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蔡竹禪

鎖定
蔡竹禪(1898~1966年),又名大勳。漳州城區人,民國期間閩南知名愛國人士,民族實業家。父蔡襟三(字潮初,以字行),清末拔貢,後棄儒從醫,又熱心教育,曾創辦岱東學堂(嶽口小學前身)。
別    名
大勳
出生地
漳州城區
出生日期
1898年
逝世日期
1966年
本    名
蔡竹禪

蔡竹禪簡介

蔡竹禪自少隨父讀書,年少時攻讀四書五經,辛亥革命後,受實業救國的影響,棄學從商。長期擔任漳州商會會長。樂於公益事業,興學修路,保證工人權益。新中國成立後,蔡竹禪先後任漳州市工商聯主委、漳州市政協副主席、漳州市副市長、龍溪專署副專員等職。於1966年辭世,享年68歲。 [1] 

蔡竹禪人物生平

蔡竹禪棄學從商

民國5年(1916年),進篤誠賜記參行當學徒,深得店主陳智君的賞識,由雜工升為店員而至記賬。
民國8年(1919年),陳智君到福州任福建省政府財政廳長,便帶竹禪到福州任税務徵收員。他佈設關卡,徵收易於逃漏的閩江貨船税款,税收額較前大有增加。
民國10年(1921年),薩鎮冰任福建臨時省長,陳智君離職,蔡也由榕返漳。在漳期間,他和歸僑集資創辦華僑錢莊,生意頗為興旺。後因當時政府設立銀行,取締私營錢莊,錢莊收盤停業。

蔡竹禪漳州商會會長

民國17年(1928年),蔡竹禪任漳州商會會長。
民國18年(1929年),張貞開辦龍詔汽車公司,蔡竹禪也入股任經理。由於大股東張貞任用私親,其女婿又從中作梗掣肘,經營不善,竹禪憤而辭職。
民國21年(1932年),4月中央紅軍攻克漳州,5月撤回蘇區。9月,蔡竹禪被國民黨當局推出來收拾殘局,任代理龍溪縣長,處理善後事宜。當時國民黨政府實行白色恐怖,抓了許多人。蔡竹禪主張“冤宜解不宜結”,凡有店鋪承保的人一律釋放,從而保釋了一些中共地下黨員。

蔡竹禪漳龍汽車公司

民國23年(1934年),漳龍汽車公司由於經營不善等原因,瀕於破產,被省建設廳收買整頓;後集股添資,蔡竹禪也入股並受聘為經理。他整頓人事,修理公路,添購車輛,實行貨客兼營,載客之外,又運煤入漳、廈,運礦石供給石粉加工。與此同時,修訂規章,薦拔員工,提高效率。經營一年多,漳龍汽車公司業務日見興隆,閩西南土特產出口量大增,日用品也隨之源源輸入。
民國26年(1937年),4月,蔡竹禪聯合全省17家汽車公司,在廈門成立全省汽車同業公會聯合會。該會突破美孚、亞細亞、德士古3家公司汽油供應的壟斷,又抵制省主席陳儀加徵“汽油税”的決定,保障全省汽車運輸經營者的利益。
民國27年(1938年),抗日戰爭爆發後,沿海公路和橋樑自毀,公路交通線縮短,許多股東紛紛退股。蔡竹禪冒險收購王燕銜、孫紹武等人的股票,成為漳龍汽車公司董事長。
民國28年(1939年),國民黨政府強徵各汽車公司汽車以供軍用,沿途軍警又截車運載私貨。同年,省政府又強令汽車公司內遷龍巖,甚至燒燬待修車輛。漳龍汽車公司原有64輛汽車,遷入龍巖後只剩10輛,財力困竭。蔡竹禪在困境中發動工人投資入股,並劃給工人空股,年終分紅;又開誠佈公,與工人共同決定公司大事,促使工人關心企業得失盈虧。他制定規章制度,實行定額包乾,實施浮動工資,獎罰分明。他用人唯賢,不搞裙帶關係。提拔機匠呂雙河為司機長,聘利運公司機匠高榮水到漳龍公司任職,收容由海外歸國的老駕駛員吳逢春,保護被國民黨特務迫害的郭嘉、郭寬遜兄弟,因此人才各盡其能。機匠陳番西改造“漢口爐”成功,用木炭代替汽油。郭嘉、郭寬遜有豐富的化學知識,又用松節油、樟腦油煉出代用燃料,從而突破敵人禁運汽油輸入的困境。
民國30年(1941年),蔡竹禪親到南平,與省鹽務局洽定承攬運食鹽到閩西、江西、湖南,6年中約運鹽100多萬擔。
民國33年(1944年),蔡竹禪在華安汰口創辦竹溪職業中學,開設橋樑建築、汽車駕駛與維修、化工等專業班,培養一批專門技術人才。

