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蒙頂山茶文化

鎖定
蒙頂山茶文化,泛指四川蒙頂山與茶有關的各種文化現象和文化活動。
蒙頂山是中國種茶業和茶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早在兩千多年前的西漢時期,蒙山茶祖師吳理真開始在蒙頂馴化栽種野生茶樹,開始了人工種茶的歷史。唐宋時是蒙山茶的極盛時期。因此,歷史悠久的蒙頂茶被稱為“仙茶”,蒙山被譽為“仙茶故鄉”。
中文名
蒙頂山茶文化
文化類別
茶文化
創始人
吳理真
發祥地
四川雅安蒙頂山
發祥時代
西漢

蒙頂山茶文化發展歷史

“揚子江心水,蒙山頂上茶。”這是中國最有名的一對茶聯,代表着中國茶的最好品質和最高境界,是茶中珍品。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封建時代,最好的東西總是進貢給皇室。作為茶中珍品的蒙頂茶,從唐代玄宗天寶元年(公元742年)起,就開始了一千多年的貢茶史。
唐代《元和郡縣誌》載:“蒙山在縣南十里,今每歲貢茶,為蜀之最。”
宋代《宣和北苑貢茶錄》 ,當年蒙頂山進貢的兩種名茶“萬春銀葉”和“玉葉長春”就榜上有名。
清代《隴蜀餘聞》記載:“每茶時,葉生,智矩寺僧輒報有司往視,籍記其葉之多少,採製才得數錢許。明時貢京師僅一錢有奇。”
蒙頂貢茶從唐至清,一千多年裏歲歲入宮,年年進貢,以供皇室“清明會”祭天祀祖之用。這種專用茶採自茶祖吳理真種下的七株仙茶。到清代時,蒙頂五峯被闢為禁地,七株仙茶被石欄圍起來,闢為“皇茶園”,至今留存。

蒙頂山茶文化茶葉特點

蒙頂山茶文化茶文化發祥地

蒙頂山茶文化 蒙頂山茶文化
蒙頂山是我國曆史上有文字記載人工種植茶葉最早的地方。從現存世界上關於茶葉最早記載的王褒《童約》和吳理真在蒙山種植茶樹的傳説,可以證明四川蒙頂山是茶樹種植和茶葉製造的起源地。蒙山地處四川盆地西緣山地,為青藏高原到川西平原的過渡地帶,號稱“天漏”雅安與名山兩地 [1] 
蒙頂山是中國種茶業和茶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早在兩千多年前的西漢時期,蒙山茶祖師吳理真好開始在蒙頂馴化栽種野生茶樹,開始了人工種茶的歷史。唐宋時是蒙山茶的極盛時期。從唐玄宗天寶元年(724年)被列為貢品,作為天子祭祀天地祖宗的專用品,一直沿襲到清代,歷經一千二百多年而不間斷。在民間,蒙頂茶歷來被看作祛疾去病的神來之物。因此,歷史悠久的蒙頂茶被稱為“仙茶”,蒙山被譽為“仙茶故鄉”
蒙頂茶的聲名遠揚使之成為歷代文人墨客吟誦的對象。在我國,贊茶的名聯佳句首推以民諺方式流傳甚廣的“揚子江心水,蒙山頂上茶”。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琴茶》詩有“琴裏知聞惟淥水,茶中故舊是蒙山”的吟唱。唐代黎陽王《蒙山白雲岩茶》詩有“聞道蒙山風味佳,洞天深處飽煙霞……若教陸羽持公論,應是人間第一茶”的概嘆。宋代詩人文同《蒙頂茶》詩有“蜀土茶稱聖,蒙山味獨珍”的讚頌。唐宋大家孟郊、韋處厚、歐陽修、陸游、梅堯臣等,都留下不少以蒙山茶為題的詩文。明清時代的詩文題詞則更為豐富,當代詩人、文學藝術家也留下了許多吟誦蒙山茶的華章佳句。悠久的茶史形成了特色獨具的蒙山茶文化。
《蒙頂山茶賦》--張昌餘:九州方圓,此地早佔“雅州”之雅號……於是望蒙頂而歌之,拜理真而贊之:茶經濟之福地!茶文化之聖山!茶種植之淵藪!茶集會之樂天!

