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蔓荊子

(中藥)

鎖定
蔓荊子,中藥名。別名:蔓荊實、荊子、萬荊子、蔓青子、蔓荊、白背木耳、小刀豆藤、白背風、白背草。來源為馬鞭草科植物單葉蔓荊或蔓荊的乾燥成熟果實。主產于山東、江西、浙江、福建等省。味辛、苦,性微寒。歸胃、膀胱、肝經。其主要功效是疏散風熱,清利頭目,除濕處關節。常用於外感頭痛,偏正頭風,昏暈目暗,赤眼多淚,目睛內痛,齒齦腫痛,濕痹拘攣。
中文名
蔓荊子
別    名
蔓荊實
荊子
萬荊子
蔓青子
蔓荊 展開
別名
蔓荊實
荊子
萬荊子
蔓青子
蔓荊
白背風 收起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管狀花目
馬鞭草科
牡荊屬
分佈區域
山東、江西、浙江、福建
採收時間
秋季
用    量
5-10g
毒    性
無毒

蔓荊子入藥部位

馬鞭草科植物單葉蔓荊或蔓荊的乾燥成熟果實。

蔓荊子性味

味辛、苦,性微寒。

蔓荊子歸經

歸胃、膀胱、肝經。

蔓荊子功效

疏散風熱,清利頭目,除濕處關節。

蔓荊子主治

外感頭痛,偏正頭風,昏暈目暗,赤眼多淚,目睛內痛,齒齦腫痛,濕痹拘攣。

蔓荊子用法用量

5-10g。

蔓荊子使用注意

血虛有火之頭痛目眩及胃虛者慎服。

蔓荊子炮製方法

除去雜質,曬乾。

蔓荊子生理特性

蔓荊子 蔓荊子 [4]
落葉灌木,罕為小喬木,高1.5-5米,有香味;小枝四稜形,密生細柔毛。花期7月,果期9-11月。適應性較強,對環境條件要求不嚴。但喜温暖濕潤,土壤以疏鬆、肥沃的砂質壤土較好。耐鹽鹼,在酸性土壤上生長不良。單葉蔓荊生長海濱沙灘地及湖畔,亦有栽培;蔓荊海邊、沙灘、河邊、平原及村寨附近。

蔓荊子產地

  1. 單葉蔓荊分佈遼寧、河北、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廣東。
  2. 蔓荊分佈於福建、台灣、廣東、廣西、雲南。

蔓荊子相關論述

蔓荊子 蔓荊子 [4]
①《本草綱目》:“蔓荊實,氣輕味辛,體輕而浮,上行而散,故所主者皆頭面風虛之症。” [1] 
②《本草經巰》:“蔓荊實,神農味苦,微寒,無毒;《別錄》加辛平温。”察其功用,應是苦温辛散之性,而寒則甚少也。氣清味薄,浮而升,陽也。其主筋骨間寒熱,濕痹拘攣,風頭痛、腦鳴、目淚出者,蓋以六淫之邪,風則傷筋,寒則傷骨,而為寒熱,甚則或成濕痹,或為拘攣;又足太陽之脈,夾脊循項而絡於腦,目為厥陰開竅之位,邪傷二經,則頭痛、腦鳴、目淚出。此藥味辛氣温,入二髒而散風寒之邪,則諸證悉除矣。邪去則九竅自通,痹散則光澤脂致。其主堅齒者,齒雖屬腎,而牀屬陽明,陽明客風熱,則上攻牙齒,為動搖腫痛,散陽明之風熱,則齒自堅矣。去白蟲、長蟲者,假其苦辛之味耳。
③《本草匯言》:“蔓荊子,主頭面諸風疾之藥也。前古主通利九竅,活利關節,明目堅齒,祛除風寒風熱之邪。其辛温輕散,浮而上行,故所主頭面虛風諸證。推其通九竅,利關節而言,故後世治濕痹拘攣,寒疝腳氣,入湯散中,屢用奏效,又不拘於頭面上部也。”
④《本草新編》:“蔓荊子,佐補中藥以治頭痛最效,因其體輕力薄,藉之易於上升也,倘單恃一味,欲取勝於俄頃,則不能。” [2-3] 
參考資料
  • 1.    李時珍.《本草綱目》:中國言實出版社,2012年版
  • 2.    高學敏.《中藥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2年5月
  • 3.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0版
  • 4.    高海波、譚興貴編.圖解神農本草經: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2020.01: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