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蒙齋中庸講義

鎖定
《蒙齋中庸講義》是出自《四庫全書》的古文
書    名
蒙齋中庸講義
作    者
袁甫
類    別
講義
開    本
16 開

目錄

蒙齋中庸講義簡介

甫字廣微,寶文閣直學士袁燮之子,鄞縣(今浙江寧波)人,嘉定七年(1214)進士第一,為秘書省正字,遷秘書郎,歷任提舉江東常平、本路提點刑獄、福建轉運判官;入為中書舍人,屢言邊事不在外而在內,議和恐致誤事,官至權兵部尚書,兼吏部尚書,著《蒙齋集》等書。此編備列經文,逐節訓解,實際上是作者平日所錄以教授弟子的講義。中間委曲推闡,但往往言之不盡,復又重言以申之。甫父燮師從陸九淵,而其自己則為楊簡弟子,簡又為陸九淵高足,甫之學術淵源亦出自九淵一派。故甫解《中庸》,為文立説多與九淵相合,以“心學”為本,發揮了陸氏的形而上學的主觀唯心主義世界觀。如解“語大語小”一節,甫認為包羅天地,該括事物,天下不能載者,惟君子能載之;而天下又何以載?幽通鬼神,微入毫髮,天下不能破者,惟君子能破之;而天下又何以破?此即對《象山語錄》中“天下莫能載者,道大無外,若能載,則有分限矣。天下莫能破者,一事一物,□悉微末,未嘗與道相離”一段的發揮。其訓釋“自誠明”一節雲,“誠”不可傳,可傳者為“明”。明也即性也,不在誠之外也。此即對《象山語錄》中“誠則明,明則誠,此非有次第,其理自如此”一段的具體運用。同陸氏一樣,甫亦把“性”,也即陸氏的“心”、“理”,看作是永衡不變的,是物質世界的第一性存在。此書是現存較少的、宋代理學中“心學”一派註釋儒家經典的著作之一,其在宋代理學中自成一家之言,反映了“心學”,也即“金溪學派”的注經特點。為研究宋代經學史,提供了很重要的參考材料,學術價值頗高。此書不見《宋史·藝文志》及其有關書目,唯朱彝尊《經義考》著錄甫撰《中庸詳説》二卷,雲已佚,蓋為此編之別名,朱氏未及見原書。此書散見《永樂大典》中,清修《四庫全書》,館臣自《大典》中錄出,勒為四卷,“以存金溪之學派”。

蒙齋中庸講義出處

傳本僅見有《四庫全書》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