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董志寧

鎖定
董志寧(?—1651年),字幼安,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寧波府鄞縣人,明末抗清官員。初為歲貢生,清兵進攻浙江時,募兵反抗。魯監國授大理寺評事。與鄉宦謝三賓不和,謝三賓鑽營成魯監國政權顯貴,董志寧只好棄官。後謝三賓叛國降清,董志寧與“寧波五君子”等人謀以內應收復寧波,覆被謝三賓發覺首告,“五君子”等殉國,董志寧隨魯王入舟山,遷兵科給事中,時入內地聯絡義師。舟山淪陷後自刎殉國。妻羅氏、子董士駿、董士驤亦從之。
全    名
董志寧
幼安
諡    號
忠節(清朝諡) [2] 
所處時代
明末清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鄞縣(位於今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 [3] 
逝世日期
1651年
主要成就
抗清殉國
最高官職
兵科給事中 [3] 

董志寧人物生平

董志寧與同鄉生員王家勤張夢錫華夏、陸宇㷧(火鼎)、毛聚奎稱“六狂生”。初為歲貢生,入太學,以名節自勵。清兵進攻浙江時,董志寧等“六狂生”勸説當地縉紳富户出錢募兵反清,被譏諷為痴狂,只有退休的刑部官員錢肅樂一人贊同其事。當地最有錢的縉紳謝三賓十分厭惡董志寧的募捐,寫信給已經降清的原明朝定海總兵王之仁告密,要殺害“六狂生”。不料,王之仁不久後又起兵反正歸明,把謝三賓書信給了錢肅樂等人,並要斬謝三賓祭旗,謝跪求以家財充軍餉才得免。
魯監國授董志寧大理寺評事,正欲有所作為時,謝三賓亦通過鑽營成魯監國政權顯貴,董志寧只好棄官。清軍大舉南下,謝三賓叛國降清,董志寧與楊文琦楊文瓚屠獻宸等“寧波五君子”謀以內應收復寧波,覆被謝三賓發覺首告,“五君子”等殉國,董志寧隨魯王入舟山,遷兵科給事中,時入內地聯絡義師。舟山淪陷後自刎殉國。妻羅氏服毒藥而亡,子董士駿、董士驤亦投海赴死。董志寧之屍和抗清義士馮京第之臂,王翊之首,合葬於寧波江北北郊鄉馬公橋邊,稱“三忠墓”。

董志寧史籍記載

《海東逸史·卷十四·忠義一》:董志寧字幼安,鄞縣人,歲貢生,以名節自勵。乙酉六月,北兵入浙,志寧與同裏諸生陸宇鼎、張夢錫、華夏、王家勤、毛聚奎,遍謁紳,勸以舉義,皆笑以為狂,獨刑部員外郎錢肅樂是之,顧其事莫能集。閏六月八日,餘姚兵起,明日會稽應之,又明日鄞人始會議,肅樂獨任之(按《小腆紀年》:餘姚兵起,系初九日,鄞縣則十二日也)。而故太僕謝三賓家富耦國,適從江上迎降歸,惡聞其事。定海總兵王之仁亦以迎降得仍舊任者,三賓私遺書,乞以所部來,斬此六狂生,當以千金為壽。之仁許之,既而中悔,致書肅樂,請自效,三賓不知也。朔日大會演武場,之仁出書責三賓,令斬以祭纛。三賓叩頭乞哀,請出家財充餉,乃止。魯王監國,授志寧大理寺評事,視師瓜裏,而三賓亦至,以賂結戚畹張國俊,驟躋東閣,志寧遂棄官歸。丙戌六月,江干師潰,三賓復降。時浙地盡陷,祗存舟山、石浦,而航海之軍至長垣,連取閩海州縣,且逼福州。於是北兵之備浙者,頗抽以備閩,浙中諸山因復結寨自固。志寧與華夏、王家勤及諸生楊文琦、楊文瓚、屠獻宸、董德欽等,謀取寧、紹、台諸府,遣使走舟山,約黃斌卿,又約義旅之在四明者王翊,在東山者李長祥,令以兵攻寧波,而己翻城應之。復為三賓所諜知,發其事。志寧與德欽逸去,而五人皆遇害,所謂五君子也。魯王至舟山,遷志寧兵科都給事中,時時奉使入內地,聯絡山寨諸軍,以為海上策應。辛卯九月,舟山破自刎(《明史》、《通鑑輯覽》、《南疆繹史》並作縊)死(國朝賜諡忠節)。繼妻羅氏聞訃,仰藥卒。子士駿士驤蹈海不返。僕文周縞素終身 [1] 
參考資料
  • 1.    翁洲老民等.海東逸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
  • 2.    《小腆紀傳·卷第四十三》:辛卯(一六五一)舟山破,志寧自刎死。宇■〈火鼎〉葬其遺骸;先一夕,夢志寧曰:『吾刖一足,奈何』?啓視,果失右趾,大驚;束蒲補之。妻羅氏,繼室也;聞訃仰藥死。子二:士駿、士驤,為兵部高宇泰所匿。及長,痛父之志,皆蹈海不返。又其僕文周者,當志寧入舟山時,妻孥在急捕中;文周匿之,挺身赴官,鍜煉幾死而卒不言,乃獲免。後悼其主之祀絕也,以縞衣蔬食終其身焉。我朝賜志寧通諡,曰「忠節」。
  • 3.    《南疆繹史·繹史恤諡考卷四》:董志寧兵科給事中,鄞縣人。浙東破,倡謀起兵。事泄,棄妻子奔舟山。辛卯城破,自縊死(傳列「摭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