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葡萄白腐病

鎖定
葡萄白腐病俗稱腐爛病、水爛或穗爛,是由白腐墊殼孢侵染所引起的、發生在葡萄上的病害。主要危害果穗,也危害新梢、葉片等部位。白腐病是葡萄生長時期引起果實腐爛的最主要病害,高温多雨的夏秋季節是其多發期。發病後病果逐漸幹縮,果粒或果穗易脱落,葡萄減產嚴重,病害大流行年份可能造成絕收。 [1-2] 
葡萄白腐病是葡萄的主要病害,在中國各地均有發生,北方產區果實損失率15-20%,嚴重高達60%以上,甚至絕收。南方高温高濕地區發病更加嚴重。 [1] 
葡萄白腐病的防治方法主要以農業防治和化學防治為主。首先選擇抗病品種,及時清除菌源,加強栽培管理;最後結合化學藥劑進行防治。 [3] 
中文名
葡萄白腐病
外文名
Grapevine white rot
別    名
腐爛病
別    名
水爛或穗爛
為害植物
葡萄
為害部位
果穗、新梢、葉片
病    原
白腐墊殼孢

葡萄白腐病病原特徵

病菌為無性態為白腐墊殼孢(Coniella diplodiella Petrak et Sydow),半知菌亞門墊殼孢屬。病部長出的灰白色小粒點,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器球形或扁球形,壁較厚,灰褐色至暗褐色,大小為118-164微米×91-146微米。分生孢子器底部殼壁凸起呈丘形,其上着生不分枝、無分隔的分生孢子梗,長12-22微米。分生孢子梗頂端着生單胞、卵園形至梨形一端稍尖的分生孢子,大小為8.9-13.2微米×6.0-6.8微米。分生孢子初無色,隨成熟度的增長而逐漸變為淡褐色,內含1-2個油球。 有性階段為白腐卡尼囊殼(Charrinia diplokiella (Speq.) Vuaka et Ravaz),屬於子囊菌亞門卡尼囊殼,我國尚未發現。此外,病菌有的還能產生一種小型分生孢子器,有人稱為“性孢子器”,其中產生小型分生孢子,大小為4-6微米×1.5微米,無色,短棒狀,中部膨大。還有一種孢子類型,不生在孢子器中,直接產生在無色、分枝且很長的分生孢子梗上(長180-200微米)。這種分生孢子(6-8微米×3-4微米)的形態和分生孢子器內的分生孢子相似。 [4] 
分生孢子萌發的温度範圍為13-40℃,最適温度為28-30℃。孢子萌發要求95%以上的相對濕度,92%以下時不能萌發。分生孢子在蒸餾水中不能萌發,在0.2%葡萄糖液中萌發率也不高,在葡萄汁液中萌發率可達93.2%,在放有穗梗的蒸餾水中則萌發率最高。 [4] 

葡萄白腐病為害症狀

葡萄白腐病
白腐病主要危害果穗,也危害新梢葉片等部位。 [1] 
枝幹:在受損傷的地方新梢摘心處及採後的穗柄着生處,特別是從土壤中萌發出的萌櫱枝最易發病。初發病時,病斑呈污綠色或淡褐色,水漬狀,用手觸摸時有黏滑感,表面易破損。隨着枝蔓的生長,病斑也向上下兩端擴展,變褐、凹陷,表面密生灰白色小粒點。隨後表皮變褐、翹起、病部皮層與木質部分離,常縱裂成亂麻狀。當病蔓環繞枝蔓一週時,中部縊縮,有時在病斑的上端病健交界處由於養分輸送受阻往往變粗或呈瘤狀,秋天上面的葉片早早變紅或變黃,對植株生長影響很大。 [1] 
葉片:多在葉緣或破損處發生,初呈污綠色至黃褐色,圓形或不規則形水漬狀病斑,逐漸向葉片中部蔓延,並形成深淺不同的同心輪紋,乾枯後病斑極易破碎。天氣潮濕時形成的分生孢子器,多分佈在葉脈的兩側。 [1] 
果實:接近地面的果穗尖端,其穗軸和小果梗最易感病。初發病,產生水漬狀、淡褐色、不規則的病斑,呈腐爛狀,發病1周後,果面密生一層灰白色的小粒點,病部漸漸失水乾縮並向果粒蔓延,果蒂部分先變為淡褐色,後逐漸擴大呈軟腐狀,以後全粒變褐腐爛,但果粒形狀不變,穗軸及果梗常乾枯縊縮,嚴重時引起全穗腐爛;掛在樹上的病果逐漸皺縮、乾枯成為有明顯稜角的僵果。果實在上漿前發病,病果糖分很低,易失水乾枯,深褐色的僵果往往掛在樹上長久不落,易與房枯病相混淆;上漿後感病,病果不易乾枯,受振動時,果粒甚至全穗極易脱落。 [1] 

