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蔡復一

鎖定
蔡復一(1576年-1625年),字敬夫。 [1]  號元履,同安縣翔風裏十七都劉浦保蔡厝(今金門縣蔡厝村)人。 [2]  中國明朝大臣、詩文作家。 [1] 
蔡復一自幼聰明過人,12歲便寫出萬餘言的《范蠡傳》。 [2]  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進士,除刑部主事,歷兵部郎中。居郎署17年,始遷湖廣參政。進按察使、右布政使,以疾歸。光宗繼位後,起任故官,遷山西左布政使。天啓二年(1622年),以右副都御史撫治鄖陽,後總督貴州、雲南、湖廣軍務,兼巡撫貴州,卒于軍中。 [1] 
蔡復一博學好古,善屬文,並喜作駢體,時有不苟同他人、自成一格之處。其詩作具有與竟陵派相類似的那種幽致冷雋的意境。著有《遁庵集》17卷。 [1] 
敬夫
元履
所處時代
明代
民族族羣
漢人
出生地
福建泉州同安
出生日期
1576年
逝世日期
1625年
主要作品
《遁庵文集》
《督黔疏草》等
本    名
蔡復一

蔡復一人物生平

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中舉;次年中進士,授官刑部主事。上任不久,就上疏彈劾石顯冒殺平民、邀功朝廷之罪。結果石顯被處死,蔡復一因此揚名朝野。後遷任湖廣參政,分守荊、嶽,致力於清積逋、核虛冒、革加派、足軍糧、嚴保甲、禁驛騷、杜參謁、賑洪害、彌兵譁。因辦事認真,有政績,繼而升任按察使。後因不同意徵調湖廣永順、保靖兩土司的兵丁幫助蜀土司征討紅苗,得罪貴州總督,引疾而歸。
光宗即位後,蔡復一被起用為易州兵備。遼陽陷落後,蔡復一出俸金,募鄉壯,修器械,積極備戰,此舉被朝中官僚誣為驚慌失措,蔡復一正氣凜然,上疏自辯。不久,升任山西左布政使,在7個月內,解決了邊糧緊缺問題;又裁革浮徵,免繳正額。天啓二年(1622年),被任為右副都御史,並撫治鄖陽。任內疏請免除加派給鄖陽的賦税舊欠十幾萬兩;同時核屯額,肅軍實,飭吏懷民,政績顯著。
天啓五年(1625年),貴州奢崇明安邦彥起兵反叛,貴州巡撫戰死。朝廷任蔡復一為兵部右侍郎,巡撫貴州;不久,取代楊述申,總督貴州、雲南、湖廣軍務,兼巡撫貴州。初,蔡復一苦心運籌,經7次大戰,殲叛軍近萬人,克地數十百里。後因事權不一,鄰軍臨陣脱逃,以致大敗於水西,被革職聽勘。按舊例,解職候代的將軍可以離營,但蔡復一不顧疾病纏身,以“一息尚存,豈可貽君父憂”為念,仍領軍作戰,兩戰連破189寨,斃叛軍3000人,最後病死於軍中。朝廷追贈其為兵部尚書,賜諡“清獻”。

蔡復一評價

蔡復一為官,奉守“報國以忠心,擔國事以實心,持國論以平心”之旨,以“正己不求”律己,為許多正直官員所稱許。蔡復一博學多才,工詩、能文,一生著作頗豐,主要有《遁庵文集》18集,《詩集》10卷,《督黔疏草》8卷,《雪詩編》、《駢語》5卷,《楚愆錄》10卷,《毛詩評》1卷,《續駢語》2卷。

蔡復一明史記載

蔡復一,字敬夫,同安人。萬曆二十三年進士。除刑部主事,歷兵部郎中。居郎署十七年,始遷湖廣參政,分守湖北。進按察使、右布政使,以疾歸。光宗立,起故官,遷山西左布政使。
天啓二年,以右副都御史撫治鄖陽。歲大旱,布衣素冠,自繫於獄,遂大雨。奢崇明、安邦彥反,貴州巡撫王三善敗歿,進復一兵部右侍郎代之。兵燹之餘,鬥米值一金,復一勞徠拊循,人心始定。尋代楊述中總督貴州、雲南、湖廣軍務,兼巡撫貴州,賜尚方劍,便宜從事。復一乃召集將吏,申嚴紀律,遣總理魯欽等救凱里,斬賊眾五百餘。賊圍普定,遣參將尹伸、副使楊世賞救,卻之,搗其巢,斬首千二百級。發兵通盤江路,斬逆酋沙國珍及從賊五百。欽與總兵黃鉞等復破賊於汪家衝、蔣義寨,斬首二千二百,長驅織金。織金者,邦彥巢也,緣道皆重關疊隘,木石塞山徑,將士用巨斧開之,或攀藤穿竇而入。賊戰敗,遁深箐,斬首復千級。窮搜不得邦彥,乃班師。是役也,焚賊巢數十里,獲牛馬、甲仗無算。復一以鄰境不協討,致賊未滅,請敕四川出兵遵義,抵水西,雲南出兵沾益,抵烏撒,犄角平賊。帝悉可之。因命廣西、雲南、四川諸郡鄰貴州者,聽復一節制。
五年正月,欽等旋師渡河。賊從後襲擊,諸營盡潰,死者數千人。時復一為總督,而朱燮元亦以尚書督四川、湖廣、陝西諸軍,以故復一節制不行於境外。欽等深入,四川、雲南兵皆不至。復一自劾,因論事權不一,故敗。巡按御史傅宗龍亦以為言,廷議移燮元督河道,令復一專督五路師。御史楊維垣獨言燮元不可易,帝從之,解復一任聽勘,而以王瑊為右僉都御史,代撫貴州。
復一候代,仍拮据兵事,與宗龍計,剿破烏粟、螺螄、長田及兩江十五砦叛苗,斬七百餘級。賊黨安效良首助邦彥陷沾益,雲南巡撫沈儆炌遣兵討之,未定,遷侍郎去。代者閔洪學,招撫之,亦未定。及是見雲南出師,懼,約邦彥犯曲靖、尋甸。復一遣許成名往援,賊望風遁。又遣劉超等討平越苗阿秩等,破百七十砦,斬級二千三百有奇。至十月,復一卒於平越軍中。訃聞,帝嘉其忠勤,贈兵部尚書,諡清憲,任一子官。
復一好古博學,善屬文,耿介負大節。既歿,橐無遺貲。
瑊既至,見邦彥不易平,欲解去。夤緣魏黨李魯生,遷南京户部右侍郎。崇禎初,被劾歸。流賊陷應城,遇害。
參考資料
  • 1.    馬良春,李福田總主編.中國文學大辭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6138-6139頁
  • 2.    廈門市翔安區志編纂委員會編.中國人民共和國地方誌福建省廈門市翔安區志下[M].北京,方誌出版社,2011.07.第87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