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董翰良

鎖定
董翰良,字涵良,號錦章,1887年出生於長興縣下箬寺鄉陳塘村董家田畈一户農民家中。
中文名
董翰良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887年
逝世日期
1976年
主要成就
警犬學鼻祖
出生地
長興縣下箬寺鄉陳塘村董家田畈
性    別

董翰良警犬學鼻祖董翰良

抗日戰爭時期,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有位愛國奇士董翰良,曾訓浙江昌化狗大敗日軍狼狗,終使日軍驚駭無策,戰後又馴警犬大敗洋犬,入選上海所拍電影《警魂歌》,從此,轟動各界,被譽為中國警犬學鼻祖。 中國首位警犬學家董翰良先生,一生與狗結緣並富有傳奇色彩 [1] 

董翰良早年經歷

母親早逝,父親務農兼營小本切紙生意。世人説董先生“奇”,也並非誇張,他自幼愛狗,天天與狗玩,家中養狗數頭,食與狗同餐,寢與狗同寐,口中不停學狗叫,出門一呼,百狗相應,小兒尾隨觀笑,村上稱其為“狗狀元”。到了讀書年齡,其聰慧好學,會繪畫、音樂,求知心切。但家貧無力上學,有幸遇親友接濟,上了縣立箬溪小學,後又得姐夫相助,讀完湖州三中,考入上海美專。説來也巧,就因其“與狗有緣”,1912年,他原來的小學老師王載輿(後任校長、縣政府秘書等)通過北京內務部任職的王承先,幫助他進入北京高等警官學校警犬科學習,畢業後以成績優異被官方派往日本警犬專科學校深造。當時的日本,警犬學尚未興起,警犬科也無專門教授,且只有寥寥幾名學生,故日方轉派董翰良等兩人赴德國專攻警犬學,學滿後仍返日本,日方挽留其在警校任職。1925年,董翰良從日本返回國內。但當時的政府,根本不重視這位與狗有奇緣的東方警犬學家,董只好閒居家鄉,但其矢志不移,仍天天養狗馴犬。直至北伐戰爭後,董翰良才出任國民黨浙江省警官學校警犬教官。1936年2月至1937年,董先後擔任江蘇省民政廳查緝犬訓練班主任、南京中央警官學校警犬系技士主任並在該校鎮江馴犬場馴犬200多頭。
抗戰爆發後,日軍就用警犬入山林覓我軍伏兵,我方往往吃虧。當時,董翰良已隨國民黨中央警校警犬系從鎮江遷至重慶,國民政府向董問策,董先生即親自四處尋覓良狗,最後決定用浙江昌化狗數百頭,精心訓練其摩背爬行、仰卧跳躍,教它專噬狼狗咽喉,不久訓成,分發至各戰區作戰部隊前方戰場,以犬制犬,與日軍抗衡。浙江昌化獵犬大顯神威,日軍數百頭狼狗倒斃其下,日軍大驚失色,一時無策。後又用鋼套束狼狗頸項以防昌化狗專咬咽喉。董奇士又重徵狼狗與之對抗,終使日軍驚駭無奈。
抗戰勝利後,上海拍攝電影《警魂歌》,當時影業界招募警犬,但終不理想,想用外國洋犬。就在此時,影業界聞知董翰良曾馴義犬大敗日軍狼狗,便招董所馴警犬驗之,果然動作敏捷而威猛,大大勝過洋警犬,於是董翰良所馴中國警犬首次選進《警魂歌》電影,並轟動各界。董翰良從此便以中國首位警犬學家、警犬學鼻祖馳名於世。
1947年,董先生隨國民黨中央警校從重慶返回南京,並在該校任教官、技士主任。這段時間,董翰良傾其私蓄並借債,秘密從香港購得英國虎頭幼狗雌雄各一,價值黃金百兩。英國虎頭狗系英人研究、馴養30多年而成,其身高壯實、力猛口大,狼狗無以匹敵,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曾累破德軍狼狗。他還另養狼犬,高與桌齊,兇猛強悍,而所養小犬可藏袖內,敏捷如鼠,是用松鼠與袖狗經數代交配育成,馴其用來竊敵秘件。然而,因其私購英國虎頭狗而上司不準報銷,且被革去職務,從此家貧如洗,只得在南京漢中門外置3間茅屋,與數十頭狗為伴。
1948年冬,國民黨南京政府將該警校遷往台灣,去台前夕,因董身邊無子,便把小外甥吳明熙帶到台灣。當時,董感嘆曰:“時間無法挽回,共軍明春必渡長江,我一生心血(指犬學事業)已運往台灣,我不得不去。”董先生妻子系北京人,滿族,原在醫院做護士,無生育,領養兩個女兒。董先生曾回家鄉三次,第一次是留洋回國後在長興家中閒居,第二次是從重慶回南京後在湖州儀鳳橋妹妹家住過一個月,第三次即此次去台前。董先生到台灣後仍在警校警犬科專心教育、研究、編寫馴犬學教材,中國早期的警犬學教材都是他編的。晚年,董心情不好,常常思念家鄉,抱怨台灣當局,不滿台灣現狀,曾囑咐子女和家屬:“不要從警,也不要從政,以教書為好。”後來,他的後人都從警界、政界轉到教育界。1976年,中國第一位警犬學家、東方警犬學鼻祖、愛國奇士董翰良在台灣不幸逝世。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