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葉盛章

鎖定
葉盛章(1912年12月7日一1966年8月31日),出生於北京,字耀如,安徽太湖人,中國京劇著名錶演藝術家、京劇藝術有史以來首創醜行挑班第一人、也是迄今為止惟一一位享有“流派”鼻祖之譽的丑角藝術大師、葉春善的第三子。
7歲入朱幼芬之福清社學習淨角,三年後該社解散,轉入富連成社小西科,初習武生,後改文武丑。先後師從蕭長華、郭春山、沈金戈、王連平沈文成曹心泉等名家問藝。
中文名
葉盛章
別    名
耀如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北京
出生日期
1912年12月7日
逝世日期
1966年8月31日
職    業
演員
代表作品
巧連環
打瓜園
打瓜園
花子判斷
主要成就
被譽為“南北雙絕”
籍    貫
安徽太湖
性    別

葉盛章簡介

葉盛章,京劇表演藝術家。字耀如,安徽太湖人,生於北京。富連成社社長葉春善之三子。7歲入朱幼芬之福清社學習淨角,三年後該社解散,轉入富連成社小西科,初習武生,後改文武丑。先後師從蕭長華、郭春山、沈金戈、王連平、沈文成、曹心泉等名家問藝。後因輩份關係,名拜王福山為師,實從師爺王長林習藝,《巧連環》《打瓜園》《祥梅寺》及《八大拿》等武丑之戲,均得王氏真傳。
葉盛章 葉盛章

葉盛章藝術經歷

葉盛章科班學戲

葉盛章幼入朱幼芬組織的“福清社”科班學戲,他的戲路子是兼王長林、張黑兩家之長,崑曲學自沈金戈,文戲則學自蕭長華、郭春山。
1935年後為富連成創始學戲。後轉入富連成科班四科學生,工文武丑,從藝於蕭長華、郭春山、王連平等人,後正式拜王福山為師。

葉盛章排演劇目

他的《巧連環》《祥梅寺》《打瓜園》等戲,為王福山之父王長林親授。其他如《銅網陣》《雁翎甲》《三盜九龍杯》等戲的演法也宗法王派。
他還編演過《智化盜冠》《徐良出世》《酒丐》等武丑戲。1947年,蓋叫天以雙頭牌名譽特邀葉氏到上海黃金舞台聯袂演出《三岔口》,被譽為“南北雙絕”。
1948年富連成解散,他組班“全新社”,首開武丑挑大樑的先河。

葉盛章建國之後

建國後,任中國戲曲研究院京劇實驗工作團一團副團長、中國京劇院三團副團長。
1950年與李少春、袁世海共組“新中國實驗京劇團”。
1950年後參加中國京劇院三團,排演了《東方朔偷桃》《程咬金招親》等,移植了川劇《秋江》,並參加了現代戲《洪湖赤衞隊》《安源大罷工》的演出。晚年在北京市戲曲學校任教。
1953年羅馬尼亞舉行的世界青年聯歡節上,與黃玉華演出了《秋江》,該劇榮獲金質獎章。後赴波蘭、民主德國、蘇聯、印度、緬甸等國訪問演出。
1964年後在北京市戲曲學校任教。其傳人有張春華、谷春章、範元濂、侯正仁、劉習中、徐冠英等。

葉盛章文革劫難

“文革”中受迫害致死,年僅54歲。
擅演《九龍杯》、《酒丐》等劇,並擅演孫悟空。
中國京劇名醜、一代表演藝術家葉盛章在“文革”初期一夜之間無影無蹤。次日清晨,有人在京城護城河邊,發現葉先生的屍體漂浮在水中……後曾有文説其自殺,甚至傳説跳入龍潭湖而亡的。還有文稱葉離開戲校三天後,屍體及衣物在河邊被發現,顯然是跳河自盡的。筆者經多方取證核實,認為以上兩説均不確切,葉氏絕非自尋短見,葉盛章死因至今是個謎。

葉盛章活動年表

1931年3月21日,農曆辛未年二月初三日,16時:王長林送聖儀式
1931年3月22日,農曆辛未年二月初四日,晨:王長林大殯舉行
1938年2月16日,農曆戊寅年正月十七日:楊小樓接三
1945年10月31日,農曆乙酉年九月廿六日:慶祝蔣主席六秩華誕國劇大公演
1948年,農曆戊子年:黃金大戲院1948年武生大會串舉行
1949年4月,農曆己丑年:天津軍事管制委員會文教部文藝處召開梨園界座談會
1949年7月2日,農曆己丑年六月初七日:第一次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召開
1949年7月28日,農曆己丑年七月初三日,9時:中國戲曲改進會發起人大會舉行
1950年6月1日,農曆庚寅年四月十六日:新中國實驗京劇團成立
1955年1月10日,農曆甲午年十二月十七日:中國京劇院成立
1957年5月,農曆丁酉年:葉盛章收谷春章為徒
1959年6月3日,農曆己亥年四月廿七日:馬連良收梁益鳴為徒
1962年3月,農曆壬寅年:張君秋、高盛麟“走馬換將”

