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蔡鎮瀛

鎖定
蔡鎮瀛(1898-1978),初名鎮海,字海觀,浙江省德清縣人。192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應用化學系。1926年10月,蔡鎮瀛赴德國達姆城工業大學深造。後到瑞士蘇黎世大學任研究員。1930年11月回國。次年,任國立北平大學工學院教授。後歷任上海江南造紙廠工程師、南京國民黨軍政部兵工署秘書、蘇州華倫紙廠工程師、浙江省工業改進所總技師、所長,兼龍泉紙業改進場場長等職。解放初,蔡鎮瀛不顧年老多病,毅然辭去待遇優厚的私營紙廠工作,赴武漢籌建湖北造紙廠,於1953年建成當時最大的省級造紙廠。並使用當地龍鬚草作紙漿,為造紙工業使用草質原料開闢新途徑。曾兩次赴京傳授經驗。同年3月,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特等功臣”榮譽稱號。1954年7月,當選湖北省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56年,負責籌建天津造紙學院,任教授。次年,任國營燕京造紙廠總工程師。1958年,執教北京輕工學院造紙系。1975年,因病退休,居滬。1978年卒於寓所。 [1] 
中文名
蔡鎮瀛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浙江省德清縣
出生日期
1898年
逝世日期
1978年
性    別

目錄

蔡鎮瀛人物生平

蔡鎮瀛,初名鎮海,字海觀,德清縣城溪東街莫家弄人。192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應用化學系。求學期間,積極參加五四運動,系率先闖入曹汝霖住宅的四名學生之一。 [1] 
1926年10月,蔡鎮瀛赴德國達姆城工業大學深造。後到瑞士蘇黎世大學任研究員。1930年11月回國。次年,任國立北平大學工學院教授。 [1] 
1932年,蔡鎮瀛為上海江南造紙廠工程師。其時,江、浙一帶紙漿緊缺,鎮瀛試驗用蘆葦軋漿造紙,獲得成功,為造紙工業開闢了新原料。後出任南京國民黨軍政部兵工署秘書、蘇州華倫紙廠工程師。1938年,經友人介紹,赴浙東麗水碧湖,出任浙江省工業改進所總技師、所長,兼龍泉紙業改進場場長。時值日軍入侵,後方紙張奇缺,鎮瀛試製了一種不需漂白的手工新聞紙,緩解了後方用紙緊張的局面。 [1] 
解放初,蔡鎮瀛不顧年老多病,毅然辭去待遇優厚的私營紙廠工作,赴武漢籌建湖北造紙廠,於1953年建成當時最大的省級造紙廠。並使用當地龍鬚草作紙漿,為造紙工業使用草質原料開闢新途徑。曾兩次赴京傳授經驗。同年3月,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特等功臣”榮譽稱號。1954年7月,當選湖北省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56年,負責籌建天津造紙學院,任教授。次年,任國營燕京造紙廠總工程師。1958年,執教北京輕工學院造紙系。1975年,因病退休,居滬。1978年卒於寓所。 [1] 
參考資料
  • 1.    浙江省人物誌編纂委員會.浙江省人物誌.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