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蔡志松

鎖定
蔡志松,國際著名雕塑家、中國雕塑界最具代表性人物之一。 1997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之後於該系任教。 現為職業藝術家,工作、生活於北京。曾獲:巴黎秋季沙龍最高獎“泰勒大獎”、“洛克菲勒中國傑出青年藝術家大獎”、“崗松家族基金獎”和“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獎”等大獎;並曾獲評:“2012全球100名藝術領袖”、“中國藝術權力人物”、“中國風度人物”、“全球華人時尚領袖”等;作品曾三次創造中國雕塑家在國際市場上的最高拍賣記錄。
中文名
蔡志松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瀋陽
出生日期
1972年
畢業院校
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
職    業
獨立藝術家
代表作品
《故國》
《玫瑰》
《浮雲》系列

蔡志松人物簡介

蔡志松個照
蔡志松個照(4張)
蔡志松,國際著名雕塑家、中國雕塑界最具代表性人物之一。1997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之後於該系任教。現為職業藝術家,工作、生活於北京。主要作品有《故國》、《玫瑰》、《浮雲》等系列。從事藝術工作以來曾獲獎幾十次,其中比較重要的有:1997年,獲崗松家族基金獎;2001年,獲法國巴黎秋季沙龍最高獎——“泰勒大獎”,成為該活動103年曆史中首次獲此殊榮的中國藝術家,時年二十九歲;2004年獲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獎;2011年,應邀參加第54屆威尼斯雙年展;獲評“2011藝術權力人物”;2012年,入選法國《ArtActuel》評出的2012年度“全球100名藝術領袖”,並榮登封面;2013年,獲評“2013中國風度人物”、獲評鳳凰網與鳳凰衞視“2013年度全球華人時尚領袖”;2014年,獲“洛克菲勒中國傑出青年藝術家”大獎、“非凡歷程”2014年度影響力·特別藝術家獎。
近幾年來在世界各地舉辦過多次個展,參加聯展眾多。作品曾三次創造中國國內雕塑家在國際市場上的最高拍賣記錄。並被國內外許多知名博物館、美術館及藝術機構收藏,其中包括:洛克菲勒藝術基金會、泰勒基金會、美國紐瓦克美術館、德國雷根斯堡博物館、希臘美術館、印尼國家博物館、新加坡國家美術館、德意志銀行、比利時駐華大使館、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等。
《故國》系列作品開始創作於1999年底,歷時16年,分風、雅、頌三個部分,融合了不同地域、不同歷史時期的塑造技法,以具像造型與現代材料語言相結合的表現形式,傳達了藝術家對歷史與人性的關注。
《玫瑰》系列作品開始創作於2008年,歷時6年,以材料和裝置為表現方式闡述了藝術家的愛情觀。
《浮雲》系列作品開始創作於2011年,最初的一組是為第54屆威尼斯雙年展而做,以裝置和觀念為表現方式闡述了藝術家的人生觀。

蔡志松個人成就

獲獎記錄
1997 獲崗松家族基金獎
2000 紀念抗日戰爭勝利五十五週年美術作品展金獎
2001 獲法國 巴黎秋季沙龍 最高獎——“ 泰勒大獎 ”,成為該活動103年曆史中首次獲此殊榮的中國藝術家
2004 獲第十屆全國美展銅獎
2004 獲中央美術學院長獎
2012入選法國《ArtActuel》評出的全球“100名藝術領袖”,並榮登封面
2012 入選《時裝LOFFICIEL》男士“權力榜”,獲評“藝術權力人物”
2013 獲評“2013中國風度人物”
2013 獲評“全球華人時尚領袖”
2014 獲首屆洛克菲勒中國傑出青年藝術家大獎
2014 獲“非凡歷程”2014年度影響力·特別藝術家獎
公共收藏(部分)
美國紐瓦克美術館
希臘美術館
德國雷根斯堡美術館
印尼國家博物館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
德意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比利時駐華大使館
中國國家博物館
中國美術館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
中國雕塑博物館
何香凝美術館
浙江美術館
重慶美術館
青島美術館
北京大學美學研究中心
長春雕塑藝術館
長春市政府
石家莊市政府
煙台市政府
焦作市政府
洛克菲勒藝術基金會

