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蔣健蘭

鎖定
蔣健蘭,女,戲曲研究者。江西九江人。大學畢業後,在中國戲劇家協會《劇本》月刊任編輯,1981年退休。其後一直關心着祖國的中小學教育事業,曾一再資助貧困少年受到教育。2004年3月曾就中小學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現實情況上書温家寶總理,温總理批示:“如反映問題有代表性,建議教育部認真研究,繼續推進中小學教育改革,減輕學生負擔。”陳至立同志批示: “要採取綜合、有效的措施解決,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中文名
蔣健蘭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江西九江
職    業
戲曲研究者
性    別

目錄

蔣健蘭簡介

蔣健蘭 [1]  ,1952年在九江二中畢業,
1956年在武漢大學中文系畢業。生嗜戲劇,曾在學校業餘演出《求婚》《升官圖》等話劇。參加《小劇本》的創編。
1959年支援文教工作,調到北京市立第十二女中任語文教師。
1963年9月調地安門中學,從事高中語文教師及教研組長等工作。在教育崗位上22年,在教學方面頗有創新,特別是對作文教學有所突破,總結收入北京市教師進修學院廣播教材。
2002年,北京市教育委員會為她頒發了高級中學教師資格證書。退休後,她離開了教育崗位,自動回到了戲劇戰線,投身戲曲事業的建設。她過去只是在抗戰期間離開家鄉、轉徙於四川、福建等地時,看過一些川劇、越劇、閩劇、滑稽戲等地方戲曲,引起了興趣;在《劇本》編輯部工作期間,又對話劇、歌劇和戲曲的創作和演出都有所關注,特別是1957年與久已從事於新中國戲曲改革工作的戲曲編輯劉乃崇結婚後,有機會接觸戲曲界的人和事,也曾寫過一些小的戲曲評論文章發表。至此,《戲劇報》編輯部約她採訪、撰寫一些有關戲曲藝術家的文章,也有戲劇表演藝術家請她幫助寫下總結自己藝術經驗的文章。中國戲劇出版社也約請她寫戲曲藝術家的傳記。她一方面努力學習、鑽研,一方面關心戲曲工作的實際,開始與一些京劇和地方劇的藝術家交上朋友,把看戲感受、訪問所得、研究成果,都寫成文章。並在劉乃崇的協助下,寫成了《袁世海的藝術道路》(1983年5月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1985年5月第二次印刷)。
其後二十多年間,她與劉乃崇一起擔任過《中國新文藝大系·戲劇卷(1949 -1966)》的主編助理,參加過《文科知識百萬個為什麼·戲劇卷》《中國京劇史》《中國戲曲志·北京卷》等書的撰稿工作。並與劉乃崇合著了《老兩口談戲——梆子及其他》《老兩口談戲——川劇》;他們合著的《老兩口談戲——京劇、崑曲》列入了《中國文聯晚霞文庫》。她還與劉乃崇一起協助川劇名醜李笑非寫成《川劇的好老闆——李宗林》《醜而不醜——李笑非川劇表演藝術》。
編成《為京劇藝術鞠躬盡瘁——袁國林、謝鋭青戲劇生活》;協助吉林市戲曲學校編成《一代名伶毛世來》;指導鞍山市藝術研究所研究人員張暉寫成《在金開芳老師跟前學戲》《金開芳藝術研究》二書;併為著名戲曲導演李紫貴記錄整理了《憶江南》一書。該書也列入了《中國文聯晚霞文庫》。因為她在學習運用祖國各地方言有特殊能力,又在戲曲方面虛心好學,知識積累豐富,所以在為各劇種老藝術家記錄整理藝術經驗方面,有內容非常翔實、語言非常生動的特點。獲得過不少戲曲和語言學專家的讚賞。
她還曾幫助蒲劇劇本的修改工作,改編的《殺狗》,由臨汾蒲劇院青年蒲劇團演出;與劉乃崇共同改編的京劇本《掘地見母》,由大連市京劇團演出,他們還一起改編了蒲劇劇本《蝴蝶杯》(上下本)、《周仁獻嫂》,創作了京劇本《莊妃》等。