蒙頂山茶文化最早種植茶樹

吳理真 吳理真
吳理真,姓吳,名理真,號甘露道人。西漢人,道家學派人物,西漢嚴道(今四川雅安)人,先後主持蒙頂山各觀院。吳理真被認為是中國乃至世界有明確文字記載最早的種茶人。公元前153年間,吳理真在蒙頂山(今四川省雅安境內)發現野生茶的藥用功能,於是在蒙頂山五峯之間的一塊凹地上,移植種下七株茶樹。清代《名山縣誌》記載,這七株茶樹“二千年不枯不長,其茶葉細而長,味甘而清,色黃而碧,酌杯中香雲蒙覆其上,凝結不散。”吳理真種植的七株茶樹,被後人稱作“仙茶”,而他是世界上種植馴化茶葉的第一人,被後人稱為“種茶始祖”。當然,也有史書記載,認為蒙山茶樹是因吳理真前往峨眉山求道,在峨眉山採掘移回茶種,在蒙頂山種植而成,另一則認為是吳理真弟子篆雲遠去瀘水,尋仙訪道,從雲貴高原地區採掘而回。
在中國古代的史籍中,也有不少涉及茶祖吳理真的相關記載,如宋代王象之《輿地記勝》:“西漢時,有僧自嶺表來,以茶實植蒙山。”宋代孫漸《智炬寺留題》詩:“昔有漢道人,剃草初為祖。分來建溪芽,寸寸培新土。至今滿蒙頂,品倍毛家譜。”

蒙頂山茶文化評價

為將“蒙頂山茶”打造成知名名牌,名山縣委、縣政府立足豐富的茶文化資源,堅持“茶業富縣”發展戰略,通過打造多家茶業龍頭企業、組建茶業集團等手段,着力將蒙頂山茶打造成為全國知名的茶產業旗艦。如今,該縣的茶園總面積和農村人均擁有面積均居全國第一,茶葉產量產值、良種化率、機械化率、良種茶苗繁育等指標名列全國前茅,名山縣已成為中國綠茶第一縣。寬和茶館位於成都市紅牌樓董家灣北街3號,是第一家以蒙頂山茶文化為主題的茶館,今後在這裏就可以進行蒙頂山茶、茶文化、茶技的交流,同時這裏也將是蒙頂山走入國門的第一平台。

蒙頂山茶文化蒙頂山歷史性

茶文化的形成和發展歷史非常悠久。 武王伐紂,茶葉已作為貢品。原始公社後期, 茶葉成為貨物交換的物品。戰國,茶葉已有一定規模。先秦《詩經》總集有茶的記載。
漢朝 ,茶葉成為佛教“坐禪”的專用滋補品。魏晉南北朝,已有飲茶之風 。隋朝,全民普遍飲茶。 唐代,茶業昌盛,茶葉成為“人家不可一日無茶”,出現茶館、茶宴、茶會,提倡客來敬茶。宋朝、流行鬥茶,貢茶和賜茶。
清朝,曲藝進入茶館,茶葉對外貿易發展。茶文化是伴隨 商品經濟的出現和城市文化的形成而孕育誕生的。歷史上的茶文化注重文化意識形態,以雅為主,着重於表現詩詞書畫、品茗歌舞。茶文化在形成和發展中,融化了儒家思想,道家和釋家的哲學色澤,並演變為各民族的禮俗,成為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和獨具特色的一種文化模式。

蒙頂山茶文化敬茶之禮

中國是禮儀之邦,自古以來都有客來敬茶之禮。隨着茶文化的傳播與普及,茶道、茶禮、茶藝已經通過不同的表現滲透到了尋常百姓家。特別是南方一些省市,很多家庭在家裏不僅開闢了一個別致典雅的茶室,而且功夫茶具、各類名茶、特色茶點也一應俱全,儼然就是一個小茶樓。普通百姓家雖然沒有專用的茶室,也結合自身條件, 配備有茶具和茶葉。
綠茶、花茶、白茶、黃茶不需洗茶,否則將損失茶葉有效成分;而經發酵的如紅茶、黑茶、青茶(如鐵觀音、烏龍茶等)都需要經過洗茶,保障茶湯的口感和品質。茶葉沖泡時,要輕而快,八分滿即可。沖泡後,有禮貌地對客人説:“請用茶。”客人也應表示謝意,待3-4分鐘後,即可品茶。品茶時,若用茶杯,應右手拿杯柄,左手啓杯蓋;如用玻璃杯,則用大拇指和中指、食指夾杯,無名指和小指託底;如用蓋碗,則右手持杯,左手啓蓋,客人可以撥去茶湯上的茶葉,慢慢細飲。如感到茶水過熱,應放在茶几上稍涼後再飲,不要用嘴吹降温。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