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蔣桂琴

鎖定
蔣桂琴,1979年12月出生,2013年2月入黨,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三龍鎮東紅村人。
現任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三龍鎮東紅村衞生室室長。 [1] 
中文名
蔣桂琴
籍    貫
江蘇鹽城
出生日期
1979年12月
職    業
醫生

蔣桂琴人物故事

蔣桂琴今年剛好40歲,卻有一半的日子在鄉村醫生的崗位上度過,20年信守着“為村民健康負責”的承諾。憑着熱情的服務和精湛的技術,贏得了村民的敬重,大家都説“有她在,我們放心!”
全科醫生到漁村,村民説她“百病通”
“頭疼醫頭腳疼醫腳”,農村百姓過去對村醫並不信任,他們渴望一個精幹的“守門人”來守護健康。
1998年,蔣桂琴從衞校畢業後來到三龍鎮鬥龍港村,在這個小漁村當起了鄉村醫生。從穿上白大褂的那天起,她就默默立下了“為村民健康負責”的承諾。承諾初心固然可貴,但還需要更精湛豐富的醫療技術和本領,在忙碌的工作之餘,她擠出時間參加函授學習並順利取得執業醫師資格,逐漸成為漁村“全科醫生”。
根深蒂固的漁民生活習慣,讓很多村民養成了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他們缺乏健康防病知識,對常見病、慢性病、多發病認識不夠, “小病變大病,大病變重病”的情況經常發生。蔣桂琴從源頭抓起,一到村裏就展開各種健康知識宣傳,與村民“面對面”嘮健康,發現了不少村民隱藏着的病患。“蔣醫生是個‘百病通’,有情況找她問問。”這是村民對蔣桂琴最初的認識。
慢慢地,村民發現這個蔣醫生不僅“能説”,而且“會做”。只要村民有需要,路再遠夜再黑,都會趕過去。在蔣桂琴的行醫生涯中,出診過多少次,為多少人看過病,為多少户解決過問題,連她自己也無法記清。她只知道,接到村民電話,就得往病人家裏趕,一分一秒都不能耽誤。村民陳恆泉的老伴患有阻塞性肺氣腫,常年卧牀吸氧。有一次,老人呼吸嚴重不暢,看着外面下着雨不方便出門,陳恆泉就試着撥打了蔣桂琴的電話,沒想到蔣桂琴不顧7個多月的身孕,騎上電瓶車就往病人家中趕。在途經一段泥濘路時,不慎滑倒在路邊麥地裏,渾身濕透,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爬起來,蔣桂琴堅持趕到陳恆泉家裏,及時為病人治療。 村民呂鳳玖因腹痛電話叫她出診,蔣桂琴二話沒説,立刻讓丈夫陪着,冒着暴雨趕到患者家裏,仔細檢查後,蔣桂琴判斷患者有脾臟破裂可能,立即聯繫上級醫院,由於轉診及時,患者成功從“鬼門關”跨了過來。
誰患有哪些慢性病、誰對哪些藥物過敏……這些年,蔣桂琴跑遍了漁村的每一條小道,把每一户村民的身體健康狀況都清楚地裝在心裏。她説:“既然做了村醫,就要全面瞭解掌握村民的健康狀況,對村民的健康負責,這是我對大夥的承諾!”
簽約服務來敲門,村民感覺“真方便”
“看病難看病貴”是農村百姓的“心頭痛”,“小病不出村”一直是他們最為迫切的期盼。
2013年9月,大豐市成為國家級鄉村醫生簽約服務工作重點聯繫市,並在全國率先開展鄉村醫生簽約服務試點工作,蔣桂琴主動請纓,成為第一批試點。
要做就做最好。表面文靜的蔣桂琴,骨子裏卻有一股犟勁。她和同事們多方面請教專家,在大豐衞生局、三龍鎮衞生院的指導支持下,設計了11種類型的個性化服務包。慢性病患者每年要交100元基本服務費,當時村民不理解,也不願意接受。蔣桂琴就先從自己的鄰居、親戚、朋友開始做工作,面對面宣傳簽約服務的好處,跟他們一起算“簽約賬”,很快就得到了村民們的擁護。在她和同事的努力下,不到一個月,全村成功簽約了217户個性化服務包,佔總户數20.3%。村醫簽約服務得到了村民的認同,簽約後的羣眾得到了更加貼心的服務,全村4216名居民健康管理更加規範有序。村民盛玉祥高興地説:“我花100元,買到了自己的家庭醫生!”當年,國家衞計委專家們評價説,三龍鎮鬥龍港村的做法是農村醫療衞生改革的一座里程碑。
2016年4月,蔣桂琴被組織調到三龍鎮東紅村衞生室,並進行簽約服務與居家養老相結合服務試驗。蔣桂琴認為,全面達小康,百姓的身體健康是其中重要的一環,她在村裏建起4個健康監測點,就近服務高血壓等重點人羣。監測點配有基本藥物、血糖血壓測試儀,“以前身體不舒服跑到村衞生室,要40多分鐘,如今2分鐘就到監測點,真是太方便了。”
