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葉非英

鎖定
葉非英(1906-1961),原名葉毓茂,字士平,又名葉一茅、葉景,道永慶人,早年畢業於東莞中學。1923年考入蔡元培等主辦的北京世界語專門學校。1926年在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與澎湃交往密切,隨後到廣西省立第三師範學校任教,後來成為著名史學大家的黃現播,便是葉非英在三師任教時的學生。葉非英同時兼編輯本省政府出版的《革命之花》週刊。1927年四·一二事變後遭通緝,投奔韋拔羣,後隨韋拔羣等參加鄧小平、張雲逸組織的百色起義。不久葉非英被捕入獄,越獄後潛逃至香港。在港時他住在莫紀彭家,在莫紀彭主持的《大同日報》工作。1930年,葉非英在福建省泉州黎明高中任教,並在平民中學兼課。當年秋天,巴金探望黎明高中校長吳克剛,和葉非英相識,結為好朋友。從1930年至1947年,葉非英在福建泉從事辦學、辦報、搞學運、搞農運,長達十七年之久,他對教育的探索和改革在泉州一帶頗影響。1947年至1948年,莫紀彭在廣州創辦藹文中學聘請葉非英回穗籌建,後委以校長重任,但他只願當個教員。當時葉非英還協助籌辦了粵東女子職業中學。藹文中學停辦後,1948年冬天葉非英仍回泉州民生農校任教。1949年廣州解放,葉非英離開泉州轉香港回穗,協助創辦新民中學。1950年,葉非英參加了中國民主同盟。1954年前後,曾被評為教育先進工作者,並當選為廣州越秀區第一屆人大代表。 [1] 
別    名
葉非英,葉一茅,葉景
士平
出生地
廣東東莞
出生日期
1906年
逝世日期
1961年
本    名
葉毓茂
人物生平
葉非英(1906—1961)是廣東東莞人,1929年隨韋拔羣參加百色起義,起義失敗後逃往香港。1930年,他到福建泉州黎明高中任教,並在平民中學兼課。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泉州是中國無政府主義者的一方重地,特別是那兩所中學,聚集着一羣懷有“美麗的安那其主義”理想的文化青年,巴金的一些朋友如吳克剛、衞惠林、陳範予等都在那裏任教。 1930年秋天,巴金應黎明高中校長吳克剛之邀,去泉州度假。過了三天,葉非英從廣州來黎明高中,巴金與葉非英相識。他們相處的時間不多,但葉非英給巴金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 1932年4月,巴金第二次到泉州,他住在平民中學,葉非英是這個學校的主持人。他在葉非英的屋裏搭了一張帆布牀。這十幾天的接觸,使他們“成了談話毫無顧慮的朋友”。 轉年5月,巴金第三次到泉州,這次只待一個多星期,巴金和葉非英的交流比較多。學校又有了發展,但葉非英的健康更差了。他的背微微駝了,也瘦多了、老多了,他為學校的發展犧牲了自己的健康。 巴金不同意他犧牲健康、拼命工作的做法,不過他這種“殉道者”的精神,令巴金非常感動。巴金曾託朋友把一筆錢轉交給葉非英,請他一定治病,他卻把錢用來幫助一個貧苦的學生了。 1935年8月,巴金從日本回國,葉非英帶學生到北方考察經過上海,他們又一次見面。葉非英也自感身體有些支撐不住了,巴金勸他留在上海治病,但他還是和學生們一起走了。1947年葉非英來上海,在巴金家裏住過一兩夜,他們談了很多。這是葉非英與巴金見的最後一面。從那以後,直到1961年葉非英死於勞教農場,兩位老朋友再也沒有見過面。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