葡萄白腐病侵染循環

病原主要以分生孢子器、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在病殘體和土壤中越冬。病原可在僵果存活4-5年,在土壤中也能存活1-2年。春末夏初,氣温升高又遇雨後,病原靠雨滴濺散傳播,對靠近土面的果穗及枝梢進行初侵染,主要從傷口及果實蜜腺侵入,也可從較薄的表皮處直接侵入;初侵染髮病後,病部產生新分生孢子,又通過雨滴濺散或昆蟲媒介傳播,在整個生長季可進行多次再侵染。 [1] 

葡萄白腐病流行規律

葡萄白腐病在室內乾燥條件下可存活7年之久,在自然情況下,土壤病組織中的病菌能存活2年以上。病菌在土壤中的分佈,以表土5釐米深的範圍內最多,越深病菌數量越少,但30釐米處仍有病菌存在。此外,病菌也能以分生孢子器在樹上病果和病梢上越冬。 [4] 
發病時期:發病時期因各地氣候條件不同而有早晚。中國華東地區一般於6月上、中旬開始發病;華北在6月中、下旬;東北則在7月份。發病盛期一般都在採收前的雨季(約7-8月)。 [4] 
發生條件:高温高濕的天氣,易發病。當氣温26-30℃,相對濕度95%以上,病原萌發率最高。肥水供應不足,管理粗放,病蟲及機械損傷多,發病重。地勢低窪,土質黏重,排水不良土壤瘠薄,雜草叢生,或修剪不適,枝葉過於鬱閉,病蟲及機械損傷多,發病重。立架式比棚架式發病重,東西架向比南北架向病重些。 [1] 
發病原因:一般果實進入着色期和成熟期時,發病率愈來愈高。再者,果穗的部位和發病率也有很大的關係。權威報告顯示,80%的病穗發生在距離地面0-40釐米處的穗體,其中20釐米以下佔60%。所以,越是接近地面的果穗越易發病。原因是這些地方地勢低窪、土質黏重、排水不好等,加之對樹枝修建不當,或者果園過於封閉導致透光性差,從而誘發白腐病。 [2] 

葡萄白腐病防治方法

葡萄白腐病農業防治

  1. 選擇抗病品種:在病害經常流行田塊,儘可能避免種植感病品種,儘量選擇抗性好、品質好、商品率高的高抗和中抗品種。 [3] 
  2. 及時清除菌源:生長季及時剪除病果、病葉和病蔓,落葉後結合冬剪徹底清除病穗、病枝、病葉、病粒,帶出園外集中處理,減少當年再侵染菌源。 [3] 
  3. 加強栽培管理:科學施肥灌水、防治病蟲、合理負載,增強樹體抗病能力。通過摘心、抹芽、綁蔓、摘副梢、中耕除草、雨季排水、適時套袋等經常性田間管理工作降低果園濕度,保持葡萄園通風透光。科學疏花疏果。 [3] 

葡萄白腐病化學防治

對重病果園,發病前將50%福美雙粉劑、硫黃粉、碳酸鈣混勻後撒在葡萄園地面上,每畝撒1-2千克,或用200倍液五氯酚鈉、退菌特噴灑地面。 [3] 
開花前後,噴波爾多液、科博類保護劑預防病害。 [3] 
從病害始發期(一般在6月中旬)開始,每隔7-10天噴1次藥,連噴3-5次,直至採果前15-20天。噴藥須仔細周到,重點保護果穗。噴藥後遇雨,應於雨後及時補噴。 [3] 
可選擇藥劑有43%戊唑醇(好力克)懸浮劑2500-3000倍液、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50%異菌脲(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等。注意,不套袋葡萄儘量不要使用代森錳鋅、多菌靈、福雙美、退菌特等藥劑,以免污染果面或對幼果造成藥害。 [3] 
參考資料
  • 1.    郭書普主編,新版果樹病蟲害防治彩色圖鑑,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10.04,第87-88頁
  • 2.    楊密.葡萄白腐病的發生與防治[J].鄉村科技,2018,(第1期):73-74
  • 3.    符麗珍,黨攀峯.葡萄白腐病發生規律與防治措施[J].西北園藝(果樹),2019,(第3期):33-34
  • 4.    浙江農業大學等編,果樹病理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79.11,第186-18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