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蔡尚雄

鎖定
蔡尚雄(1919年-2014年6月12日 [1]  ),廣東香山(中山)人。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2年畢業於華北聯合大學美術系。
2014年6月12日,蔡尚雄在北京因病去世,享年95歲。 [1] 
中文名
蔡尚雄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19年 [1] 
逝世日期
2014年6月12日 [1] 
畢業院校
華北聯合大學
職    業
攝影
主要成就
獲得1962年匈牙利國際影賽金獎
出生地
廣東香山
代表作品
《活捉偽縣長》
《解放娘子軍》
《分秒必爭》
《黃河截流》

蔡尚雄學習經歷

1937年考入廣州仲凱工農專科學校。1938年赴延安,在抗日軍政大學第五期學習。1940年入華北聯大文藝學校美術系學習。

蔡尚雄任職經歷

在晉察冀邊區政治部宣傳部、軍區抗敵劇社美術隊、《晉察冀畫報》社、晉察冀軍區第二軍區分四縱隊、二縱隊、《晉察冀畫報》前方工作組等處工作。1950年到新聞攝影局任攝影記者。同年赴朝蔡尚雄鮮進行戰地採訪。1951年後任《人民畫報》社記者組組長、編輯部副主任、業務組組長、副總編輯、顧問。曾當選為全國文聯委員、中國攝影家協會理事、常務理事。

