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蔣伯誠

鎖定
蔣伯誠(1888~1952)字子迪,浙江諸暨人。曾入杭州師範學堂,蘇州武備學堂,畢業後任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教官。1915年參加護國戰爭,後投孫中山大元帥府。1925年2月在廣東革命政府第一次東征時任粵軍第四師參謀長。北伐戰爭中任第一路軍參謀長。1927年5月任浙江省政府委員,10月兼軍事廳廳長。1928年5月14日一度代理浙江省政府主席。1931年12月任北平政務委員會委員。1932年8月19日任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委員,常務委員。1935年4月5日授中將銜,11月當選中國國民黨第五屆中央執行委員。抗日戰爭中,奉令潛入上海,組織敵後地下工作。1945年5月當選中國國民黨第六屆中央執行委員,8月任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長駐滬代表。後又出任全國抗日蒙難同志會主席。10月任監察院浙江區監察使,因病未到職。1952年3月在上海病逝。 [1-2] 
中文名
蔣伯誠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浙江諸暨
出生日期
1889年
逝世日期
1952年3月
畢業院校
杭州師範學堂
蘇州武備學堂

目錄

蔣伯誠人物生平

蔣伯誠(1888~1952)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二期戰術教官。別字子迪,浙江諸暨人。杭州甲級師範學堂、蘇州武備學堂畢業。在學期間加入同盟會。
1914年春任保定軍校戰術教官。1916年春南下廣東參加護國戰爭,入兩廣護國軍都司令部任幕僚工作。1923年春入孫中山廣州大元帥府參與高級幕僚事務。
1925年初任建國粵軍第四師(師長許濟)司令部參謀長,同年夏與許崇智、許濟等粵軍將領被免職。
1926年秋誓師北伐後,隨部參加國民革命軍東路北伐。1927年春任第一集團軍(總司令蔣介石兼)第一路軍總指揮(何應欽)部參謀長。1927年5月任浙江省政府(主席張靜江)委員,同年10月兼任軍事廳廳長。1928年5月14日至1l月7日代理浙江省政府主席。1930年赴山東濟南爭取了山東軍閥韓復榘,避免了一場戰亂災難。1931年12月任南京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委員,兼任北平政務委員會委員。1932年8月任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常務委員。1935年4月任陸軍中將軍銜。1935年11月參加國民黨五大,當選為第五屆中央執行委員。1936年7月被授予國民革命軍誓師十週年紀念勳章。 [3] 
抗日戰爭爆發後,奉命潛入上海,建立敵後秘密工作機構。期間多次遭到日偽通緝,也曾遭日軍逮捕,備受酷刑,一腔熱血,堅貞不屈。1944年秋被日軍上海憲兵隊逮捕,不久獲釋旋即返回後方。蔣活動於國民黨政界軍界多年,歷任要職,愛民愛國,為官廉正,同時從未與共產黨發動干戈,相反以民族大業為重,為打垮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與中國共產黨並肩作戰。1945年5月參加國民黨六大,繼續當選為國民黨第六屆中央執行委員。同年8月15日日本宣告投降,即被派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駐滬代表,辦理上海日軍洽降移交事宜。後任全國抗日蒙難同志會主席,負責整理抗戰期間敵後秘密工作者善後事宜。
1946年10月任國民政府監察院浙江區監察使,因病未到職視事。
解放前夕,國民黨要員紛紛逃離大陸,京滬杭警備司令湯恩伯準備送其全家舉遷台灣,遭到嚴正拒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留居上海治病。將珍藏《萬有文庫》圖書計1186冊全套捐贈暨陽中學。 [3] 
1952年3月在上海因病逝世。浙江諸暨文史資料1988年第三期載有《懷念父親蔣伯誠》(蔣梅英著)等。 [3] 
參考資料
  • 1.    王榮華 主編.上海大辭典·下冊.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3.
  • 2.    餘克禮,朱顯龍 主編.中國國民黨全書·下.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2001.第1212頁.
  • 3.    陳予歡編著. 保定軍校將帥錄[M]. 廣州:廣州出版社, 2006: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