅亞蘇)譯文,見江蘇人民出版社《生產》輯刊第10期, 2015年3月。
《論對客體的貶損:格蘭特、布魯諾與激進哲學》(格拉漢姆.哈曼)譯文,見江蘇人民出版社《生產》輯刊第10期, 2015年3月。
2014
《文化作為存在之域:以加塔利的文化思想為中心》(譯),《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2014年總第五期
《阿多諾本雅明通信選》(譯,連載之六),載《藝術時代》2014年7月 總第38期
《阿多諾本雅明通信選》(譯,連載之五),載《藝術時代》2014年5月 總第37期
《阿多諾本雅明通信選》(譯),載《作為生產者的作者》(河南大學出版社出版)
《阿多諾本雅明通信選》(譯,連載之三),載《藝術時代》2014年1月 總第35期。
《阿多諾本雅明通信選》(譯,連載之四),載《藝術時代》2014年3月 總第36期。
《在今天,藝術如何政治》,載《視覺與思想史敍事,下:眼與心,詞與物》,2014年2月
2013
《傑姆遜的烏托邦衝動與未來詩學》,載《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 年4月19日第B01 版;
《(第一卷)不是一部什麼書?—一弗雷德裏克·傑姆遜如何解讀》,載2013年第6期《中國圖書評論》雜誌;
《可能性的藝術:與雅克·朗西埃對話》(譯), 載《藝術時代》2013年5月 總第31期。
《關係藝術,還是歧感美學:雅克·朗西埃 VS. 尼·布里歐》,《藝術時代》2013年5月總31期。
《作為異託邦的“萬國中勝清國”:日本近世思想家安藤昌益的荷蘭(阿蘭陀)論述》,載2013年第3期《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雜誌;
《作為劇場的政治和藝術》,載2013.7總第32期《藝術時代》;
《阿多諾本雅明通信選》(譯,連載之一),載《藝術時代》2013年9月 總第33期;
《阿多諾本雅明通信選》(譯,連載之二),載《藝術時代》2013年11月 總第34期。
2012
《儒學詩教與詩歌典範的選取:日本江户時代中期徂徠派詩學略論》(11000字),《山東社會科學》2012年第2期, pp.68-73。
《雅克·朗西埃的藝術體制和當代政治藝術觀》(18000字),《文藝理論研究》2012年第2期,pp.98-107。
《論江户時代蘐園詩派對日本文學和精神史的影響》(8800字),《日語學習與研究》2012年第1期,pp.115-120。中國外語類核心期刊。
《福柯的“知識考古學”及其不滿》(9200字),《國外理論動態》2012年第1期,pp.86-92。
《徂徠學派の詩文論とその展開―「抒情」と「格調」をめぐって―》(日文15000字),第一作者,日本《日本思想文化研究》雜誌第4 巻 第2 號(通巻第8 號),pp.16—33.日本國際文化工房出版,2011年7月出刊;
“The Ancient Wellspring and the Source of the Future: The Creation of New Poetry and New Men in Lu Xun’s On the Power of Mara Poetry”,Fr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 Vol. 6, No.3, 2012, p337-353.
《政治-美學介入:雅克·朗西埃的藝術體制觀》,《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2年第9期。
《美學異託邦》(雅克·朗西埃)譯文,見江蘇人民出版社《生產》輯刊第八期, 2012年。
《民主、無政府主義與今日激進政治》(雅克·朗西埃、託德·梅等)譯文,江蘇人民出版社《生產》輯刊第八期, 2012年。
《雅克·朗西埃的藝術體制和當代政治藝術觀》,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複印報刊資料《美學》2012年第9期全文轉載。
《迷影與反思:雅克·朗西埃眼中的戈達爾》,載2012年11月7日《中國社會科學報》。
2011年前文字(部分):
《江户漢詩人梁田蜕言研究——與徐渭的關係:中日漢詩影響研究之一例》,《北京大學學報·日本研究專刊》,1997,pp.98-108.
《路上的凱魯亞克》,《中華讀書報》,1998年7月1日。
《別了,戴安娜》,《中華讀書報》,1998年9月16日。
《卡爾·巴特:堂皇上帝的榮耀》,《中華讀書報》,1998年12月23日。
《艾爾弗雷德·卡津: 紮根故土》,《中華讀書報》,1999年1月20日,
《威廉·卡克斯頓:英國出版第一人》,《中華讀書報》,1999年2月3日。
《平野啓一郎:新鋭獲大獎》,《中華讀書報》,1999年2月24日。
《丹尼爾·耶金解析“全球化”》,《中華讀書報》,1999年3月10日。
《漂泊者——納魯丁·法拉赫》,《中華讀書報》,1999年4月7日。
《艾麗絲·芒羅:牆裏開花牆外香》,《中華讀書報》,1999年4月21日。
《永遠的宮本百合子》,《中華讀書報》,1999年5月5日。
《諾姆·喬姆斯基縱論科索沃戰爭》,《中華讀書報》,1999年05月19日。
《東山魁夷:迢迢大和路》,《中華讀書報》,1999年6月2日。
《東方佈教之勳: 方濟各·沙勿略》,《中華讀書報》,1999年6月23日。
《江藤淳的烏托邦迷思》,《中華讀書報》,1999年10月27日。
《掛詞、對與隱喻:雙關語的比較詩學》(川本皓嗣作,譯),見樂黛雲、孟華主編《多元之美》,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9,pp. 108-113.
《説吧,記憶:凱魯亞剋日記選(1948-1950)》(譯),《中華讀書報》,1998年10月21日。
《世紀末對話:大江健三郎VS.井上廈》(譯),《中華讀書報》,1999年3月10日
《讚揚亞薩爾·凱末爾》(君特·格拉斯演講,譯),《中華讀書報》,2000年1月5日。
《斷想:網絡時代的大學教育》(譯),Emanuel Pastreich文,《中華讀書報》,2001年2月21日。
《阿塔納斯·基歇爾(Athanasius Kircher)和他的博物館》(譯,Roderick Conway Morris文),《中華讀書報》,2001年4月4日。
參編著作:
《孟子傳》《荀子傳》,計3萬字,載《歷代大儒傳》,山東人民出版社,1995。
《北京大學圖書館藏古代朝鮮文獻解題》(合編),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