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蒜,漢語一級字 [7]  ,讀作蒜(suàn),本義指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有大蒜、小蒜兩種。 [1-2]  [6] 
中文名
拼    音
suàn
部    首
五    筆
afii
倉    頡
tmff
鄭    碼
ebbk
筆    順
1221123411234
注    音
ㄙㄨㄢˋ
總筆畫
13
部外筆畫
10
四角碼
44991
統一碼
849C
異體字

現代釋義

基本字義
蒜suàn
⒈ 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鱗莖分瓣,按皮色不同分為紫皮種和白皮種。味辣,有刺激性氣味,可食用或供調味,亦可入藥(通稱“大蒜”):蒜頭。蒜苗。蒜黃。蒜毫。蒜薹。 [6] 
基本詞義
◎ 蒜 suàn
〈名〉
(1) (形聲。從艸,祘( suàn)聲。本義: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有大蒜、小蒜兩種) [6] 
(2) 同本義 [garlic]。百合科,多年生宿根草本。地下鱗莖有白皮包裹,內有小鱗莖,叫“蒜瓣”。根椐蒜瓣的大小分大瓣種和小瓣種。大蒜種西漢時從西域傳入。小蒜種由山蒜移栽,從古已有。蒜苗、蒜薹作蔬菜,蒜頭作佐料和入藥
蒜,葷菜也。——《説文》
蒜,菜之美者——《齊民要術》引《説文》
(3) 又如:蒜果(蒜頭);蒜氣(腋下的氣味。即狐臭);蒜錘子(禪杖柄上所裝蒜頭狀的錘);蒜條(即蒜苗。蒜的花莖;亦指細長而形似蒜苗者)
(4) 指這種植物的鱗莖 [garlic]。如:蒜子(蒜頭);蒜顆(蒜果。蒜頭);蒜押(古時的蒜形墜子。用以押簾)
常用詞組
蒜瓣兒、蒜毫,蒜毫兒、蒜黃、蒜苗、蒜泥、蒜薹、蒜頭 [6]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唐韻》蘇貫切,音算。《韻會》葷菜也。《古今注》蒜,卵蒜也。俗謂之小蒜。《爾雅翼》大蒜為葫,小蒜為蒜。《高士傳》太原閔仲叔者,世稱節士,周黨見其含菽飮水,遺以生蒜。
古以銀蒜押簾。《庾信詩》幔繩金麥穗,簾鈎銀蒜條。《文選·顏延年·侍遊蒜山詩注》蒜山在潤州西二里。 《幹祿字書》蒜俗亦作䔉。 [3] 
説文解字
【卷一】【艸部】蒜
葷菜。從艸祘聲。蘇貫切
説文解字注
(蒜)葷菜也。菜之美者雲夢之葷菜。爾雅音義、齊民要術、太平御覽引皆作此九字。音義雲。一本如是。今兩存之。大戴禮夏小正。十二月納卵蒜。卵蒜者何。本如卵者也。納者何。納之君也。案經之卵蒜、今之小蒜也。凡物之小者偁卵。禮之卵醬、卽鯤醬。詩之緫角卝兮、謂幼稚也。卝者、説文卵字也。陶貞白雲。小蒜名薍子。薍音亂。卽小正卵字。其大蒜乃張騫始得自西域者。本艸。大蒜名葫。小蒜名蒜。葢始以大蒜別於蒜。後復以小蒜別於大蒜。古只有蒜而已。從艸。祘聲。蘇貫切。十四部。案蒜字當聯葷字之下。今在此者、寫者脱而補於此。或曰當下屬芥葱字。亦大篆從茻之一也。 [4-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