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蒙特利爾賽道

鎖定
蒙特利爾賽道是一條賽道的名稱,賽道的名字以雅克·維綸紐夫的父親吉爾·維綸紐夫命名的,賽道總長4.361公里,比賽需要跑70圈。
賽道地址在Circuit G. Villeneuve Casier postal 248 Succursale Place d。
中文名
蒙特利爾賽道
賽道長度
4.361公里
比賽總長度
305.270公里
比賽總圈數
70圈
賽道記錄
1分13秒622

蒙特利爾賽道賽道歷史

1982年,蒙特利爾賽道的名字以雅克-維綸紐夫的父親吉爾-維綸紐夫命名,這是為了紀念在當年比利時佐爾德(Zolder)賽道因事故身亡的加拿大傳奇車手吉爾-維綸紐夫。賽道在聖母院(Ile Notre Dame)附近,交通十分方便。這條獨特的賽道是由永久賽道和街道組合而成。
蒙特利爾賽道從1978年開始主辦一級方程式賽事。而賽道也只是主辦加拿大F1大獎賽。雖然這條賽道以維綸紐夫命名,但是有意思的是維綸紐夫父子從未在這裏取得過冠軍。邁克爾-舒馬赫在這條賽道六次稱雄,可以説德國人最喜歡在這裏比賽,在過去的7次比賽中,邁克爾-舒馬赫在這裏五次奪冠。而他的弟弟拉爾夫-舒馬赫也在2001年獲得分站冠軍。

蒙特利爾賽道賽道特性

看一眼蒙特利爾賽道的平面圖就知道這條賽道的難度,賽道舒暢,沒有特別的直道,但是有一個死亡彎角:塞納(Virage Senna),第一個彎道就足以使最好的車手陷入麻煩,因為出彎後馬上就進入一個扭曲的S形彎道,車手幾乎都是擦者護牆駛過,但是一旦剎車過晚或輪胎抓地力不足,那往往就車身橫撞在護牆上或到草地中去除草。因為賽道很通暢,所以它有多處超車的機會。但這也對賽車的引擎和剎車系統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對於觀眾來説,除了能觀看到精彩的比賽,賽道旁的五大湖風光也很迷人。
兩件需要考慮的事,一是這條不常用的賽道極多污垢;而第二件事是賽道有很快的直路之餘也有很多種類的彎道。好的行車線,剎車平衡,賽車耐用性和抓着力都是主要的考慮。

蒙特利爾賽道歷屆冠軍榜

2015:劉易斯-漢密爾頓(梅賽德斯)-L.hamilton(Mercedes)
2014:丹尼爾-裏卡多(紅牛)-D.Ricciardo(Red Bull)
2013:塞巴斯蒂安-維特爾(紅牛)-S.VETTEL(Red Bull)
2012:路易斯-漢密爾頓(邁凱輪)-L. Hamilton(Mclaren)
2011:簡森-巴頓(邁凱輪)-J.Button(Mclaren)
2010:路易斯-漢密爾頓(邁凱輪)-L. Hamilton(Mclaren)
2008:羅伯特-庫比卡(寶馬)-R.kubica(BMW)
2007:陸易斯-漢密爾頓(邁凱輪)-L. Hamilton(Mclaren)
2006:費爾南多-阿龍索(雷諾)-F.Alonso(Renualt)
2005:吉米-雷克南(邁凱輪)-K.Raikonnen(Mclaren)
2004:邁克爾-舒馬赫(法拉利)-M. Schumacher (Ferrari)
2003:邁克爾-舒馬赫(法拉利)-M. Schumacher (Ferrari)
2002:邁克爾-舒馬赫(法拉利)-M. Schumacher (Ferrari)
2001:拉爾夫-舒馬赫(威廉姆斯)-R. Schumacher (Williams)
2000:邁克爾-舒馬赫(法拉利)-M. Schumacher (Ferrari)
1999: 哈基寧(邁凱輪)-M. Hakkinen (McLaren)
1998:邁克爾-舒馬赫(法拉利)-M. Schumacher (Ferrari)
1997:邁克爾-舒馬赫(法拉利)-M. Schumacher (Ferrari)
1996:達蒙-希爾(威廉姆斯)-D. Hill (Williams)
1995:阿萊士(法拉利)-J. Alesi (Ferrari)
1994:邁克爾-舒馬赫(貝納通)-M. Schumacher (Benetton)
1993:普羅斯特(威廉姆斯)-A. Prost (Williams)
1992:博格(邁凱輪)-G. Berger (McLaren)
1991:皮考特(貝納通)-N. Piquet (Benetton)
1990:塞納(邁凱輪)-A. Senna (McLaren)
1989:伯特森(威廉姆斯)-T. Boutsen (Williams)
1988:塞納(邁凱輪)-A. Senna (McLar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