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蓋希雲

鎖定
蓋希雲 (1924~1966),男,郝家鎮黃店村人。1944年參加八路軍,1947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任戰士、班長、排長、偵察連長等職。參加過解放無棣城戰鬥、孟良崮戰役、萊蕪戰役、德州戰役、泰安戰役、沂水戰役、濟南戰役、開封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上海戰役、福州戰役等大小戰鬥120餘次,負傷11處,榮立特等功1次,一等功2次,二等功4次,三等功2次。1945年被渤海軍區授予“爆破大王”稱號,1947年、1948年獲華東野戰軍頒發的“二級人民英雄”獎章各1枚,新中國成立後,曾受到毛澤東、劉少奇、朱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1966年病逝。 [1] 
(概述圖來源) [1] 
中文名
蓋希雲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24年
逝世日期
1966年12月
性    別

目錄

蓋希雲人物生平

蓋希雲(1924~1966)墾利縣郝家鄉黃店村人,中國人民解放軍戰鬥英雄。
蓋希雲自幼家境貧寒。1943年家鄉解放,他在本村當兒童團長、民兵連長。1945年參加八路軍,194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任戰士、班長、爆破隊長、偵察連長等職。
參軍後,蓋希雲被分到當時的渤海軍區特務營當爆破員,很快成為連隊爆破能手,且成為爆破小教員,為部隊培養400多名爆破員。1945年9月,在解放無棣戰鬥中,蓋希雲同戰友連續炸掉敵前沿陣地數重屏障。逼近城下時,敵人憑藉堅固的防禦工事負隅頑抗,攻城部隊嚴重受挫,傷亡慘重,先後有4名爆破隊員犧牲。在這緊急時刻,蓋希雲夾起炸藥包迂迴衝到城下,迅速將25公斤重的炸藥包支撐在城門上,炸開城門,保證攻城的勝利。無棣縣城解放後,蓋希雲被評為戰鬥模範,被譽為“爆破大王”。
1946年7月和9月,蓋希雲在攻打濟陽和鄒平縣城的戰鬥中,出色完成爆破任務,各榮立一等功1次。1947年4月,解放泰安戰役中,他率領爆破隊,把澆過水的棉被披在身上,帶着幾十斤重的炸藥,冒着槍林彈雨,用連續爆破的方法,在東門城牆炸開一丈多寬的缺口,保證了戰役的勝利。1947年10月,在梁山一線阻擊國民黨新五軍、新八軍戰鬥中,蓋希雲用手雷炸燬敵人的坦克,用炸藥包炸燬敵人的指揮點,立二等功,被華東軍區評為二級人民英雄。
1948年9月,在解放濟南的戰役中,蓋希雲率領爆破隊炸燬敵飛機場附近周官莊的嚴密工事,為部隊順利佔領飛機場並最終解放濟南掃清道路。同年,在淮海戰役中,蓋希雲所在的八十二團在徐州以東擔任阻擊任務,與邱清泉、李彌兵團5個師展開惡戰。蓋希雲帶領爆破隊員用自制的小炸藥包、手雷、手榴彈炸燬敵人4輛坦克,打退敵人7次進攻,各路增援敵人均未能突破解放軍陣地。在一次進攻中,有一敵碉堡屢攻不破,解放軍傷亡很大。蓋希雲挺身而出,懷抱炸藥包,快速爬滾到敵堡下。這時,他腿部、頭部已多處受傷,但他咬緊牙關,忍着劇痛把炸藥包塞進敵人碉堡,將敵堡炸燬。這次戰鬥,蓋希雲立特等功。
在渡江戰役前夕,蓋希雲帶領7名偵察人員,趁黑夜潛水探摸敵情,被敵人發現,經過激烈戰鬥,最後只剩下他一人,仍勇敢機智地捉回一個“舌頭”。
蓋希雲先後參加大、小戰鬥120餘次,負傷11次,立功10餘次。新中國成立後,曾作為戰鬥英雄受到毛澤東、劉少奇、朱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1950年之後,蓋希雲的健康狀況每況愈下。1966年12月,因頭部舊傷復發逝世。 [2] 
參考資料
  • 1.    蓋希雲  .東營市人民政府.2018-08-23[引用日期2023-06-19]
  • 2.    山東省東營市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東營市志 下/人 物.山東省東營市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齊魯書社,2000年05月:1479-1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