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蒲峪路故城遺址

鎖定
蒲峪路故城遺址位於黑龍江省克東縣金城鄉古城村西約300米,地處小興安嶺西南丘陵地帶,烏裕爾河南岸,橫亙於東北西三面沼澤草甸之中。古城與東南7.5公里處的二克山風景區遙相呼應,是中國金代所管轄黑龍江流域廣大地區的蒲與路治所,也稱克東古城,是金代東北邊界的地理座標。 [1-2] 
蒲峪路,又稱蒲與路,是代上京以北軍事重鎮之一,也是金上京路下轄的四個路址中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個古城遺址。蒲峪路故城遺址於1988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4] 
中文名
蒲峪路故城遺址
批准單位
國務院
級別批次
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文號
國發〔1988〕5號
編    號
III-219
時    代
所屬地區
黑龍江省克東縣
地理位置
金城鄉

蒲峪路故城遺址建設沿革

蒲與路故城還原 蒲與路故城還原
十二世紀初,女真族完顏部起兵反遼,在中國北方建立了金朝,定都上京。蒲峪路為上京路所轄4路(餘為胡裏改路恤品路、曷懶路)之一。轄黑龍江中上游及外興安嶺以北的廣大地區,處境相當今黑龍江大興安嶺黑河伊春嫩江地區北部,北至俄羅斯外興安嶺魯火疃謀克一帶。 [5-6] 
蒲峪路的建置時間在天德四年以前,是女真人居住比較集中地區之一,蒲峪路前身為萬户府,海陵王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制,撤萬户府改置節度使。
蒲峪路到元代還被起用。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蒲峪路故城所處的烏裕爾河流域發生了激烈的戰鬥,自這次戰爭以後, 史書中便不見關於蒲峪路的記載了。
1981年成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建立了文物管理機構負責保護工作,1988年被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7-8] 

蒲峪路故城遺址故城佈局

城牆遺址 城牆遺址
蒲峪路故城平面呈橢圓形,城內地勢略呈北高南低,南北短徑約700米,東西長徑1100米,城牆周長2872米,高5~6米,為夯土築成。底寬20米,頂寬1.5~3米,殘高1.7~3.28米。在城牆上建有38個雉堞,俗稱馬面,每個間距約70米。城牆外10米處有護城壕,大部分已淤平。
南北城牆近中間處各開一門,為過樑式單洞結構。城門上有城樓,外築半圓形甕城,東西長35米,南北寬17米,城門牆內外兩側均以磚砌加固。其中南門寬4.95米,進深12.55米。門洞正中立檔門石,路面採用河卵石、沙子鋪成。門洞兩壁立有15根排叉柱,左右兩側設有木地伏,前後兩側拐角處立有花崗岩角柱。在南城門口,有三個石碑,其中兩塊石碑標有“蒲峪路故城遺址”字樣。
南城門平面圖 南城門平面圖
城外西北角護城河處有橢圓形土埠,周長420米,為水運碼頭。
城內東北隅為官衙遺址,由露台、正殿、居室、庖廚幾部分組成。露台寬9米,長7米,正面和東西兩側有青磚砌築的台階。殿堂面闊5間,18.3米;進深8間,11.6米。正殿除北牆為土牆外,其餘三面均砌有一層青磚,殿內有柱礎3排,每排有5塊礎石,間距約4米。庖廚位於正殿西北角,與其相連。東側為居室,有一長3米、寬1.5米、42個煙洞的火炕。 [9]  [10] 

蒲峪路故城遺址文物遺存

銅甕 銅甕
城內發掘出土文物有陶、瓷、銅、鐵、骨器銅錢等200餘件,以建築材料居多,建築飾件有牡丹花磚、寶相紋花磚、連珠獸面瓦當、多角形紋瓦當、板瓦、滴水、螭首、陶手、筒瓦、脊獸、青磚等。陶器質地為泥質火陶或黃灰陶,有的在腹部帶有齒狀或麻花狀附加堆紋,有、燈;瓷器以定窯瓷為主,次為影青、磁州窯等,器形為碗、盤、壇。鐵器札甲馬鐙、鉞形刀、砧子、鏵尖、合頁以及銅幣、帶柄人物故事銅鏡、押印、印等。
1947 年城內出土一方“蒲峪路印”,現存印模,方形,邊長7.8釐米,篆書陽文。此印的發現為蒲峪路治所的確定提供了重要依據。 [9] 

蒲峪路故城遺址遺址價值

金代“太和重寶”銅錢 金代“太和重寶”銅錢
20世紀70年代的兩次發掘,是國內對金代城市的首次發掘,發掘出土文物對今後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資料,為研究金代的地方行政制度、歷史沿革、建築、自然科學等多方面找到了依據。
古城村農民在耕作中曾出土的印面鑄有漢文九疊篆文“蒲峪路印”4個字,與《金史地理志》記載相符,為金代蒲峪路衙署用官印,這方銅印系確定蒲峪路城的物證。
蒲峪路故城遺址除具觀賞價值外,還具有重要的文化和考古研究價值。蒲峪路故城的確定,為我國十二至十三世紀北部疆界找到了重要的地理座標。
從考古學上認定蒲峪路的重要意義在於,它是確定火魯火疃謀克和金代北邊疆界的座標基點,從而證明早在七八百年前的金代,中國的版圖就遠達外興安嶺以北了,同時也證明了清初中俄兩國政府簽訂的《尼布楚條約》是符合當時歷史情況的。 [8] 

蒲峪路故城遺址考古發掘

城內遺址 城內遺址
1933年日本人福島一郎、北川正雄就考察過此城,並由偽滿政府文教部設立了文物保護標誌。1938年,日本學者瀧川正次郎也考察了古城。
1975年黑龍江省考古隊開始對南城城門進行發掘, 發掘工作從9月3日開始,到9月30日結束,歷時約一個月。發掘面積約二百平方米。1979年,黑龍江省文物考古工作隊又對克東古城進行了第二次發掘,發掘地點在古城東北處的一處官衙建築遺址。發掘工作從7月5日開始,到8月2日結束,歷時一個月左右。發掘面積約五百平方米,挖掘出一處較大型的建築遺址。 [9] 

蒲峪路故城遺址歷史人文

蒲峪路印拓本 蒲峪路印拓本
蒲峪,又作“蒲與”,與“烏裕爾”一樣,均為女真語,意思是指“低窪地”、“澇地”。蒲峪路故城遺址東、北為沼澤地,遇到雨季通向古城的土路泥濘得無法通行,可古城內卻乾爽得滴水不存,古城內土質肥沃,旱澇保收。一牆之隔,城外也許顆粒無收。 [11] 
自金代海陵王設置節度使至滅亡的48年中,蒲峪路共任用了六位節度使,他們均出自女真族。金代蒲峪路籍傑出的女真族英雄曷懶路兵馬都總管僕散渾坦,是金史中唯一明確記載的與岳飛直接交鋒的人物。南宋岳飛是一個家喻户曉的人物。但是僕散渾坦卻是鮮為人知,他被埋進了金代歷史的故紙堆中,被遺忘在歷史的長河中。 [12] 

蒲峪路故城遺址交通信息

線路一:從齊齊哈爾機場駕車,大約239.4公里(約3小時33分鐘),途經齊昂公路→永安南大街→明海公路→綏滿高速→嫩泰高速→省道碾北公路→蒲峪路故城遺址
線路二:從齊齊哈爾火車站駕車,大約227.2公里(約3小時10分鐘),途經龍沙路→明海公路→綏滿高速→嫩泰高速→省道碾北公路→蒲峪路故城遺址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