蔡竹禪建國後的事蹟

蔡竹禪之弟蔡大燮是中共早期地下黨員,蔡竹禪受其影響,積極支持抗日救亡,支持紅色革命,曾經掩護被國民黨追捕的中共黨員脱險,曾經派車密送地下黨員進入江西蘇區。
1951年他將漳龍公司交給國家經營。抗美援朝時,漳州市工商界捐款購買飛機大炮,他認購了近一半,並率團前往朝鮮慰問中國人民志願軍指戰員。回國以後,就因遭遇北方寒凍,患上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經過多方醫治無效,最終截去右肢,單腿拄拐行動,由人力三輪車載着上下班,並堅持擔任政府經濟領導工作。1966年2月,蔡竹禪因病辭世,享年68歲。
建國初期,蔡竹禪先後任漳州市工商聯主委、漳州市政協副主席、漳州市副市長、龍溪專署副專員等職。
蔡竹禪先生一生愛國愛家鄉,大部分財富都奉獻給國家和社會,平生只留下明清風格古建築故居一座,現已成為福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蔡竹禪故居是漳州人民珍貴的文化遺產 [2] 
蔡竹禪陵墓位於祖籍龍文區藍田鎮蔡坂村,經文物部門鑑定,屬於閩南墓葬典範。蔡坂村村民致力於保護蔡竹禪陵園,保護家鄉歷史文物,傳頌蔡竹禪“發展經濟、實業救國”的精彩故事,政府已將蔡竹禪陵墓列入文物保護範圍,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重要部分。

蔡竹禪蔡竹禪故居

蔡竹禪故居(舊稱“蔡公館”),這座被我國古建築專家單士元、鄭孝燮先生稱為“建築瑰寶”的大宅院,因其完好保存了明清時期閩南四合院式的建築風格,建築規模的宏大,2005年5月份被評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據史料記載,蔡竹禪並不是這座大宅的最早主人。相傳在清乾隆年間,文華殿大學士吏部尚書蔡新的門生為蔡新建府第於漳城(今蔡竹禪故居),蔡新不受,自建府第於漳浦西大門大南坂,因此,官園府第改作蔡氏祠堂,由官園蔡氏執掌,三進塑有三尊泥像。民國初,蔡氏家景衰退,祠堂抵押典當,祠堂內住有19户人家。
蔡竹禪故居 蔡竹禪故居
蔡竹禪購置古厝後,聘請漳州石馬泥水狀元李明月為其規劃,按原古民居風格修飾,工程歷時四年,成為閩南古民居的傑出作品。
在蔡竹禪故居的護厝天井裏,有一通石碑記載了日軍侵略漳州的罪行,碑石雖小,卻完好無損,碑文是這樣的:“七月七日日寇犯我盧溝橋,八月十三日又侵上海。經我軍痛擊屢敗,惱羞成憤,竭其海軍之力封鎖華南,三十一日以飛機轟炸漳州。因闢斯室以避無謂犧牲,藉留綿力抵抗。願子孫無忘雪此仇,以爭取我民族平等自由。廿六年雙十日落成,計縻國幣千三百緡,蔡竹禪識,蔡大燮書”。石碑記載着建造防空洞的過程,也銘刻下國難當頭的恥辱,並有日本飛機轟炸漳州城的確切時間,為文史專家研究地方史的佐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