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蒙古族牛角弓製作技藝

鎖定
牛角弓是選取水牛角或岩羊角、牛背筋或牛蹄筋和彈性好的竹木材料,用動物膠等純天然材料黏貼合成,是蒙古民族在古代戰爭、狩獵和那達慕上所使用的弓箭,曾是蒙古族男子必備的一門技藝,具有濃郁的蒙古族特色。使用牛角弓進行射箭比賽是蒙古民族傳統的體育項目之一,也是蒙古族十分喜愛並具有廣泛羣眾基礎的一項體育活動。
蒙古族牛角弓製作技藝是2019年經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調整後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一種傳統技藝。 [1] 
中文名
蒙古族牛角弓製作技藝
別    名
弓箭製作技藝
文化遺產名稱
弓箭製作技藝
所屬地區
內蒙古
遺產類別
傳統技藝
保護單位
內蒙古師範大學
遺產編號
Ⅷ-44
申報日期
2008年
級    別
國家級

蒙古族牛角弓製作技藝簡介

蒙古族牛角弓製作技藝
蒙古族牛角弓製作技藝(6張)
射箭,是蒙古族傳統的“男兒三技”的又一項目,在歷史上弓箭是蒙古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武器。弓箭之式樣、重量、長度、拉力均無統一規格。傳統的弓一般為木質,兩端嵌牛角;弓背為半圓形,中間漸內收成圓握柄,繃以牛筋弓弦。箭長約100釐米左右;箭鐮形狀多樣,多為鐵質,亦有骨質;箭桿尾飾三排鷹羽。
蒙古族牛角弓製作技藝
蒙古族牛角弓製作技藝(3張)
傳統弓箭,是竹胎,面向射手的那一面是貼上牛角的,外側那一面敷上牛筋,弓身在沒有上弦的時候,彎曲成一個外翻的弧形,故而稱為反曲複合弓。有點像中藥製作,原料必須是地道的。做弓胎的竹子產自江西,風乾都在一年以上;牛角需要用湖北產的水牛角,每張弓要用兩隻,而且需要長度在60釐米以上,這樣大的牛角已屬難得了;牛筋選用水牛的背筋,風乾之後,潤濕,再用手工砸,然後一點點撕開,成為細絲,這是一個非常費功夫的活,俗話説“好漢子一天撕不了四兩筋”;弓弰用的是榆木,需要用專用的工具加工成合適的形狀,然後和弓胎粘接在一起,完成複合弓的基本結構。牛角要在春天採集放一年後切割成大小適當的長條形塊。

蒙古族牛角弓製作技藝製作工藝

蒙古族牛角弓製作技藝
蒙古族牛角弓製作技藝(4張)
但是自1959年以後,由於國內開始推廣國際弓,傳統牛角弓開始不受重視,後來又由於各種原因,牛角弓在內蒙古地區逐漸消亡。近年來,經過內蒙古體育局、射箭協會的不懈努力,2005年,我區重新制作起蒙古族傳統牛角弓,現在已經建立了內蒙古傳統牛角弓製作基地,完全沿用蒙古族傳統牛角弓製作工藝,並且申請到國家專利,列入自治區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據錫林郭勒大草原的牧民射箭手阿拉坦巴根介紹,牛角弓用一根細的有韌性的柳條作為弓骨,在弓骨的背面貼上牛角片。每個牛角片大約兩到三寸長,用一種特殊的膠一片摞一片的粘在弓背面。粘弓用的膠很特別,是用馬或其它動物的皮熬製出來的,黏性很高,而且不容易開裂。在粘好的牛角外面,還要粘牛筋。牛筋經過軟化,拉成很細的絲,每條也只有兩三寸長。這樣的細絲粘在牛角的外面起固定的作用,牛筋絲接縫的地方還要用牛筋捆紮,捆紮用的牛筋也要用膠粘住,這樣整個弓就成了一個整體。弓的兩頭磨上兩個槽口,用來勒弓弦。也可以在兩頭另外插兩個牛角插,上面加上槽口勒弓弦,這種製作方法工藝要求很高,如果牛角插粘得不結實,拉弓時崩裂可能會傷人。牛角弓的外層最後裹上蛇皮作為裝飾。 [2] 

蒙古族牛角弓製作技藝傳承意義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內蒙古師範大學獲得“蒙古族牛角弓製作技藝”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