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董師中

鎖定
董師中(1129—1202),字紹祖,洺州(今河北永年東)人。金朝官員。 [1] 
紹祖
所處時代
金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洺州(今河北永年東)
出生日期
1129年
逝世日期
1202年
本    名
董師中

董師中人物生平

少敏贍,好學強記。擢皇統九年進士第,調澤州軍事判官。改平遙丞。縣有劇賊王乙,素兇悍不可制,師中捕得杖殺之,一境遂安。時大軍後,野多枯胔,縣有遺櫬寓於驛舍者,悉為葬之。遷綿上令,補尚書省令史。右相唐括訛魯古尤器重之,撫其座曰:“子議論英發,襟度開朗,他日必居此座。”再考,擢監察御史,遷尚書省都事。初,師中為監察時,漏察大名總管忽剌不公事,及忽剌以罪誅,世宗怒曰:“監察出使郡縣,職在彈糾,忽剌親貴,尤當用意,乃徇不以聞。”削官一階,降授沁南軍節度副使。累遷坊州刺史。
明昌元年,初置九路提刑司,師中選為陝西路副使,坐修公廨濫支官錢罪,以贖論。及御史台言其寬和有體,召為大理卿。御史中丞吳鼎樞舉以自代,尚書省亦奏其才行,遂擢中丞。時西北路招討使宗肅以平章夾谷清臣薦,知大興府事。師中上言:“宗肅近以贓罪鞫於有司,獄未竟,不宜改除。”上納其言,曰:“朕知之矣。有功不賞,有罪不罰,雖唐、虞不能化天下。”命復送有司。
四年,上將幸景明宮,師中及侍御史賈鉉、治書侍御史粘割遵古諫,以謂“勞人費財,蓋其小者,變生不虞,所繫非輕。聖人法天地以順動,故萬舉萬全。今邊鄙不馴,反側無定,必裏哥孛瓦貪暴強悍,深可為慮。陛下若問諸左右,必有容悦而言者,謂堂堂大國,何彼之恤。夫蜂蠆有毒,患起所忽。今都邑壯麗,內外苑囿足以優佚皇情,近畿山川飛走充牣,足以閲習武事,何必千車萬騎,草居露宿,逼介邊陲,遠煩偵候,以冒不惻之悔哉!”上不納。師中等又上疏曰:“近年水旱為沴,明詔罪己求言,罷不急之役,省無名之費,天下欣幸。今方春東作,而亟遣有司修建行宮,揆之於事,似為不急。況西、北二京,臨潢諸路,比歲不登。加以民有養馬籤軍挑壕之役,財力大困,流移未復,米價甚貴,若扈從至彼,又必增價。日糴升合者口以萬數,舊藉北京等路商販給之,倘以物貴或不時至,則飢餓之徒將復有如曩歲,殺太尉馬、毀太府瓜果、出忿怨言、起而為亂者矣。《書》曰:‘民情大可見,小人難保。’況南北兩屬部數十年捍邊者,今為必裏哥孛瓦誘脅,傾族隨去,邊境蕩搖如此可虞,若忽之而往,豈聖人萬舉萬全之道哉?乃者太白晝見,京師地震,又北方有赤色,遲明始散。天之示象,冀有以警悟聖意,修德銷變。矧夫逸遊,古人所戒,遠自周、秦,近逮隋、唐與遼,皆以是生釁,可不慎哉,可不畏哉!”左補闕許安仁、右拾遺路鐸亦皆上書論諫。是日,上御後閣,召師中等賜對,即從其奏,仍遣諭輔臣曰:“朕欲巡幸山後,無他,不禁暑熱故也。今台諫官鹹言民間缺食處甚多,朕初不盡知,既已知之,暑雖可畏,其忍私奉而重民之困哉!”乃罷北幸。尋為宋生日國信使,還以所得金帛分遺親舊。五年,上覆如景明宮,師中及台諫官各上疏極諫,上怒,遣近侍局直長李仁願詣尚書省,召師中等諭之曰:“卿等所言,非無可取,然亦有失君臣之體者。今命平章諭旨,其往聽焉。”
户部尚書馬琪表舉自代,擢吏部尚書。初,完顏守貞改為西京留守,朝京師,上欲複用,監察御史蒲剌都等糾彈數事,師中辨其誣,而舉守貞正人可用,守貞由是復拜平章政事。及守貞以罪斥,上曰:“向薦守貞者應降黜。如董師中言台省無此人不治,路鐸、李敬義亦嘗推舉,可左遷於外。然三人者後俱可用,今姑出之,以正失舉罪。”除陝西西路轉運使。歲餘,徵為御史大夫,命與禮部尚書張暐看讀陳言文字。逾三月,拜參知政事,進尚書左丞。他日奏事,上語輔臣曰:“御史姬端修言小人在側,果誰歟?”師中曰:“應謂李喜兒輩。”上默然。
師中通古今,善敷奏,練達典憲,處事精敏,嘗言曰:“宰相不當事細務,要在人才,振綱紀,但一心正、兩目明,足矣。”承安四年,表乞致仕,詔賜宅一區,留居京師。以寒食,乞過家上冢,許之,且命賦《寒食還家上冢詩》。每節辰朝會,召入侍宴,其眷禮如此。泰和二年,薨,年七十四。上聞之,甚悼惜,顧謂大臣曰:“凡正人多執方而不通,獨師中正而通。”詔依見任宰執例葬祭,仍賻贈之,諡曰文定。 [1] 

董師中歷史評價

《金史》:1.師中工文,性通達,疏財尚義,平居則樂易真率,其臨事則剛決,挺然不可奪。 [1] 
2.劉瑋、董師中之通敏,才皆足以發聞,然師中有附胥之譏,劉瑋見避事之責,其視前人,多有愧矣。 [2] 

董師中人際關係

弟弟:董師儉 [1] 
參考資料
  • 1.    《金史 卷九十五 列傳第三十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3-19]
  • 2.    《金史·卷九十五·列傳第五十三》贊曰:移剌履從容進説,信孚於君,至論經純傳駁,以孝行為治本,其得古人遺學歟!昔臧孫達忠諫於魯,君子知其有後,信矣。張萬公引正守己,質言無華。開壕括地之議,明灼利害,如指諸掌,閉於羣説而不式,致仕而歸,理勢然也。蒲察通之哭海陵,君臣大義死生一之,其志烈矣。程輝、斡特剌之鯁直,劉瑋、董師中之通敏,才皆足以發聞,然師中有附胥之譏,劉瑋見避事之責,其視前人,多有愧矣。王蔚、馬惠迪之徒,何足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