蔡志松個人展覽

2002 故國·蔡志松2002作品展通道畫廊北京,中國
2003 故國·蔡志松2003作品展比利時駐華大使館北京,中國
2004 故國·蔡志松2004作品展藝術景倉庫上海,中國
2005 故國·蔡志松2005作品展拉克爾國際藝術中心北京,中國
2006 故國·蔡志松2006作品展升藝術空間上海,中國
2009 故國·蔡志松個人作品展紐約中國廣場紐約,美國
2009 蔡志松作品展See+畫廊北京,中國
2010 故國·蔡志松個人作品展旻谷畫廊台灣
2010 故國與玫瑰·蔡志松個展藝凱旋藝術空間北京,中國
2011 蔡志松個人藝術展印尼國家博物館雅加達,印度尼西亞
2011 蔡志松個人作品展OdeToArtContemporary新加坡
2012玫瑰·浮雲蔡志松作品展ARTMIA藝美畫廊北京,中國
2012 三部曲·蔡志松作品展新加坡當代藝術館新加坡
2014 “再會歷史·蔡志松藝術展”台北當代藝術館台北,台灣
2014 “雲水之間·蔡志松藝術展”洛克菲勒羅斯洛克北京俱樂部北京,中國
2014 “雲端·蔡志松作品展”香港藝術中心、Ora-ora畫廊、Leo畫廊、北京楊國際藝 術中心京港四地同時展覽