她十分關心青年戲劇工作者文化水平提高的問題,曾為多位在戲劇刊物工作的年輕編輯人員補習古文,以提高他們審稿、寫作的水平。她還和劉乃崇一起向文化部藝術局和中國戲曲學院負責人提出提高青年戲曲教師和學員文化水平的具體意見,並接受藝術局前局長俞琳的委託,研究、編選為青年戲曲演員講授語文的教材和教學方案。為了實踐這一工作的設想,還在劉乃崇的協助下到山西臨汾蒲劇院為青年劇團的青年演員任跟心、郭澤民等講授語文課,在兩年之內講了六個月時間,提高了他們的文化水平,取得了一些在劇團內教學的經驗。
她的父親蔣彝先生是旅居英美四十多年的學者,海外知名的書畫家、文學家、詩人,是將中國獨有的珍稀動物大熊貓畫入中國畫的第一人。曾在倫敦大學、牛津大學任教,任哥倫比亞大學的終身教授。曾以“啞行者”筆名寫成遊記十二種出版。但因多年在海外活動、寫書、作畫,國內識者甚少。她父親於1977年回國探親訪問時病逝在北京。之後,她為了把父親介紹給國人,爭取中國美術家協會蔣彝先生在中國美術館舉辦了畫展,她又把畫展移到家鄉江西的南昌、九江和廬山展出。她在劉乃崇的協助下,編成了《海外赤子蔣彝》《蔣彝詩集》出版,並促成了蔣彝的著作《金寶遊動物園》《中國書法》《兒時瑣憶》等書的翻譯出版。
“文化大革命”中,她在教學之餘帶領學生到醫院學習,培養“紅醫員”,藉此機會學會了當時流行的快速針灸治病方法。然後鑽頭覓縫地向一些醫療機構、醫生求教,並在至親好友有病求醫時於實踐中提高自己的醫術。在37年的歲月中,親友、同事、鄰里、學生等來求醫的人日眾。她精研取穴、用針的辦法,並在北京中醫院老醫師李銘瑞的指導下,終於在治療脊椎病、婦科病、串腰龍等常見病方面取得較為豐富的經驗。特別是在與戲曲演員的交往中為他們解決嗓音失潤、聲帶水腫等方面的病痛,多次解救了演出中的急難。她身揣針包,走到哪裏就為哪裏的親友、甚至火車上素不相識的人義務醫病,約略統計達十萬人次以上,受到大家的讚揚和感謝。著名戲劇家劉厚生稱讚“她的針灸醫道已達到開業醫生的水平。”著名美術家華君武説:“我稱為神針蔣”。並引為自己的“保健醫”。
她青年時曾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後經其父老友許德珩介紹加入九三學社。她是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曾任北京市京劇史研究會會員、王瑤卿學術研究學會秘書、梅蘭芳藝術研究會會員、周信芳藝術研究會會員、黃桂秋藝術研究會顧問、北京市老年教育工作者協會會員。她的成就見於《中國戲劇家大辭典》《東方之光——共和國英才全集》《輝煌成就世紀曙光》等辭書。 1994年中國藝術研究院當代文藝研究室授予她“藝術家名人”榮譽稱號。她孝親持家、相夫教子,為街道、鄰里所稱許,她的家庭因此被評為西城區“五好家庭”。
蔣健蘭熱愛祖國、熱愛黨、熱愛人民、熱愛自己所從事的事業,一生勤勤懇懇、終日矻矻,奮力前進,敬業有成。她關心祖國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關心下一代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她對事業的忠誠努力,對人的親切熱情得到多少親友的讚許,成為她自己的學生、後輩和廣大青年、戲曲界的青年朋友們的榜樣。
她終日為他人忙碌、積勞成疾,2005年12月突發大面積心肌梗塞,住進北京宣武醫院。終因搶救無效,於年底逝世。
出生:1931年5月12日,農曆辛未年三月廿五日
逝世:2005年12月31日,農曆乙酉年十二月初一日,14時40分