2016年7月的一天凌晨3點多,居家養老的韋冬元腹瀉嚴重、疼痛難耐。蔣桂琴接到電話後,冒着漆黑的小路趕到現場診治。返回衞生室後,蔣桂琴還是不放心,半小時就打電話過去詢問情況,聽到韋冬元情況好轉後,她才安下心來。年過花甲的徐書珍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壓,蔣桂琴幫助邀請大豐人民醫院專家對她進行會診,經過一系列調整用藥,病情穩定下來。徐書珍説:“蔣醫生細心體貼,服務周到。有她在,我們放心!”隨着基層衞生事業的不斷成熟發展,東紅村的做法逐漸有了名氣,蔣桂琴也進入到更多人的視線,央視《焦點訪談》《走遍中國》以及《新華日報》《健康報》等媒體先後對她的事蹟予以宣揚。
堅守初心留鄉野,村民點贊“美人魚”
接踵而來的媒體宣傳和榮譽表彰,蔣桂琴成了當地響噹噹的新聞人物,但她依然選擇留在漁村,服務自己熟悉的鄉鄰。
蔣桂琴在接受媒體訪談時曾表示,以前村民有病,都是我們找他們,現在都是他們主動來找我們。“這就是一份信任,我還是比較有成就感的!”
村民的口碑是最好的褒獎,一傳十、十傳百,那些蔣桂琴從未服務過的村組百姓也樂意主動找她尋醫問藥。一家民營醫院看到蔣桂琴的“市場吸引力”,拋出高於當地村醫收入兩倍的薪酬來動員她。“我是一名村醫,我的責任就是服務村民,就要為村民健康負責,這是我剛參加工作時對大夥的承諾。”看到蔣桂琴不為所動,他們便反覆加碼。從“月月有獎金”到“年底有分紅”,條件許諾得越來越豐厚。到最後,對方激動地説:“你自己算算,一年收入超過20萬了吧!”但蔣桂琴只是淡淡一笑,説了句“謝謝”,留下這名負責人獨自原地發愣。
初心不改。如今的蔣桂琴,依然利用晚上休息的時間,和她同事們一起,挨家挨户上門宣傳健康防病知識,動員村民定期到村衞生室體檢。正是在蔣桂琴的不懈努力下,為全村2456名村民建立完善了健康檔案,她服務過的村村民健康檔案建檔率100%,基本公共衞生服務項目實施率100%,村民身體素質有顯著提高。三龍鎮衞生院院長陳堯説:“蔣桂琴所做的事,就是提前預警、提前監測,及早發現病灶苗頭,然後進行一步步的干預處理,老百姓的健康真正有人管理了。高血壓、糖尿病的發病率顯著下降,這很了不起!”數據顯示,東紅村衞生室年接診人次從幾年前的五六萬,增長到了現在的近二十萬,這是蔣桂琴工作實績的最好詮釋。
蔣桂琴經常説:“20年來,我踐行着‘為村民健康負責’的承諾,與基層老百姓打交道,心裏最踏實,他們把我當最親的人,我也很享受這種成就感。”這些年,她連續多次被表彰為大豐區“優秀醫師”、衞計系統“先進個人”。2017年度獲評國家衞健委“勞動模範”,2018年度獲評鹽城市“最美基層幹部”,當地主流媒體將她譽為“漁村裏的‘美人魚’”。 [1] 
不忘初心使命 勇做百姓責任人
蔣桂琴從醫初心就是紮根基層,默默守護羣眾的健康。作為一名出生於海邊的農家子弟,年少時看到鄉親和親人由於缺醫少藥,受到病魔折磨時,她就暗暗立志要做一名醫生,要為他們解除病痛、恢復健康。衞校畢業後,她主動回到家鄉成了一名鄉村醫生。面對知識更新的需要、羣眾的需求,在忙碌的工作之餘,她擠出時間自學和參加業務技能培訓考核,並順利取得執業醫師資格。多次有其他醫院邀請蔣桂琴加入,而且報酬優厚,但她總一一婉謝。因為蔣桂琴的腦海中總是浮現出鄉親們樸實的面孔,想到他們生活的不易。因為根在農村,她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初心——為家鄉羣眾的健康保駕護航。 [2] 
村醫的工作十分繁雜,不但要做好村民基本診療,還要做好國家基本公共衞生服務項目。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蔣桂琴肩負起轄區內核酸檢測、重點地區回豐人員的居家觀察、體温監測、防控知識宣傳、心理疏導等任務。
提高服務能力 爭做羣眾貼心人
當大豐區被確定為鄉村醫生簽約服務試點工作“15個國家重點聯繫縣(市)”之一後,蔣桂琴的衞生室作為全國鄉村醫生簽約服務試點單位之一,簽約服務工作進展順利,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效果。由於密集有效的健康干預,使簽約羣眾特別是慢性病簽約者的血壓、血糖等指標得到了進一步的控制,提高了村民的首診率。
在這幾年的幫扶路上,她多次給貧困農户送慰問金,關心他們的身心健康。雖然鄉村醫生的收入不高,日子過得並不寬裕,但她堅守醫德,在為患者排憂解難時從不計較得失,總是心懷大度,普獻愛心。

蔣桂琴所獲榮譽

2017年度獲評國家衞健委“勞動模範”,2018年度獲評鹽城市“最美基層幹部”。
榮登2019年11月“中國好人榜”。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