蔡志松個人文章

無奈(《故國》系列作品解讀)
文/蔡志松
我同許多人一樣,從小就接受着諸如“樹立遠大理想”、“實現自我價值”、“奮鬥改變命運”這樣一些人生格言的教導。懷着對未來的種種美妙幻想,一直腳踏實地為之奮鬥,不曾有半點鬆懈。堅信付出應有回報。
其實這些所謂的“理想”與“價值”推崇的無非是一條追求成功,滿足“自我”的人生道路。
如今一路走來,自己已是遍體鱗傷,停下腳步,環顧四周,看到自己曾為之拼搏奮鬥的“幸福”,有些人生而既有,也有些人仍在執着追求,直到生命的盡頭都不能如願以償,還有一些被命運眷顧的幸運兒,千辛萬苦終於得到了他們夢寐以求的東西,不想卻早已失去了自己的本來面目,永遠告別了內心的平靜與安寧,並無怨無悔地認為這就是人生的真正意義所在,且現身説法,教導下一代,鄙視失敗者,然後繼續前行進取,卻不知當死亡不期而至時,會毫不留情地奪走他奮鬥一生所換來的一切,也許至死都不會明白,他的所謂“成功”並非奮鬥使然,他所宣説的道理不僅毒害了別人,也毒害了自己,更沒有因實現了理想而幸福。
人們由於長期被紛繁變化的現象所迷惑,總是習慣性的不斷緬懷過去,規劃未來,很難放下所有的希望與恐懼,安住於當下,用智慧之眼洞察事物的本質。於是便努力地擺脱不喜歡的事物,抓取喜歡的事物。因此不自覺地把自己投入到無盡的痛苦折磨之中,仿如飛蛾撲火一般。很少有人清楚,努力避免痛苦的過程正是在不斷地增加着自己的痛苦,人們被一個又一個幻想驅使,不停地奔波。一些人在被誤導的價值觀引領下,把無常當作永恆、把痛苦當作快樂,不惜生命與外界爭鬥,即便得到了短暫的利益,但縱觀其軌跡,只不過是一連串的喜悲交替罷了。
大千世界形形色色,多少出身卑微之人變成了眾人仰慕的偶像,又有多少達官顯貴瞬間淪為遭人唾棄的階下囚,凡此種種週而復始,前赴後繼,卻不知都將終歸塵土,隨風而逝。世事無常,世事艱辛⋯⋯不禁感嘆自己也身在其中!
人們總是依着邏輯關聯來判斷未來事物,因此奮鬥與理想總是背道而馳。
其實,盲動的力量是有限的,抗拒不了業已成熟的因果關係,人們往往讚頌松柏的挺拔與偉岸,並將高尚的人格尊嚴與之相比喻,卻很少有人想象,如果把它們栽到山崖石縫之中,為了生存,它們也不得不逆來順受,委屈求全,形容猥褻。否則等待它們的就是死亡,然而死亡是誰都不願面對的,也許這就是生存的壓力與生命的尊嚴相遭遇時的通常結果。
人類的歷史在我看來就是無數個生命體不斷掙扎而構成的一幅悲欣交集的長卷。
我從沒聽説過不死的樹,也未聽説過不死的人,但在他們相對短暫的生命中,都不得不忍受着不同程度的,相對漫長的痛苦,也許就是為了換取那些象泡沫般轉瞬即滅的笑容,因為人的本性從未因社會的發展,物質的豐富而改變。我常常為此而心情沉重!
因此,對於生命的重視遠遠超過了我對藝術的熱愛。曾幾何時,在我心中藝術高於一切,多少年過去了,如今看來那只是一種年少時的無知。
在一個人獨處的時候,經常感到無奈與自責,然而自己已經虛度了三十三年的時光,既沒有獲得給人們帶來真正快樂與幸福的能力,也發不出巨人的聲音,也許只能用一些微不足道的技藝來慰藉一下可憐的生靈,假若我的作品能給觀者一點小小啓發,那我也就滿足了。
2005年12月於北京
玫瑰(《玫瑰》系列作品解讀)
文/蔡志松
愛情的魅力是無限的,從翩翩少年到耄耋老人,愛情一直是人們心中閃耀的光芒。它能使暗淡的世界異彩紛呈,也能使瀕死者煥發活力。在無數次的主觀渲染之後,它是詩人筆下的聖物;小説家情節中的波瀾;幻想的世界無不美好;愛情是人們永遠追求的幸福。
當理想的熱烈與現實的冰冷撞擊時,絢麗的世界灰飛煙滅,活力熄滅,留下無盡的失落⋯⋯其實這還是未遂者的幸運。一些人擁有了愛情,不幸卻墮入痛苦的深淵,無意間將自己置身於進退兩難的境地,長期領受心靈的折磨。⋯⋯因為幸福只存在於想象之中。
人們總是習慣於斷章取義地看人生、努力重複別人的生活,並不考慮究竟,身臨其境則是無法言喻的煎熬。然而,忍耐痛苦的人竟成了他人羨慕的偶像。要知道,愛情無不以痛苦為結局。
