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蔡洪赴洛

鎖定
《蔡洪赴洛》是出自南朝宋劉義慶創作的《世説新語》的一個故事。
蔡洪(生卒年不詳),西晉文學家。字叔開,吳郡人。有才辯。初仕吳。入晉為松滋令。著《化清經》十卷,文集二卷,皆佚。今存賦二篇。 [1] 
蔡洪在吳國滅亡之後,入晉為官。最初以秀才身分奔赴京都洛陽,洛陽本地人因為他是外鄉人,便問道:“朝庭官府剛剛設置不久,眾公卿奉命徵召人才,要在平民百姓中尋求才華出眾的人,在山林野逸中選取才德高深之士。先生乃是偏遠的南方士人,本屬亡國遺民,有何特出才能,敢來接受這一選拔?”蔡洪回答説:“夜光珠不一定都出在孟津一帶的河中,盈手的璧玉,也不一定都從崑崙山開採出來。大禹出生在東夷,周文王出生在西羌,聖賢的出生地,為什麼非要在某個固定的‘好地方’呢?從前周武王打敗了殷紂王,把殷代的頑民遷移到洛邑,莫非諸位先生就是那些人的後代嗎?”問者無言以對。(見《世説新語·言語》) [1] 
作品名稱
蔡洪赴洛
作    者
劉義慶
創作年代
南北朝
作品出處
《世説新語》

蔡洪赴洛原文

蔡洪赴洛,洛中人問曰:"幕府初開,羣公辟命,求英奇於仄陋,採賢俊於巖穴。君吳、楚之士,亡國之餘,有何異才而應斯舉?"蔡答曰:”夜光之珠,不必出於孟津之河;盈握之璧,不必採於崑崙之山。大禹生於東夷,文王生於西羌。聖賢所出,何必常處。昔武王伐紂,遷頑民於洛邑,得無諸君是其苗裔乎?”

蔡洪赴洛內容簡介

本則小故事講述了蔡洪在參加徵召時,受到當地人的挖苦,蔡洪憑藉自己的言語智慧巧妙回答,化解了尷尬的局面。

蔡洪赴洛人物介紹

蔡洪,西晉文學家。字叔開,吳郡(治今蘇州)人。曾仕吳。入晉為州從事。太康中,舉秀才。元康初,為松滋令。著有《化清經》十卷,集二卷。

蔡洪赴洛作者簡介

劉義慶(403年-444年2月26日),字季伯,徐州彭城(今江蘇省徐州市)人。南宋朝、宰相、文學家,宋武帝劉裕之侄,長沙王劉道憐之子。
為人恬淡寡欲,愛好文史,受封為南郡公。過繼叔父劉道規,襲封臨川王。歷任尚書左僕射,出為荊州、江州、南兗州刺史,加位開府儀同三司,在各地清正有績。身患疾病,返回京師。元嘉二十一年,去世,時年四十一,獲贈荊州都督,諡號為康。
禮賢下士,彙集門客著有《徐州先賢傳》,編有《幽明錄》、《宣驗記》《世説新語》。

蔡洪赴洛譯文

蔡洪來到洛陽,洛陽當地的人對他説:“官署剛剛成立,百官都在招募下屬,在狹窄簡陋的地方尋找英俊奇特的人才,在山野隱士中徵俊傑。你是吳楚之地的讀書人,又是亡國者的後代,有什麼特殊才能來參加這次徵召呢?”蔡洪回答:“夜明珠不一定出產在黃河裏;一手握不下的壁玉也不一定非要採自崑崙山中。大禹生在東夷,文王生在西羌。聖賢之士的誕生地,不必是一個固定的地方。從前武王討伐紂王,把商朝愚頑的百姓遷到了洛陽,莫非各位就是那些刁頑之民的後代嗎?”