蔡尚雄主要作品

有《活捉偽縣長》、《解放娘子軍》、《分秒必爭》、《黃河截流》等。

蔡尚雄攝影生涯

在延安拿起相機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在蔡尚雄 四哥(當時在廣州市夏衍主編的《救亡日報》工作)的影響下,決心從廣州奔赴延安,參加抗日工作。通過廣州八路軍辦事處的聯繫,1938年8月上旬,蔡尚雄到達延安,當時19歲。 在延安,進入了陝北公學分校學習。1939年夏,日寇增兵華北,妄圖渡過黃河進攻延安。在嚴峻的形勢下,陝北公學和抗日軍政大學等五所學校聯合成立了華北聯合大學。幾千學員一起開赴敵人後方,去敵後開展國防教育。就這樣,蔡尚雄到達了敵後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畢業後,被分配到河北完縣文救會,從事宣教工作。
1942年夏天,《晉察冀畫人報》創刊。在敵後抗日根據地的大山溝裏,在物資奇缺的情況下,出版16開本的畫報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蔡尚雄 覺得這真是新中國攝影史和中國出版印刷史上的奇蹟!當看到第一期《晉察冀畫報》上那些生動的照片時,就想:我要當攝影記者,要把敵後戰鬥的情況用攝影的方式宣傳出去。
經過爭取,1943年春,蔡尚雄 終於到了晉察冀畫報社工作,從此開始了我的攝影生涯。
捨命拍抗戰
蔡尚雄 是搞新聞攝影工作的,必須到現場進行採訪拍攝。經常隨八路
抗戰時期作品選
抗戰時期作品選(8張)
軍、游擊隊深入到游擊區和敵人後方活動,同戰士一起跋山涉水,行軍作戰。 曾親眼看到日寇的殘暴行為。在阜平縣採訪拍攝沙河兩岸游擊隊時,一名偵察員報告説,日軍在阜平下平陽村殘殺了許多老百姓。大家聽了都很氣憤,蔡尚雄 決定去現場,用鏡頭揭露日軍暴行。一個人出發了,十多里路,沒看到一個老鄉,心裏開始感到不安。怕這塊是雷區,又擔心敵人反撲。但為了拍攝日軍的暴行,蔡尚雄 顧不上這些了。當他走到下平陽村時,看到地上被宰殺牲畜的屍體,被燒燬的房屋還在冒着煙。倖存的老鄉告訴蔡尚雄 ,被敵人殺死的大部分村民都埋在井裏。蔡尚雄 忍住眼淚,把這些悲慘的場景拍下來了。
當時,膠捲數量非常有限。有一次在太原郊區,偵察員夜間帶我到敵據點附近的村子裏,想找一位商人去太原市買些攝影器材。夜裏,他們住在老鄉家中。第二天天快亮的時候,老鄉上房掃雪,發現敵人突然進村了。偵察員果斷地領着我沿着一條結了冰的水溝拼命跑。剛跑了二三百米,就被兩個敵人發現,只聽到敵人喊道:“抓活的,抓活的!”他們拼命跑,終於在一個岔路口逃脱了。
毛澤東、劉少奇等領導人迎接蘇共領導人訪華 毛澤東、劉少奇等領導人迎接蘇共領導人訪華
有一次,蔡尚雄跟隨部隊在陽泉參加伏擊戰。在交鋒中,敵人的子彈多次從耳邊呼嘯而過。上戰場前,蔡尚雄還準備在戰場上多拍些照片。可惜那回他們的機槍火力不夠掩護部隊衝鋒。敵人離他們不到100米,打得蔡尚雄們都抬不起頭來。到前線採訪拍照片,常常會遇到意想不到的情況。蔡尚雄是戰火中的倖存者。
解放戰爭中的隨軍記者
解放戰爭三年中,蔡尚雄 隨軍採訪,南征北戰,拍下了很多驚險的場面。 1947年10月上旬,蔡尚雄隨二縱隊在河北保定以北十里鎮、蘆草灣一帶採訪,部隊要阻擊從北平出來的傅作義軍隊。接到命令的部隊,急行軍三十二小時,共走了二百多里路到達目的地,圍殲敵軍萬餘人。我看到晝夜急行的戰士們腳上都打了泡,走起路來一瘸一拐,為趕時間,吃飯都邊走邊吃。
解放戰爭時期作品
解放戰爭時期作品(4張)
1948年秋.華北野戰軍配合遼瀋戰役,部隊從冀西出發北進綏遠,途經五台山、繁峙山區,在連綿不斷的崇山峻嶺中穿行,沿途山區的老百姓很貧窮,居住條件也很差,部隊人多沒地方住宿,就在山坡上露宿。有時冒雨行軍,衣服濕透了,到宿營地後就趕緊烤衣服。在這十多天的艱苦行軍中,我也拍到山區人民到處設供水站,歡迎人民解放軍的軍民魚水情的感人情景。
圖片: [4] 
記錄中朝友誼
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參戰,蔡尚雄 隨軍入朝採訪。朝鮮東線北部都是山區,山高路險,又是冬天,普降大雪,零下三十幾攝氏度的嚴寒凍得我們全身發僵。卡車十分艱難地行駛在一尺多厚的雪地上。有幾次車輛懸空在路邊上,看到下面一二百米深谷,我不禁膽戰心寒。
中朝人民友誼一家親 中朝人民友誼一家親
晚上蔡尚雄 們住進山區農家休息。朝鮮老百姓對我們很熱情,農村大娘坐在坑上為我們煮土豆充飢,這個場面很動人,我立即用閃光燈拍了,這張《中朝人民友誼一家親》照片不久後就在《人民畫報》上刊登了。
美帝仰仗着空中優勢,千架戰機不分晝夜地轟炸朝鮮前後方交通線。我們白天根本無法趕路。當我們趕到長津湖畔地區,戰鬥剛剛結束,戰場還沒有清理,一直到咸興東海
岸沿途百多公里路上,硝煙滾滾,遍地是彈殼、殘破車輛、武器和大型坦克。我們不敢用閃光燈拍照,因為時刻都有美機掠過,怕被發現。 1951年6月底,我和解放軍畫報社的林揚作為特派記者派往朝鮮板門店採訪停戰談判。8月下旬,美方飛機轟炸中方駐地,破壞了停戰談判。為迅速揭露美方的陰謀,我們連夜趕往現場,拍攝照片。不料返回途中,發生了翻車事故。我的頭倒插入泥水中,費盡力氣才把頭抽出來,鼻孔和嘴都塞滿泥水。
幸運的是,全車人都沒有受傷,但渾身泥水,我們凍得直哆嗦。堅持走了五里路才見到一座農舍。這家朝鮮農民很貧窮,炕上只有一條麻袋般的被子,但炕還是燒得很熱。農家大娘拿出幾件兒童的舊衣服讓我們穿上。我穿了一條小孩的舊褲子,還是破的,屁股露在外邊,兩個女孩看着我們直髮笑,真是狼狽極了。這次採訪損失很大,膠片遭到泥水損壞,留存下來的歷史性照片很少。
圖冊圖片來源: [2-3] 
在《人民畫報》展現新中國
1951年,蔡尚雄 進入初創不久的人民畫報社,先後擔任記者組組長、編輯部主任、副總編輯、編委會主持人、顧問等職務。
遼寧鞍山鋼鐵工人修復高爐上的瓦斯管 遼寧鞍山鋼鐵工人修復高爐上的瓦斯管 [3]
1951年初冬,蔡尚雄 去遼寧鞍山鋼鐵公司採訪。鞍鋼是建國初期鋼鐵工業基地,是恢復國民經濟建設時期的國家重點建設工程。走到高爐旁邊,我仰頭看到兩位工人懸在約有二十層樓高的高爐上修理瓦斯管道,很是驚險。我感到這個鏡頭應該會很出彩。可是我要拍攝他們就一定也要爬上高爐,還要比他們爬得更高。雖然有工人朋友阻止我爬上另一座高爐,但我認為這場面很有代表性,一定要設法拍好。我慢慢爬上高爐,終於拍好了兩位工人的工作場景。等我從高爐上慢慢爬下來時,兩腿直髮酸。
1958年11月,蔡尚雄 去三門峽水利工地採訪黃河截流,這是我們國家五十年代建造的最大的水電工程,當時工程技術人員和工人們的豪言壯語是“一切為了今冬截流”。初冬深夜一點多鐘我到達了三門峽火車站,車站離三門峽工地還有十多里路。由於找不到任何交通工具,路也不熟,我只好揹着二三十斤重的攝影器材,在簡陋的車站捲縮着等着天亮。七八點鐘時我徒步向工地進發。走到黃河邊上,看到黃河的水流十分湍急,聲若驚雷,眼前景象讓我想起了1939年,我從延安出發,強渡黃河到達晉察冀抗日根據地時的情景。黃河的氣勢使我振奮。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古代文化文明的搖籃。在漫長的歷史中,黃河多次氾濫成災,給兩 岸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災難。今天,我又來到黃河,報道治理黃河的進程。
黃河截流 黃河截流 [3]
第二天一到達工地,蔡尚雄 就開始在現場琢磨最佳拍攝角度。這個角度既要能展現工人勞動的情景,又要能反映出工程的浩大場面,同時還要能抓住關鍵時刻,拍好截流時刻。
分秒必爭 分秒必爭 [3]
黃河流量高達2000立方米/秒,想要把它攔腰斬斷,是很艱鉅的工程。載重25噸的巨型卡車以幾十秒一輛的速度,輪流向河裏傾瀉水泥塊,氣勢磅礴。最終,我選擇在對面黃河的懸崖口,拍下了截流的生動場面。這次採訪的作品中,《黃河截流》獲得1962年匈牙利國際影賽金獎、《分秒必爭》獲得1960年東柏林國際影賽銀獎。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