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葛一虹

鎖定
葛一虹(1913—2005),上海嘉定人,原名葛曾濟,字作舟,號巨川,曾用多個筆名,後以“一虹”行世。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新中國戲劇理論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著名戲劇理論家、翻譯家、戲劇史家、出版家,中國藝術研究院原顧問、外國文藝研究所所長、話劇研究所所長。 [7]  1944年創辦天下圖書公司。1957年參加籌建中國戲劇出版社,先後任副社長兼總編輯、社長、中國劇協書記處書記。著有劇本《紅纓槍》,合編有《蘇聯木刻》、《高爾基傳》、《普西金畫傳》等,譯有《帶槍的人》、《高爾基》等。 [1] 
(概述圖來源 [8] 
中文名
葛一虹
別    名
葛曾濟
穆契
黃蕪茵
黃舞鶯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13年4月2日 [4] 
逝世日期
2005年
畢業院校
上海大同大學
南洋中學
上海三育學校
職    業
戲劇理論家、翻譯家、戲劇史家、出版家
出生地
上海嘉定
性    別

葛一虹人物簡介

葛一虹 葛一虹
葛一虹(1913—2005),現當代戲劇評論家、翻譯家。上海嘉定人。1932年就讀於上海大同大學。學生時代起就參加左翼文化運動,並在報刊發表影、劇評論。曾先後擔任《新演劇》和《中蘇文化》文藝欄主編、中蘇文協研究委員會副主任、中華全國抗敵協會理事、戲劇界協會監事。建國後,歷任國戲劇家協會書記處書記,《戲劇論叢》主編、中國戲劇出版社社長兼總編、中國藝術研究院顧問兼外國文學研究所和話劇研究所所長。

葛一虹人物事蹟

葛一虹(1913—2005),上海嘉定人。1932年畢業於上海南洋中學,同年考入上海大同大學專攻物理化學,在校期間籌組“大同劇社”、“暴風雨劇社”。 [3]  1932年“一·二八”淞滬戰爭爆發,戰火波及嘉定,縣城一度被日本侵略軍侵佔。葛一虹決心以戲劇為武器,喚起家鄉民眾抗日救亡的熱情。他與瞿白音、田魯組成了“暴風雨劇社”。經瞿白音的一位朋友介紹,葛一虹和田魯與左翼“劇聯”接上了關係。 [5] 
1933年加入中國左翼戲劇家聯盟。同年春,嘉定淪陷一週年,他與瞿白音、田魯3人決定搞一次紀念活動。他們通過“左翼劇聯”的章泯,邀請活躍於上海話劇舞台的駱駝演劇隊到嘉定與暴風雨劇社聯合演出。這年4月的5日、6日兩天,由陳鯉庭帶領駱駝演劇隊的成員左明、徐韜、王為一、高原、姜敬輿、朱銘仙等30餘人到嘉定,與暴風雨劇社在嘉定孔廟搭台演出。駱駝演劇隊演出了《帝國主義的狂舞》、《高爾夫速寫》、《誰是朋友》、《梅雨》、《到前線去》、《放下你的鞭子》及《六·二三》等7個話劇,暴風雨劇社則演出了瞿白音、葛一虹、田魯共同創作的話劇《轉變》和《嘉定三·三》。《轉變》是獨幕話劇,內容描寫一個青年為戀愛苦悶,後在火熱的抗日救亡鬥爭中覺醒,奮起投身於抗日運動。該劇後來更名為《改弦易張》,曾在上海學生劇團中演出,還由他們3人掏錢出版了單行本劇本。《嘉定三·三》是揭露日軍1932年3月3日侵佔嘉定暴行的活報劇,具有很強的宣傳效果,也激發了嘉定人民抗日救亡的熱情。1935年清明,葛一虹通過章泯邀請“劇聯”組織劇團到嘉定縣城舉行演出,不久又第二次到嘉定演劇,趙丹、唐納等都去了。 [5] 
1936年創辦《新演劇》雜誌,1938年在重慶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理事、戲劇界監事。1939年參加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組成的作家戰地訪問團,並隨便團來到武鄉訪問。回重慶後任《中蘇文化》常務編委,併兼文藝欄目主編,中國電影製片廠特約編導,中蘇文協香港分會常務理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擔任中國戲劇家協會研究室主任,《戲劇報》和《戲劇論叢》編委,《外國戲劇》主編,中國戲劇家協會書記處書記,中國戲劇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外國文藝研究所所長,話劇研究所所長等職。著作有《中國話劇通史》、《紅纓槍》等。 [3] 
1945年9月,毛澤東主席到重慶參加國共談判,葛一虹與巴金、曹靖華三人在桂園受到毛澤東的親切接見,三位作家都從事文學翻譯工作,毛澤東説“你們的工作很重要。”毛澤東還興奮地向葛一虹介紹了魯迅藝術文學院的實驗劇團在延安演出《帶槍的人》的盛況,讓葛一虹十分感動。同年10月,葛一虹回到上海,負責中蘇文協上海分會工作,主持天下圖書公司,出版了不少有關蘇聯文化方面的書刊,並撰寫了關於《夜店》等劇評。 [8] 
1946年,內戰爆發,葛一虹奉命回上海工作,任中蘇友協上海分會主任,主持天下出版社工作,同年被選為中華全國文藝協會理事和電影協會監事,主持舉辦高爾基紀念會、普希金紀念會等活動,編印《蘇聯木印》等圖書。1948年,葛一虹、戈寶權等上了國民黨列的“黑名單”,於是轉移到北京工作,主編過《戲劇報》、《戲劇論叢》,任中國戲劇出版社社長兼主編,參加了一、二、三次全國文代會,並被選為中國戲劇家協會常務理事。1990年,葛一虹相約在香港的田魯回故鄉嘉定相聚。在老街州橋,葛一虹打聽當年幫助他們出版《嘉定青年》的世界書局老闆的下落。他説:我們當年的《嘉定青年》半月刊,都是自己掏腰包出版的,出到第四期,資金不足,欠了老闆20多元錢,答應日後歸還,不料此後輾轉各地,浪跡天涯,無緣得歸。 [6] 
1992年,葛一虹開始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9年榮獲文化部第一屆文化藝術科學優秀成果獎特別獎。 [8] 
2005年4月,葛一虹以93歲高齡在北京逝世。 [8] 

葛一虹主要作品

作為中國戲劇界前輩,一貫重視對外國戲劇文化遺產的吸收,積極推動外國戲劇在中國的傳播和研究工作。70年代末由他發起、創辦並任主編的《外國戲劇》雜誌,曾是新時期借鑑外國優秀戲劇文化的主要窗口。早年著有4 幕劇《紅纓槍》、翻譯蘇聯名劇《帶槍的人》。主要著作有:《戰時演劇論》、《戰時演劇政策》;譯著有:《作家與社會》(與人合譯)、《高爾基》、《高爾基傳記》、《普布金國畫傳》等。在擔任話劇研究所所長期間,主編出版了16卷本《田漢文集》、《中國話劇通史》及《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史料集》。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