蔡洪赴洛字詞註釋

1 異:奇異、特殊特別。異才:特別的才能。
2 盈:滿,滿滿的。盈握之璧:一手握不過來的美玉。
3 常:通常的、固定的。
4何必常處:何必一定產生在固定的地方呢?
5 苗裔:後裔、後代。
6 得無諸君是其苗裔乎:莫非各位就是他們的子孫後代
7璧:圓形的玉
8邑:城市、縣
9蔡洪:字叔開,三國時吳人,吳亡入晉,有才名,著《孤奮論》。
11仄陋:同" 側陋" ,指出身卑微。巖穴:山洞。古代隱士多住在山裏,所以
以巖穴指代隱士。
12亡國之餘:亡國的遺民。蔡洪為吳人,魏滅吳,所以這樣説。
13夜光之珠:也叫隋侯珠。傳説隋侯出行,路上見到一條受傷的蛇,隋侯救了
它,後來蛇銜明珠來報答他。
14得無:莫非,大概。
15 求英奇於仄陋 於:從

蔡洪赴洛所示道理

告訴我們人才不一定處於大富之家,人均平等,沒有貧賤之分,真正重要的只有自己本身的才華與光芒。一個人的能力,跟他的過去,出身,家境,沒有任何關係。最重要體現的還是:一個人的能力高低,和出身,家境,過往沒有任何關係,真正重要的還是這個人的才華與光芒。

蔡洪赴洛本文出處

選自《世説新語
世説新語》的編撰者是南朝·宋的劉義慶(403—444),他是宋武帝劉裕的侄子,被封為臨川王。他“為性簡素,寡嗜慾,愛好文義。……招集文學之士,近遠必至”(《宋書·劉道規傳》附《劉義慶傳》)。從這部書的內容來看,全書沒有一個統一的思想,既有儒家思想,又有老莊思想和佛家思想,可能是出自多人之手,劉義慶招集的文學之士很可能參加了它的編撰。
世説新語》又稱《世説》,內容主要是記錄魏晉名士的逸聞軼事和玄言清談,也可以説這是一部記錄魏晉風流的故事集。在《世説新語》的三卷36 門中,上卷四門——德行、言語、政事、文學,中卷九門——方正、雅量、識鑑賞譽、品藻、規箴捷悟夙慧、豪爽,這13門都是正面的褒揚。
至於下卷23門,情況就比較複雜了。有的褒揚之意比較明顯,如容止、自新、賢媛。有的看似有貶意,如任誕、簡傲、儉嗇忿狷、溺惑,但也不盡是貶責。有的是貶責,如“讒險”中的四條,以及“汰侈”中的一些條目。也有許多條目只是寫某種真情的流露,並無所謂褒貶。既是真情的流露,也就是一種風流的表現,所以編撰者津津有味地加以敍述。
總之,編撰者大量採集編入那些饒有興趣的、可資談助的逸聞軼事,態度倒是比較客觀寬容的。
世説新語》是研究魏晉時期歷史的極好的輔助材料。其中關於魏晉名士的種種活動如清談、品題,種種性格特徵如棲逸任誕、簡傲,種種人生的追求,以及種種嗜好,都有生動的描寫。綜觀全書,可以得到魏晉時期幾代士人的羣像。通過這些人物形象,可以進而瞭解那個時代上層社會的風尚。
世説新語》在藝術上有較高的成就,魯迅先生曾把它的藝術特色概括為“記言則玄遠冷雋,記行則高簡瑰奇”(《中國小説史略》)。《世説新語》及劉孝標註涉及各類人物共一千五百多個,魏晉兩朝主要的人物,無論帝王、將相,或者隱士、僧侶,都包括在內。它對人物的描寫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學,有的重在心理,但集中到一點,就是重在表現人物的特點,通過獨特的言談舉止寫出了獨特人物的獨特性格,使之氣韻生動、活靈活現、躍然紙上。
世説新語》的語言簡約傳神,含蓄雋永。正如(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卷十三所説:“讀其語言,晉人面目氣韻,恍忽生動,而簡約玄澹,真致不窮。”有許多廣泛應用的成語便是出自此書,例如:難兄難弟、拾人牙慧、咄咄怪事、一往情深,等等。
世説新語》對後世有着十分深刻的影響,不僅模仿它的小説不斷出現,而且不少戲劇、小説也都取材於它。
參考資料
  • 1.    韓式朋,吳國忠 主編.中國古代文人掌故辭典.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9.第10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