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蒙自栒子

鎖定
蒙自栒子(Cotoneaster harrovianus E. H. Wilson)是薔薇科栒子屬植物,常綠灌木,高1.5-2米;枝條多分叉,幼時具黃灰色平貼絨毛,逐漸脱落無毛,呈暗褐色。是中國的特有植物。分佈於雲南。
中文名
蒙自栒子
拉丁學名
Cotoneaster harrovianus E. H. Wilson
別    名
華西栒子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2] 
薔薇目
薔薇科
栒子屬
蒙自栒子
柳葉系

蒙自栒子形態特徵

常綠灌木,高1.5-2米;枝條多分叉,幼時具黃灰色平貼絨毛,逐漸脱落無毛,呈暗褐色。葉片近革質,橢圓長圓形或卵形,稀倒卵狀長圓形,長2.5-5釐米,寬1.2-2釐米,先端急尖或短漸尖,有小凸尖,基部楔形,上面幼時微具柔毛,老時近無毛,稍具皺紋,中脈及側脈均下陷,下面初期密生黃色絨毛,以後脱落,最後近無毛,有白霜,側脈8-10對,顯著突起;葉柄長4-5毫米,具柔毛。復聚傘花序有密生花朵,長2-2.5釐米,總花梗和花梗密被柔毛;花梗甚短,幾無梗;苞片線狀披針形,有毛;花直徑5-6毫米;萼筒鍾狀,外面密生絨毛,內面無毛;萼片三角形,先端急尖,外面具絨毛,內面無毛或僅先端微具柔毛;花瓣平展,寬卵形,長2-2.5毫米,先端圓鈍而有缺刻,基部近無爪。內面基部微有柔毛;雄蕊20,較花瓣稍短,花葯紫色;花柱2,幾與雄蕊等長,離生;子房頂端有柔毛。果實橢圓形,直徑8毫米,暗紅色,常具2小核。花期5-6月,果期9月。 [1] 

蒙自栒子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600米的地區。 [1] 

蒙自栒子分佈範圍

分佈於雲南。 [1] 

蒙自栒子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來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薔薇科植物蒙自栒子的根皮、果及種子
【功效】:消腫解毒、補腎壯陽。
【主治】:治惡瘡腫毒、蟲蛇咬傷、癰疽瘡癤、腎陽虛衰、遺尿、早泄、陽痿、遺精。
【性味歸經】:苦,涼。心、腎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克。外用:根皮搗敷患處。

蒙自栒子物種區別

該種和氈毛栒子很近似,區別在於後者葉片稍小,長1-2.5釐米,橢圓形或卵形,下面絨毛永存,花序較小,果實球形或卵形。又和厚葉栒子的區別在於後者葉片較厚,革質,絨毛永存,倒卵形至橢圓形,果實倒卵形,可以區別。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