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葛洲壩西陵中學

鎖定
宜昌市二十一中(也就是葛洲壩西陵中學)坐落於西壩島上,距葛洲壩大壩下游一公里。創辦於1975年8月,初名三三零工程局五中附小,由原三三零基礎分局小學和機械分局小學合併而成,學生由小學五個年級和初一共計500多人。它的創辦是三三零工程局為適應修建葛洲壩,大批水電職工的子女隨父母到工地,而在西壩島上工程局又無初中的歷史需要而成立的。建校之初,學校在中學部校園內只擁有一棟四層樓的教學樓和四棟平房,教職工主要由原兩校教師和新分來的大學教師23人組成。由陳祝初副校長主持行政工作,劉訓華副書記主持黨務工作。
中文名
葛洲壩西陵中學
創辦時間
1975年8月
知名校友
劉訓華
所屬地區
西壩島
人    數
500多人

葛洲壩西陵中學發展簡史

1977年4月,原丹江工程局修配廠中學的教職工和財產遷入合併到五中,以後還陸續從工人和家屬中招收了一些教師,以此為基礎的師資隊伍開始形成。1977年1月,三三零教育處任命陳樹森為五中校長兼書記,這是五中歷史上的第一任黨政領導,也標誌着五中正式成立。
1977年9月,學校形成小學五年制和初中三年制。1979年,高中也有兩個年級在讀。至此,五中具有了小學部、初中部、高中部三大塊學校格局。
1979年和1981年,二號、三號教學樓相繼投入使用,學校的主體建築設施基本到位。由於大批隨工家屬子女解決户口,學校日益龐大,從1981年秋季起,學生每年以近千人的速度猛增,至1986年秋季達到高峯,在校生達5000多人,成為全國當時規模最大的中小學之一。
1987年,為便於教學管理,五中和五中附小正式分成兩校,五中附小遷入到西壩路25號新校園內,1988年、1989年、1990年陸續合併了後來再次創辦的基礎分局小學、拌和廠小學、機械分局小學。1991年秋季,小學學制開始使用六年制。1992年,五中附小更名為濱江小學。
從1987年開始,中小學為改善辦學條件,分別創辦了一些校辦工廠,它們是:糕點廠、卷閘門廠、果凍廠、星星工藝美術廠、尚客優酒店、清江圓夢園飯店等。1997年7月由於教育需要全部停辦。
1996年,義務教育生源進入谷底,秋季升入初中一年級僅120餘人,而同年初中三年級畢業300餘人,大量教師富餘,於是學校成立了中專部,招收電子、旅遊專業學生。1997年7月,為整合教育資源,探索九年一貫制,五中和濱江小學進行了合併,成為新的葛洲壩五中,並於1998年9月改名於葛洲壩西陵中學。1998年還是學校發展的一個轉折點。1996年創辦的中專部職業教育限於資質、硬件條件、社會需求等,發展也遇到瓶頸。於是學校一方面以發展求生存,尋找新的路子;另一方面,學校大刀闊斧地進行勞動人事制度改革,精簡人員。這一年,學校根據社會對教育需求的變化,確立了擴大高中辦學規模的戰略決定。學校高中由只招收葛洲壩職工子女擴大為面向全社會招生,並在當年實現高中招生130多人,實現辦學收入120多萬元。學校形成了以義務教育為體,高中教育、職業教育為翼的“一體兩翼”的辦學格局。同時,按照學校職工代表大會通過的改革方案,精簡50多人。發展高中和勞動人事制度改革對學校後來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2000年,限於種種限制條件,中專部停止招生。2001年,學校高中招生達270多人, 2002年,高中整體在校學生人數超過初中。由於高中辦學已經形成規模,再加上已初步建立與市場相適應的勞動人事制度,學校最終平穩地度過了生源低谷,實現了可持續發展。

葛洲壩西陵中學中考競賽

從1986年開始,五中的教學質量穩步提高,中考上線人數逐年增加,1988年過百人大關,至1989年達到最高峯126人,以後又連續兩年保持高位,並湧現了六位中考狀元。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讚譽。學生的各種競賽成績也非常喜人,在《中華電力杯》少年數學競賽,華羅庚數學金盃賽,全國數學競賽,全國物理競賽,全國化學競賽中屢屢獲大獎,為葛洲壩教育增了光。

葛洲壩西陵中學特色辦學

在積極推進新課程中,學校進一步明確了提高教學質量,堅持新課改方向,走特色辦學之路,是學校可持續發展的保證的指導思想。附屬小學從2000年開始試辦雙語班,開展漢語、英語雙語教學實驗,以後又開辦了藝術班,學生在舞蹈、版畫、國畫等藝術領域進行探究;初中部注重學生潛能的培養與發掘,對有潛力的學生進行特長輔導;高中部則與三峽大學藝術學院聯合舉辦了美術特長班,同時招收體育特長生,培養美術、體育專業人才;學校還大力開發校本課程,先後組織人員編輯了校本課程《詩詞200首》,《學論語 弘美德》等,開葛洲壩校本研究的先河。由於貫徹新課改與特色辦學相結合,學校教學質量再上新台階。學校被評為“宜昌市課改先進學校”,初中物理、小學語文被評為“先進實驗教研組”。附屬小學先後承辦了葛洲壩心理素質教育現場會、校本課程開發現場會和第一次德育論壇活動。初中辦學質量、中考成績在葛洲壩城區保持領先,學校高考上線人數更呈跳躍式向前發展,其中美術班2002、2003連續兩年保持100%的升學率,2003年有5人取得中國美術學院專業合格證。優良的教育質量為學校在城區贏得了聲譽。

