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蒙古羽尾跳鼠

鎖定
一種瀕臨滅絕的生物
該物種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極危(CR) 。
中文名
蒙古羽尾跳鼠
拉丁學名
Scirtopoda andrewsi
動物界
分佈區域
內蒙古、
模式產地
蒙古

蒙古羽尾跳鼠基本介紹

蒙古羽尾跳鼠 蒙古羽尾跳鼠
蒙古羽尾跳鼠(學名:Scirtopoda andrewsi)為跳鼠科羽尾跳鼠屬的動物。在中國大陸,分佈於內蒙古寧夏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蒙古.
編號:
1198
拉丁目名:
RODENTIA
中文目名:
中文科名:
跳鼠科
拉丁科名:
Dipodidae
中文屬名:
羽尾跳鼠屬
拉丁屬名:
Scirtopoda
拉丁種名:
andrewsi
定名人:
(Allen)
年代:
1925
中文名:
蒙古羽尾跳鼠
原始文獻:
Amer. Mus. Nov., 161,4
模式產地:
蒙古 (Ussuk, Mongolia)
國內分佈:
內蒙古, 寧夏
分類系統:
Animalia:動物界 - Chordata:脊索動物門 - Mammalia:哺乳綱 - Rodentia:齧齒目 - Dipodidae:跳鼠科 -Scirtopoda:
學名:
Scirtopoda andrewsiAllen
中文名:
蒙古羽尾跳鼠
中文拼音:
MéngGǔYǔWěiTiàoShǔ
分類等級:
概述:
-
原始屬名
-
模式標本產地
-
模式標本保存地
-
國家保護級別
一級
CITES公約級別
附錄I
IUCN紅色名錄等級
極危(CR)
紅皮書等級
稀有
中國特有
[1] 
體長約120毫米。尾約比體長大1/4。後肢長,具8趾,各趾下面被硬毛。耳長約為後肢長的1/3。背面從吻部直到尾基部都為土黃色而略帶灰色。眼周及體側色較淡。整個身體腹面、四肢內側及足背均為純白色。尾上面沙黃色,其間雜有黑褐色毛,在尾端黑褐色毛較多形成扁平毛束。聽泡極大,前端彼此相接觸。乳突部顯著膨大,向後超過枕骨。顴骨較細。上前臼齒極細小,呈圓柱狀,附予第一上臼齒基部,其高不及第一上臼齒的一半。上門齒前面白色,各有一條縱溝。 [1] 

蒙古羽尾跳鼠保護級別

中國珍稀動物紅皮書--稀有 (China Red Data Book- Rare) [2]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極危(CR) [3] 
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 )附錄Ⅰ。 [4]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China Key List —Ⅰ級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