當夢想與現實相違時,各種戲論隨之成為指導行為的依據,使我們從一個痛苦奔向另一個痛苦。許多人雖有能力克服生活中的種種艱辛,卻無法擺脱情感的困惑,孤獨與貪著使我們在温柔與美豔面前束手就擒,成為事業的巨人情感的侏儒。一面在風雨中屹立,另一面卻在沼澤中爬行,一次次嘗試棲身之所,這種嘗試無異於輪椅與枴杖的交替,它們都不能使我們最終獨立!
愛情只是一種自我滿足,一切付出都以自我感受為標準,最純真的愛情無非是最真誠的索取,不要認為追求愛情比追求物質更高貴。貪婪使人們永不滿足,最豔麗的花朵也會失去色彩。有了貪婪,愛情猶如這綻放的鉛玫瑰,像攙了毒的美味,沒有必要用珍貴的生命之唇去反覆親吻。由於認知的片面,人們對於愛情只有一味追求的信心,卻不具備承擔後果的勇氣與能力,因此,不要放浪形骸!
愛情的自性並非永恆。片刻的歡愉也需要眾多因緣的聚合,不要為剎那的閃爍而付出一生的努力!因為愛情並非生命的全部。渴望愛情的人們三思!
玫瑰象徵愛情。鉛既柔軟又沉重;既易塑造又易損毀;其光澤既絢麗又沉靜;既是金屬又很脆弱;鉛的性質穩定,但在融化消亡的剎那會釋放毒素。愛情猶如這鉛玫瑰……人們總是把得不到或希望得到的東西想得很好,看得很美,但任何事物都有正反兩方面。對於愛情,人們往往只顧追求過程的快樂,卻沒有做好承擔結果的準備。正與反、過程與結果共同構成事物,這是一個不變的法則,就像這永不凋零的鉛玫瑰。——蔡志松
浮雲(《浮雲》系列作品解讀)
文/蔡志松
我們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開始奔向死亡。在浩瀚的時空中,生命雖只是剎那一瞬也會留下各自的痕跡。
生命的意義不僅是過程,更重要的在於結果。如果生命的意義只在於過程,那麼我們可以在結冰的湖面上建造華美的大廈,並會得到眾人的喝彩。
如果生命的意義只有過程,我們就不會在面對種種難以下嚥的苦果時因怯懦而表現出無謂的掙扎。
如果只追求過程的快感而不考慮結果的嚴重,我們終究有一天會象意外染上絕症的不羈少年那樣追悔莫及。
由於不重視結果,我們才無所顧忌地任意行事,才會將有限而珍貴的生命耗損在各種無意義的嘗試之中,奔波於現象之間最終卻一無所獲,飽受種種挫折、不幸與內心的煎熬。
由於不重視結果,即使生命延長十萬倍也只相當於改為明日行刑的罪犯,只是延長了死前的禮遇與內心的恐懼。
偶然闖進房間的蒼蠅,無論如何嗡鳴飛撞,最終能否出去才是關鍵。蠟燭燃盡換來的是光明,但生命燃盡也許換來的是黑暗。不要被蠱惑的言論矇蔽而一味攫取,並尋找所謂的自我,因為那只是一幕只有技巧卻無真實的魔術,幻想的虛構永遠不堪現實的重負。
不要不敢直面因果關係的嚴厲而不加思索地相信生命只有過程,自欺欺人地走過剩餘的時光。我們並不是為了愚昧而生,如果渴望快樂就請種下相應的種子。
穀雨春耕,浮雲朵朵,如何漂浮無人問津,雷雨交加卻令人矚目。
頭蓋骨合金鑄造,象徵堅固的概念認識;內側貼金,象徵人類智慧;雲樹脂澆鑄,象徵浩瀚無際。概念封閉智慧,智慧卻可利用概念主觀意識。雖無法達到客觀世界的邊緣,卻可以用概念為舟到達彼岸。——蔡志松對新作《雲舟》的解讀

蔡志松相關文章

新華社消息中國雕塑家蔡志松在巴黎泰勒大獎
新華網巴黎2002年4月4日電在剛剛結束的法國巴黎秋季沙龍作品一年一度評選活動中,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教師蔡志松獲得最高獎——泰勒大獎。在法國巴黎秋季沙龍近百年的歷史中,中國藝術家首次獲此殊榮。
這一獎項是由法國畫家、雕塑家、建築師協會和泰勒基金會聯合授予的。蔡志松時年29歲,師從著名雕塑家司徒兆光教授。這次應邀參展的作品是一尊依照春秋戰國時期人物造型創作的《故國·風》雕塑,高約83公分。作品以其藝術張力和鮮明的民族風格從眾多作品中脱穎而出。
法國巴黎秋季沙龍是一個世界性的著名文化活動,在雕塑家羅丹、畫家雷諾阿和建築設計師弗朗茲·喬爾丹等人的倡導下,創建於1903年。近百年來,有上千位世界各地的藝術家通過這個舞台一舉成名,其中包括塞尚、羅丹、雷諾阿、馬蒂斯、博諾亞、威亞爾等世界級大師。
本屆沙龍有來自世界各國的409位藝術家的千餘件作品參展,其中包括6位中國藝術家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