葛洲壩西陵中學黨員隊伍

學校現有中共黨員40名,佔教職工人數的24%。學校黨總支是一個團結向上的集體,黨員來自教育教學一線上的優秀分子,工作中能獨當一面,羣眾中有較高威望,黨的先進性和代表性得到了充分體現。多年來,學校黨總支以創建四好黨支部為抓手,從學校工作的實際、黨員的特點開展工作,努力加強思想、組織、作風建設,深入開展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活動和保持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注重以人為本的管理,以校園文化建設為載體,突出隊伍的動態管理和氛圍的優化,並積極探索黨建工作的新途徑,不斷增強黨組織的戰鬥力。除堅持“三會一課”制度外,適時組織各種教育活動,如資助貧困地區中小學、收看先進人物報告會、身邊楷模展示牌、師德教育活動、開展“攜手共建”活動等等,激發了黨員們的事業心、責任感。黨總支緊緊依靠全體黨員,依靠全體幹部和羣眾,確定了“在穩定中求發展,在發展中創特色”的總體工作思路,充分發揮了黨總支的戰鬥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先鋒模範帶頭作用,充分調動了全體黨員的積極性、創造性,引領了學校的發展,學校黨總支多次被評為集團公司“先進黨總支”,學校多次被評為葛洲壩教育實業集團“最佳文明單位”。

葛洲壩西陵中學教師隊伍

學校發展的關鍵在於教師。精深廣博的知識、良好的師德、高超的教育藝術,對教育和學生的熱愛是教師素質發展的目標。通過開展“學習工程”、“培訓工程”,健全“運行機制”、“激勵機制”,構建了“新教師—一般教師—骨幹教師”培訓體系模式。在校內為教師提供了許多展示才華的機會,如“黨員先鋒崗示範課”、“青年團員研究課”、“青年教師風采大賽”、“青年教師綜合素質大賽”等。這些多層次、多渠道的活動極大的調動了廣大教師提高崗位技術、練好教書育人本領的熱情。近年來,學校湧現了葛洲壩優秀專業技術人員一人,六名葛洲壩學科帶頭人,三名教學能手,一名“十佳”青年教師,五名“十佳”班主任,為學校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葛洲壩西陵中學學校工會

葛洲壩西陵中學工作成果

學校工會以師德建設為核心,推動教職工隊伍的素質建設,注重教育觀念的更新。聘任了三峽大學多名教授來校講座,指導教師提高業務水平,引導教師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優化課堂教學,創造新的教育模式,充分發揮了工會在學校教育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實業集團的教育創新活動中,六名教師被評為學科帶頭人,四名教師被評為教學能手,德育創新、教科研論文、教職工素質競賽均獲得優異成績。校工會廣開言路,不斷健全職代會制度,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努力打造一個民主管理、規範管理、活力管理的西陵中學。

葛洲壩西陵中學工會榮譽

工會多次榮獲集團公司、城管局的“模範職工之家”、“職業道德先進單位”、“五好離退休管理單位”、“先進女職工委員會”、“巾幗文明示範崗”等榮譽。

葛洲壩西陵中學思想政治

葛洲壩西陵中學的思想政治工作是融在教學工作之中的,是融在為羣眾辦實事之中的,是融在為羣眾解除後顧之憂之中的。
不斷進取中的西陵中學團委、少先隊,堅持改革與創新,以人為本,把握髮展機遇,拓寬工作領域,創新工作載體,健全工作機制,夯實育人基礎,堅定不移地用鄧小平理論和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構築當代青少年的精神支柱,以繁榮有效的校園文化、社會實踐活動、少先隊成長活動等,引導創新篤學,並廣泛開展青年志願者活動,團結帶領廣大團員青年、少先隊員堅定信念,發奮學習,自覺奉獻,充分發揮着共青團、少先隊組織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連續多年被評為教育實業集團“先進團委”、“雛鷹大隊”等。
西陵中學已形成了以黨總支為主陣地,以黨政幹部為骨幹,全體黨員積極參與,黨政工團密切配合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

葛洲壩西陵中學發展前景

在辦學中,以明德、求真、務實、和諧為內容的校風;以善學、勤思、知美、益心為核心的學風;以愛生、敬業、博雅、身正為載體的教風已逐步形成。學校正抓住實施新課程的契機,積極遵循着“讓學生合格,讓家長放心,讓社會滿意”的辦學方向,為葛洲壩教育繼續譜寫輝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