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董恩林

鎖定
董恩林:男,1956年生,湖北陽新縣人,歷史學博士,現為華中師範大學歷史文獻學研究所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文名
董恩林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地
湖北陽新縣
出生日期
1956年
畢業院校
華中師範大學
學位/學歷
博士
職    業
教師
專業方向
歷史文獻學
職    務
二級教授
學術代表作
《唐代老學:重玄思辯中的理身理國之道》,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
論唐代老學的理論特色 , 《哲學研究》2004年第1期;
佚名《史記疏證》《漢書疏證》作者考 ――兼論杭世駿《史記考證》的性質 ,《歷史研究》2010年第3期
職    稱
華中師範大學歷史文獻學研究所二級教授

董恩林研究方向

個人學術研究,已形成歷史文獻學(歷史文獻整理與理論研究)、道家道教思想史、國學經學與清代經學文獻整理與研究三大方向。先後參加過《漢語大字典》《二十五史全譯》《儒藏》等國家級社科項目研究。2009年至2019年主持教育部古籍整理重大項目《皇清經解》點校整理,2017年以後擔任國家社科基金2017年度重大招標項目《清人文集經義整理與研究》首席專家。已先後在《哲學研究》《歷史研究》《文獻》《文史》《史學理論研究》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在中華書局、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等出版《唐代老學:重玄思辨中的理身理國之道》《唐代老子詮釋文獻研究》《文獻論理與考實》《隋唐韜略》《中國傳統文獻學概論》《問學求通--董恩林自選集》《廣成集輯校》《興國州志校注》等專著與古籍校注二十餘種。

董恩林個人履歷

董恩林 董恩林
董恩林,男,湖北陽新縣人,1956年生。歷史學博士,現為華中師範大學歷史文獻研究所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華中師範大學歷史文獻學研究所所長、國學院常務副院長,中組部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兼職教授。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後考入華中師範學院歷史系,1981年本科畢業並考取本院歷史文獻研究所張舜徽先生碩士生。1984年底畢業,分配到湖北大學參加《漢語大字典》編審工作,1987年調往中南民族學院歷史系,擔任歷史文選教研室主任,並主持檔案學專業創辦工作。1994年調回華中師大歷史文獻研究所工作至202退休。其間,2001年在職取得歷史學博士學位(師從熊鐵基先生)。

