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錫雕(蓮花打錫)

鎖定
蓮花打錫是以為原料,手工製作各種生活、祭祀器皿等的中國民間技藝,主要流傳於蓮花縣路口鎮街頭村、路口村和廟貝村。
據蓮花縣安成侯墓出土的西漢文物,早在2000多年前蓮花即有了錫製品。經歷代傳承,新中國成立後有了長足發展,是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美術類項目。 [3] 
中文名
錫雕(蓮花打錫)
非遺級別
國家級
所屬地區
江西省蓮花縣

目錄

錫雕(蓮花打錫)概況

蓮花打錫歷史悠久,據傳清康熙年間皇上曾下旨由街頭錫匠打造錫錢幣,流傳至今僅有一枚錫質“康熙通寶”。1921年春,為鎮惡壓邪、保一方平安而鑄造了16套、32件錫制兵器。
據《蓮花縣誌》記載,新中國成立後“街頭村的錫匠居各行業人數之最。”蓮花打錫工具簡單,僅有模板、羊角釘、焊盤、包錘、工字釘、銼子、車架等;工藝講究,有熔錫、出料、畫墨、開剪、歸圓、焊縫、銼刮、拋光等十餘道工序;品種繁多,主要有餐飲器具、祭祀用具、文具裝飾、日用器皿、釀造器械等五大類,其中不乏藝術珍品。
蓮花打錫成品材質純正、精美實用,既有銀器的清亮質樸,又有青銅器的凝重典雅,同時具有“盛水水清甜,儲酒酒甘醇,貯茶色不變,插花花長久”的特性,且質優價廉,廣泛應用於祭祀、婚嫁、日用等。
據《路溪劉氏簡修公位下房譜》記載:“街頭村民原以打錫為主、耕田為輔,全賴打錫為生。”打錫是街頭、廟背等村錫匠主要謀生手段,他們農忙下地耕田,閒時走村串户打錫,行蹤遍及周邊縣市。蓮花打錫融入了當地錫匠的智慧和情感,隨着現代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流傳數百年的《打錫歌》傳唱者已寥寥無幾。 [3] 

錫雕(蓮花打錫)傳承保護

2014年11月,蓮花打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 [1]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蓮花縣文化館(蓮花縣美術館)獲得蓮花打錫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錫雕(蓮花打錫)》項目原保護單位存在單位性質、機構等方面重大變化,不具備保護單位基本條件等情況,重新認定保護單位為蓮花縣文化館。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