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蔣伯斧

鎖定
蔣斧,又名黼,字伯斧。曾官清學部候補郎中。蔣伯斧的貢獻是多方面的,且其行跡多與教育有關。
中文名
蔣伯斧
別    名
蔣斧
蔣黼
籍    貫
江蘇吳縣
出生地
江蘇吳縣
性    別
民    族
漢族
國    籍
中國
出生年月
1866年
去世年月
1911年
職    業
學者 敦煌學
代表作品
《中國教育史資料》

蔣伯斧人物簡介

蔣伯斧,金石學家蔣清朔(字敬臣,著有《緯學源流興廢考》三卷、《洪遵泉志集證》十五卷、《選泉叢説》四卷,曾注《王子安集》)之子,光緒二十二年(1896),與羅振玉等在上海創立農學社,開辦農報館。宣統元年(1909)與羅振玉等參觀伯希和帶到北京的敦煌文書,抄出其中有關敦煌史地材料,輯為《沙州文錄》。又撰《摩尼教流行中國考略》,對摩尼教流行中國的情況作了初步考證。卒於辛亥革命前。 [1] 
蔣伯斧,與晚清著名教育家羅振玉相交好,羅氏之孫羅繼祖教授在《庭聞憶略》記載其事甚詳:“祖父和蔣先生訂交也較早,蔣先生初字覷康,後改伯斧,在上述諸人中,祖父和蔣先生的蹤跡最密。並提及羅振玉曾為蔣黼撰《墓誌銘》,記述相交經過及評價曰:“予交君垂二十年,出處與共,方在淮安寓居,過從無虛日,在上海居比舍,日數見,當時賢達以人才詢予者,必首舉君以應。故予客粵中、客吳下皆與君偕,出則連較,居則接席。及君來京師,住於吾家者半歲。羅振玉給蔣黼寫《墓誌銘》時在辛亥革命之後,其時羅氏已甚不願再提及自己以及同僚好友諸如蔣黼於教育界的貢獻。

蔣伯斧人物貢獻

1896年,蔣伯斧協助羅振玉創辦了農學會,作為該會的骨幹,於1897年參與創辦了《農學報》,出刊至1904年末,1898年至1900年,以農學會名義參與創辦了南洋公學東文學社,培養出了諸如王國維、樊炳清(字少泉、抗甫,古文家、商務印書館編輯)、沈絨(字伯聽,翻譯家、巴黎大學法學博士)、薩端(字均坡,翻譯家、革命者)、朱錫梁(字梁任,南社詩人、東南大學教授)等一批人才。
1901年,羅振玉創辦教育世界社,編譯出版教科書及中國最早的教育類雜誌《教育世界》(刊至1907年末),蔣黼參與其事,且分期刊登《中國教育史資料》於其上。1904年與羅振玉等任職於兩廣學務處,參與興辦學堂等事宜。1905年至1906年,與羅振玉、王國維、樊炳清等任職於江蘇師範學堂。1906年後,任職於晚清學部,與羅振玉同為四品諮議官,後擔任京師大學堂教習,至1911年病卒。

蔣伯斧著述作品

這樣一位深度參與教育活動的學者,蔣黼起意撰寫《中國教育史資料》便在情理之中。至於其著述,羅繼祖説“著作都未能成書”,現只知在敦煌學方面與羅振玉合輯的《敦煌石室遺書》,內收蔣黼輯《沙洲文錄》、《老子化胡經(殘卷)》等,此外撰有《摩尼教流行中國考略》等論文以及一些跋文。羅繼祖教授因資料所限,所敍蔣氏著述頗有遺漏,據調查,蔣黼名下論著尚有數種:據羅振玉在《國粹報》所言,他還有《中國貨幣史》(乃中國第一部貨幣專史,見金品元《歷代錢譜目錄》著錄)等著作
蔣伯斧有關教育學的著述,除《中國教育史資料》之外,有考察日本教育的筆記《東遊日記》,另在國家圖書館查《蟬隱廬新板書目》尚有《蒙學修身書》署蔣黼編撰,《教育世界》1904年第1期(總第69號)上載有《修身教科書編纂略》,與《蒙學讀本編纂略》一起只署“兩廣學務處稿”,應為其所撰寫,《蒙學讀本》未署名,疑亦為其所撰。
另蔣伯斧在學部任職時,曾在學部圖書局出版《中國教育史》,時間當在1908年左右,亦早於黃、柳合著的《中國教育史》,該本僅見著錄,依理而推,或為《中國教育史資料》同書異名之作,或為其修訂版,總之與《中國教育史資料》不無關係。
在已知的蔣伯斧署名或者未署名的教育類著作中,最為引人注目的當屬10卷本的《中國教育史資料》了,因其成書於1905年,堪稱“中國第一部教育史著作”。但最近出版的紀念柳治微的紀念文集中有論文,否認蔣著《中國教育史資料》為“中國第一部教育史著作”,而認為完成於1910年“黃紹箕草創、柳治微輯補”的《中國教育史》才是“中國第一部教育史著作”,理由是:《教育世界》上的大多數篇目為譯稿,依次類推,刊登其上的《中國教育史資料》亦為翻譯之作,譯自日本,而不是原創的中國教育史著作。至此認為《中國教育史》本系原創,故為第一。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