葉盛章代表劇目

他擅長的劇目有《巧連環》《酒丐》《雁翎甲》《盜銀壺》《三岔口》《徐良出世》等,併兼演猴戲,如《安天會》《水簾洞》;冷門戲,如《花子判斷》《白蓮寺》等;崑曲則有《教歌》。
葉盛章、葉盛長 演 三岔口 葉盛章、葉盛長 演 三岔口
建國後,他參加編排演出的劇目有《東方朔偷桃》《程咬金招親》《秋江》《佘賽花》等,現代戲則有《安源大罷工》《洪湖赤衞隊》等。

葉盛章藝術特色

葉盛章所塑造的武丑人物性格鮮明,氣派輝煌,翻撲驚險,武打身段乾淨利落,白口脆快清晰,曾被譽為當時的京劇武丑第一人。他演傳統武丑戲,大多加以修改整理,擴充首尾,完善劇情,如《盜甲》疏理成《雁翎甲》,《盜銀壺》擴展為《盜佛手桔》,《五人義》改編為《十三太保鬧蘇州》等。
葉盛章能戲甚多,文戲中大多安排驚人的絕活兒特技,尤其以扮演戴白髯口的老頭兒最為突出。武戲是他的本工,更是駕輕就熟。他扮演的任何一個角色只要一出場,就能攏住台下所有觀眾的注意力,如他扮演《九龍杯》楊香武出場的幾步走,能使“颱風”灌滿全台。他的開打藝術則更叫人拍手稱讚。他演《三岔口》的劉利華最為拿手,這齣戲是由葉盛章的演出才大紅大紫起來的。他在這齣戲中運用了很多特技,把這出原為武生主演的武生戲變成了以武丑為主演的武打戲。
葉盛章 葉盛章
葉盛章兼收博取,他的舞台藝術不止學於王派,也吸收了張(黑)派優長,並且還有其它行當的藝技在內。他所創造的葉派表演藝術範疇,在長期的舞台實踐和不斷地創造革新中,通過融會貫通,實已突破了武丑行當的侷限。如他演的一至四本的《歐陽德》是取之張黑和黃月山創造的《賀蘭山牧羊陣》。他演《徐良出世》的徐良,揉紫紅色粘白眉毛,很近於武淨。他演《酒丐》的範大杯則又頗近於武生……

葉盛章死因之謎

1966年“文化大革命”來勢迅猛,文化部門首當其衝。葉盛章這位身懷絕技的藝術家,當然在劫難逃。當時葉氏所居龍潭湖樓房,歸公用局所屬,在同單元內尚有葉盛蘭、李盛藻、茹元俊等著名演員。有同樓之人,藉口葉盛章出賣私房,來此擠住勞動人民的住房,而且人口少卻多佔房間,還僱保姆侍侯為由,貼出了煽風點火的大字報。為防不測,葉氏命其子葉鈞找出賣房款存摺,親自交到戲校組織。隨之房管所有又人貼出“勒令”的大字報,限葉氏一家24小時滾出紅湖(當時將龍潭湖改稱“紅湖”)後經哀求説理,方先將一樓單元騰出,併到二樓單元。搬妥之後,葉氏第二天即去上班。誰知隨即來了一些佩戴紅袖章之人,敲開房門後,命葉氏夫人打開箱櫃強行檢查,葉夫人説鑰匙未在家中;下午葉氏即被押回,打開箱櫃任其檢查。不料,又有人貼出了“揭發”葉氏的大字報,誣陷他藏有槍支,這真猶如火上澆油。當天晚上,街道與戲校的造反派,串通在此片居住的一些紅衞兵,在樓羣空場上,對葉氏一家進行批鬥,直至深夜。
次日清晨,兩位鐵路職工路過東便門雷震口(俗稱二閘、今廣渠門北里)處,發現護城河內飄浮着一具上穿白襯衫,下着藍色西褲,足穿千層底布鞋的老者,打撈上來後,手上戴的“勞力士”手錶仍在走動,但人已氣絕身亡。當即有人報告了派出所,從檢查出的工作證得知,死者即葉盛章。於是立即通知了死者所在單位北京市戲曲學校,戲校立即派人驅車前往中國京劇院,將葉鈞接到現場辨認,確為其父無誤。死者身份即已落實,便允許家屬自行處理。
當時,葉鈞發現其父腦後有傷洞,絕非自己投河自盡。但在那個動亂的年代,怎敢追問究竟?此事深深印在葉鈞腦海裏。這位年僅23歲的葉氏獨子,面對病卧在牀的老母親不敢説出實情,只推説來取牀單自用,其母怎知他是用作蓋屍之用。這個年輕人,有苦無處訴,有淚不敢流,只得含悲忍淚找到崇外一家代辦火葬業務的單位,委託將其父火化。待“靈車”來到之時,卡車內已早有幾具屍首一堆放着。可憐這位曾紅遍大江南北、長城內外的京劇武丑名家,就這樣稀裏糊塗地混雜着一起火化了……
事後居然有小學生在陶然亭公園內的假山處,拾到葉盛章生前所用的眼鏡、鋼筆、日記本和放在衣內的幾百元公債券,還有那尚未吃完的幹油餅。派出所將這些遺物轉交給了戲校,並通知了葉鈞。這充分説明,葉盛章臨故之前到過此處。但把自己所用之物放在此處卻是為何?是獨自一人來此,還是另有他人同來?來此有何目的?再聯想到葉氏頭部傷痕,不能不令人對其“溺水而亡”產生質疑,這確是個不解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