蔣健蘭活動年表

1990年4月22日,農曆庚午年三月廿七日:紀念高盛麟逝世一週年藝術研討會暨專場演出舉行
4月22日至4月25日,為紀念高盛麟逝世一週年,由文化部及武漢市、中國戲曲學院共同舉辦了“高盛麟表演藝術研討會”暨專場演出。文化部高鑽祥副部長提詞:“藝德雙馨桃李芳香”。中國劇協副主席郭漢城、中戲院長朱文相、文化廳長龔笑嵐及武漢市文化部門等等領導同志及京、滬、魯、鄂、漢的戲劇專家、學者、文藝界知名人士、高的弟子、學生、親屬200餘人出席了會議。
主持者致詞後,梁斌和高小麟以高門弟子和家屬代表身份向與會各位致歡迎詞,表示感謝。
三天的會議由朱文相主持,先後有鈕驃、尚長春、蘇移、胡金兆、陳國卿、孫毅、蔣錫武等20多人作了發言,劉曾復劉乃崇、陶雄、蔣健蘭、朱文相、蘇移、周笑先、趙斐、胡金兆宣讀了論文。
這次會議開得十分熱烈,眾多發言者深切緬懷和充分肯定了高先生的技精功深、藝德雙馨一代武生大家的業績,深入探討了高先生的獨步一時的個性化藝術實踐和教學實踐,會上還正式提出“高派”武生藝術的概念,許多專家在發言或論文中論述“高(盛麟)派”的形成及個性化特點。受到了會議肯定。也為後來的京劇武生界所接受。會上,許多學者。專家表示,這樣的研討會必將對弘揚京劇藝術事業產生深遠影響。這次會上將部分名家發表的論文、回憶、研究文章等,編輯成《高盛麟表演藝術》一書出版。
研討會上,還播放了高生前表演的多部電影、錄象、錄音,展覽了高先生的舞台表演、教學、藝術活動的圖片資料。
三天晚上的專場演出由高門弟子及向高請益過的武生名家參加,演出了高先生生前代表作,在武漢江夏劇院舉行,一千多人的劇場場場暴滿,受到觀眾熱烈歡迎。
演出劇目
四演《挑華車》(茹元俊丁震春,鄭丹,徐駿)
《戰冀州》(丁震春
《豔陽樓》(錢浩梁,谷春章,劉恆斌)
《走麥城》(高德春)
《連環套》(俞大陸吳鈺璋
《武松打店》(李景德,劉淇)
《鐵籠山》(倪海天
《霸王別姬》(陳鴻均,王婉華
《一箭仇》(梁斌)
《闖潼關》(白士林)
《洗浮山》(江長春
《火燒裴元慶》(劉子蔚
1995年1月26日,農曆甲戌年十二月廿六日,下午:北京市京劇崑曲振興協會成立十週年大會召開
北京市京劇崑曲振興協會在中山堂召開協會成立十週年大會,馬少波歐陽中石劉乃崇、蔣健蘭題詞祝賀,並賀詩,老首長榮高棠、馬少波、夏淳、王大明,市政協副主席封明為,全國劇協書記處書記齊致翔、文化部少兒司司長範崇燕、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李牧,財政局副局長李曉明以有關單位領導、著名藝術家、各劇團負責人、各票房負責人、分會負責人、各少兒團負責人及協會理事、會員到會,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強衞代表市委副書記李志堅,副市長何魯麗到會祝賀並做了重要講話。
大會由會長李筠致詞。常務副會長李天綬主持,副會長兼秘書長張曉晨做了十年工作概要及1995年計劃報告,並宣讀了調整增補後的名譽會長、顧問、會長、副會長和理事名單。由名票、專業演員和少兒代表作了清唱表演。大會給每個來賓贈送了協會出版的京劇叢書:《藝壇桃李錄》《戲曲藝術管理縱橫》和會刊以及紀念品。調整後的京昆協會計有名譽會長11名,顧問38名,會長1名李筠,副會長5名李天綬(常務),鍾鴻、周述曾、叢兆桓、張曉晨,秘書長由張曉晨兼任,常務理事32名,各票房負責人共11人補選為理事,理事71名,會員總計415名。正式註冊的京昆分會計有:東城京昆分會、西城京昆分會、宣武京昆分會、崇文京昆分會、豐台京昆分會、海淀京昆分會、朝陽京昆分會。此次盛會得到電視台、電台、各報刊新聞媒體的重視和及時報導。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