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董鵬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教授)

鎖定
董鵬,男,漢族,英文名Peng Dong(P. Dong)男,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化工學院重質油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博士生導師。1940年生於北京,先後就讀於北京宏廟小學、北京三中、北京八中,1963年畢業於北京石油學院,留校任教四十餘年。
中文名
董鵬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職    業
教師
外文名
Peng Dong(P. Dong)
性    別
職    稱
教授

董鵬主要研究方向

包括單分散微球、石油焦電流變液、加氫催化劑、乙烯原料的評價等。1987至1989年由國家公派在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大學(EPFL)作訪問學者期間,因在單分散二氧化硅膠體微球製備研究方面的重要進展,得到所在實驗室和中國駐瑞大使館的高度評價。回國後在學校、院系和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大力支持下,發起了旨在促進使單分散膠體顆粒體系走向多功能實用化材料的基礎研究。二十年來所在課題組與合作者一道,先後獲得了約十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相關項目和3項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項目的資助,並取得了一系列具有特色的創新成果。作為發明人領銜申請了四項中國發明專利並已被授權。與學生及合作者在國內外發表了百餘篇相關學術論文,被國際著名SCI檢索系統引用數百次。
與合作者一道在國內率先將單分散微球的有序組裝技術應用於光子晶體研究,在《Langmuir [1]  、 《Advanced Materials》 [2]  、《自然科學進展 [3]  等國內外著名學術期刊發表了一系列較有影響的論文。他帶領課題組還將微球的組裝技術應用於重油轉化新型催化材料的研究,成為重質油國家重點實驗室的代表性成果之一 [4]  。研製的納米和亞微米尺度的單分散微球在2006年通過了部級鑑定,其中首批申報的三種聚苯乙烯微球已於2007年6月由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批准為國家一級粒度標準物質,填補了我國在納米、亞微米粒度國家標準物質方面的空白。單分散微球技術分別獲得了1998年度山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和2008年度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 [5] 
此外,由他主持的微型裂解評價乙烯原料技術,採用氣相色譜與微型裂解聯用,快速預測工業裂解爐收率,該研究成果成功地應用於我國乙烯工業起飛的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工業實踐,齊魯石化公司烯烴廠採用該技術成立了微型裂解班組和實驗室,促進了乙烯生產的優化。該技術分別獲得了中國石化總公司和山東省的科技進步三等獎。

董鵬主要貢獻

電流變液材料是一種具有潛在應用前景的智能材料。由他主持研究的以石油殘渣油為原料的新型電流變液不僅具有良好的抗剪切性能,而且還有能耗低,使用温度範圍寬,成本低,易於產業化等優點 [6]  。與合作伙伴一道研製的石油焦電流變液樣品在98年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材料科學部主持的全國範圍電流變液統一測試評比中成績顯著。為促進殘渣油的高附加值利用和電流變液的工程突破做出了貢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