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蒍賈

鎖定
蒍賈(?—前605年),羋姓,蒍(薳)氏,名賈,字伯嬴。春秋時期楚國司馬。少有大智,十三歲即識破子玉(即成得臣)“太剛則折”,不堪大用;長大後為楚國司馬。曾誣陷令尹鬥般,使其被楚莊王所殺。後被令尹鬥越椒(鬥椒)囚殺,其家人遂隱居避禍。有一子蒍敖(即孫叔敖),後來蒍敖成為楚國令尹 [1] 
別    名
薳賈
伯嬴
所處時代
春秋時期
民族族羣
楚國人
逝世日期
公元前 605年
本    名
蒍賈
兒    子
孫叔敖
相關典故
一語成讖

蒍賈人物生平

楚莊王三年(公元前611年),楚國發生災荒,庸、麇率羣蠻、百濮反楚。有人主張遷都,蒍賈力主出兵鎮壓。蒍賈説:“不行。我們能去,敵人也能去,不如攻打庸國。麇國和百濮,認為我們遭受饑荒而不能出兵,所以攻打我們。如果我們出兵,他們必然因為害怕而回去。百濮散居各處,將會各回各的地方,誰還有空來打別人的主意?”面對內憂外患,楚莊王採納蒍賈的建議,放棄遷都計劃,決心先機制敵,以瓦解反楚集團,平息了騷亂。 [2] 
楚莊王六年(公元前608年),率楚軍救鄭,俘獲了晉將解揚。後楚莊王欲削弱權族若敖氏的實權,利用蒍氏、屈氏及公族聯合對抗若敖氏。鬥般為令尹時,鬥椒(鬥越椒)為司馬,他為工正(掌百工之官)。蒍賈誣陷鬥般,鬥般被殺,楚莊王殺掉一個若敖氏族人(鬥般),又不得不啓用另一位出自若敖氏的鬥越椒繼之為令尹,並由蒍賈擔任司馬,以圖滲透若敖氏軍權。 [3] 
楚莊王八年(公元前607年),令尹鬥越椒和司馬蒍賈之間的鬥爭愈演愈烈。蒍賈依仗着楚莊王的支持,多次誹謗鬥越椒。鬥越椒本就是個傲狠之人,他不願坐以待斃,於是召集族人,預謀進行反叛。
楚莊王九年(公元前605年),蒍賈被反叛的令尹鬥越椒囚殺。 [4] 

蒍賈軼事典故

一語成讖
子文從楚成王八年出任令尹,至楚成王二十五年讓位給弟弟子玉(成得臣),時間長達27年。在這27年間,他曾“三仕”、“三已”,一方面説明朝廷對他的依賴,另一方面,也有逃避加祿、主動讓賢的意思。[ 《論語·公冶長》中説他“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愠色。舊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孔子嘆其“忠矣”。]如他讓位於子玉,就是在子玉佔屢建戰功的情況下提出的。當司馬蒍(wěi)呂臣提出反對意見時,子文理直氣壯地説:“我這是從國家利益考慮,為國建功得不到獎賞,誰還會繼續賣命?” [5] 
從前子文閲兵,只用一個早晨的時間,沒有懲罰過一名士卒。等到子玉上任後,竟用了一整天的時間閲兵。他用鞭子責打了7個士卒,用長箭刺穿了3名士卒的耳朵。一些老臣向子文道賀,説他薦舉子玉為令尹是知人善任。子文很高興,認為子玉比自己更有軍威,足以堪當大任。
但蒍呂臣的兒子蒍賈(字伯贏)卻對子玉出任令尹撥冷水。蒍賈説:“子玉性格急躁,既不適合治民,也不善於用兵,如帶兵超過300乘(每乘戰車配車上甲士和車後徒卒75人),非打敗仗不可。堂堂楚國令尹,只能指揮這點軍隊,國人道憂還來不及,有什麼好道賀的?” [6] 
蒍賈説這番話的時候只有13歲。可能是父親蒍呂臣的想法,想借兒子之口表達吧。子文聽了頗不高興,當即喝斥蒍賈説:“小孩子家,瞎攙和什麼!”
不知道子玉聽到蒍賈的話是何感想。小傢伙一言成讖(chèn)。公元前632年,子玉在城濮之戰中被晉文公擊敗,受到成王的責怪引咎自殺。此時子文想起蒍賈的話,後悔莫及,不久即鬱鬱而終。
參考資料
  • 1.    《呂氏春秋·情慾》:“世人之事君者,皆以為孫叔敖之遇荊莊王為幸。孫叔敖,楚令尹,薳賈之子也。”
  • 2.    《左傳·文公十六年》:“楚人謀徙於阪高。蒍賈曰:「不可。我能往,寇亦能住。不如伐庸。夫麇與百濮,謂我飢不能師,故伐我也。若我出師,必懼而歸。百濮離居,將各走其邑,誰暇謀人?」乃出師。旬有五日,百濮乃罷。自廬以往,振廩同食。次於句澨。使廬戢黎侵庸,及庸方城。庸人逐之,囚子揚窗。三宿而逸,曰:「庸師眾,羣蠻聚焉,不如復大師,且起王卒,合而後進。」師叔曰:「不可。姑又與之遇以驕之。彼驕我怒,而後可克,先君蚡冒所以服陘隰也。」又與之遇,七遇皆北,唯裨、鯈、魚人實逐之。”
  • 3.    《左傳·宣公四年》:“及令尹子文卒,鬥般為令尹,子越為司馬。蒍賈為工正,譖子揚而殺之,子越為令尹,己為司馬。”
  • 4.    《左傳·宣公四年》:“子越又惡之,乃以若敖氏之族,圍伯嬴於陽而殺之,遂處蒸野,將攻王。”
  • 5.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吾以靖國也。夫有大功而無貴任,其人能靖者與有幾?”
  • 6.    《左傳》:楚子將圍宋,使子文治兵於睽,終朝而畢,不戮一人。子玉復治兵於蒍,終日而畢,鞭七人,貫三人耳。國老皆賀子文,子文飲之酒。蒍賈尚幼,後至,不賀。子文問之,對曰:“不知所賀。子之傳政於子玉,曰:‘以靖國也。’靖諸內而敗諸外,所獲幾何?子玉之敗,子之舉也。舉以敗國,將何賀焉?子玉剛而無禮,不可以治民。過三百乘,其不能以入矣。苟入而賀,何後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