董恩林科研成果

專著
1.《唐代老學:重玄思辯中的理身理國之道》,被收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組編的《中國社會科學博士論文文庫》,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版。
2.《唐代老子詮釋文獻研究》,齊魯書社2003年版。
3.《隋唐韜略》,長江文藝出版社1998年版。
4.《文獻論理與考實》 嶽麓書社2009年版;
6、《廣成集》輯校 中華書局2011年;
7、《興國州志校注》,崇文書局2012年,全八冊,130萬字;
8、《問學求通--董恩林自選集》,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19年.
主編
1.主編《中國傳統文獻學概論》 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3月版。
2.副主編《中國歷史文選》(鄭鐵鉅主編)中央民院出版社1993年版。
3.主編《中國古代歷史文化研究論集》,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4月版。
4.主編《歷史文獻與文化研究》(第一輯),湖北辭書出版社2002年6月版。
5.主編《中小學生標點符號手冊》,湖北崇文書局2005年版。
6、主編《紀念張舜徽百年誕辰國際學術研討會暨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第32屆年會論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12年6月版;
7、主編《華中師範大學中國歷史文獻學研究所成立三十週年紀念文集》,崇文書局2014年版;
8、主編《國學論叢》第一輯,湖北人民出版社2016年。
9、主編《國學論叢》第二輯,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18年。
主要論文
(一) 古籍整理與歷史文獻學方面
1.論傳統文獻學內涵、範圍、體系諸問題 《史學理論研究》2008年第3期
2.窳寙辯正 中華書局《文史》2001年第1期;
3.《舊五代史》考證 中華書局《文史》2002年第1期;
4.文獻之我見——兼與單柳溪同志商榷 《文獻》1986年第4期
5.爾雅郭注版本考 《文獻》2000年第1期;
6.求真去故 心裁別識――章學誠國際學術討論會述評 《光明日報》2004年1月13日
7.歷史編纂學論綱 《華中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2000年第4期;
8.《史記·天官書》與星象學 《華中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1996年增刊
9.博觀約取 推陳出新--評張舜徽先生《清儒學記》 《華中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1997年增刊
10.一代宗師 風範永存--紀念張舜徽先生逝世五週年學術研討會綜述
《華中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1998年第1期
11.傳統文獻學幾個理論問題再探討 《陝西師範大學學報》2008年第5期
12.簡論古籍整理的方式與方向 《古籍整理研究學刊》1999年第6期
13.《舊五代史》校讀札記 《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1年第6期
14.論王念孫父子的治學特點與影響 《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7年第3期
15.唐玄宗《老子註疏》特點簡析 《歷史文獻研究》2001年第20輯
16.簡述汪中的經學成就 《歷史文獻研究》2007年第26輯
17.張舜徽與清代揚州學派研究 《張舜徽學術研究》第一輯,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版
18.簡論王念孫《史記雜誌》-兼與《史記志疑》、《史記考異》比較 載《逐鹿中原――史記論叢》第三集 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19.《爾雅》研究述評 《湖北大學學報》1987年第1期
20.《爾雅》及其研究 《圖書館與讀者》1986年第2期
21.採眾家之長 繪一方麗色——全國民族院校專用教材《中國歷史文選》編後瑣語 《西北第二民院學報》1994年第2期
(二)道家道教經典研究方面
1.論唐代老學的理論特色 《哲學研究》2004年第1期
2.葛洪道論辨析:諸家道論比較 《哲學研究》 2006年第5期 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哲學》2006年第8期
3.《道藏》四卷本《唐玄宗御製道德真經疏》辨誤 《宗教學研究》2005年第1期
4.論郭象與成玄英獨化思想的異同 《華中師範大學學報》2001年第6期;
5.試論重玄學的內涵與源流 《華中師範大學學報》2002年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哲學》2002年第10期;
6.成玄英的道論 《歷史文化研究論集》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4月版;
7.唐代《老子》詮釋文獻述論 《歷史文獻與文化研究》湖北辭書出版社2002年5月版;
8.簡論唐代《老子》詮釋文獻的文化價值 《中國典籍與文化》2002年第4期;
9.論成玄英的莊學思想 《歷史文獻學論集》崇文書局2003年版
10.論杜光庭《道德真經廣聖義》的詮釋宗旨 《歷史文獻研究》第22輯,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11.唐玄宗《老子註疏》特點簡析 《歷史文獻研究》2001年第20輯
三)史學理論、古代史方面
1.佚名《史記疏證》《漢書疏證》作者考 ――兼論杭世駿《史記考證》的性質 ,
《歷史研究》2010年第3期
2.試論歷史正統觀的起源與內涵 《史學理論研究》2005年第2期
人大複印資料《歷史學》2005年第8期
2.秦始皇與隋文帝比較研究 《江漢論壇》2002年第5期;
3.周代分封制與國家統一 《華中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98-5;《新華文摘》98-12摘轉
4.五代中央財政體制考 《湖北大學學報》1986年第2期
5.五代樞密院考 《中國歷史文獻研究》(二)1988年
6.五代政治體制考略 《中南民族學院學報》1989年第4期
《高校文科學報文摘》1989年第6期轉載
7.《五代史話》評介 《山東濟寧師專學報》1989年第1期
8.近代國計外侮錄 《湖北社會科學》1990年第2期
9.華工出國與近代國情 《湖北社會科學》1990年第3期
10.歸有光水利思想初探 《嘉定文化研究》三秦出版社1990年版
11.留法勤工儉學運動初探 《中南民族學院學報》1990年第6期
《學術研究動態》1991年第1期轉載
12.檔案學概論二題 《檔案學通訊》1992年第3期
13.馬士英簡論 《貴州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貴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4.簡論以德治國的內涵與途徑 《山東煙台師院學報》2002年第3期;
15.以戰求和:唐代邊塞詩的主旋律 《新疆師範大學學報》2005年第1期,
並收入《中國文學與地域風情》,學苑出版社2005年12月版;
16.制度之良與運作之失――歷代科舉制演變檢討《“科舉制與科舉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華中師大出版社2006年版
(四)國學、經學、儒學方面
1.清代經解類型及其價值分析 《人文雜誌》2011年第3期
2. 張舜徽經學思想述 《張舜徽百年誕辰紀念國際學術研討會論集》(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3.張舜徽經學思想中的兩漢情結 《齊魯文化研究》2011年第10輯
4.從王官之學到經學儒學 《孔子研究》2012年第6期
5.“國學”之爭檢討 《中國文化研究》2013年第3期秋之卷;人大複印資料《中國文化研究》2013年第12期全文轉載;《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4年第1期
6.論儒學是中華民族與生俱來的意識形態和核心價值觀,《孔子學刊》2014年第五輯;
7. 莫把“國學”當學科概念 《國學茶座》2015年第1輯卷首語
8.關於儒學定義定位的思考 《國學茶座》2015年第3輯卷首語
9.《皇清經解》整理的意義與現狀 《儒家文明論壇》第1期,山東人民出版社2015年6月;
10.論清人文集的經學價值--以春秋三傳為例 華中師範大學國學院《國學論叢》2016年第1輯;
11.簡論中國傳統“儒商”精神的思想內涵,《社會科學家》2016年第11期
12.簡論張舜徽先生經學思想的特點 《中國經學》2018年第23輯
13.論中和之道的內涵與踐行準則,《孔子研究》2021年第2期
14.清人文集“經義”整理與價值論析,《清史論叢》2022年第2輯

董恩林主講課程

自94年回到華師,一直擔任歷史學專業本科生《歷史文選》教學工作,先後為本科生和研究生主講中國歷史文選、經典名著選讀、中國歷史文獻學、中國政治制度史、版本目錄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專題等課程。2014年開始在全校開設校級核心通識課程《國學經典與人生修養》,並組成五人教學團隊,每學期開課,直到退休。

董恩林主持項目

先後主持教育部古委會古籍整理項目《皇清經解主題詞索引》(與周國林教授共同主持)、《舊五代史匯校》、《杜光庭集整理》。教育部古籍整理重大項目《皇清經解點校整理》,國家社科基金2017年度重大項目《清人文集經義整理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