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葉浩秀

鎖定
葉浩秀(1903—1928),字翰如,廣東梅縣城南白土鄉(今梅江區三角鎮梅塘宮前村)人。畢業於中山大學。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2-3]  曾任中共廣東大學(後改中山大學)首任黨支部書記、中共廣東區委書記陳延年的秘書、中共廣寧縣委書記、廣東省潮梅黨務巡視員、中共東江地區特派員、中共廣東省委特派員等職。 [1-2] 
中文名
葉浩秀
別    名
字瀚如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廣東梅縣(今梅江區三角鎮)
出生日期
1903年
逝世日期
1928年
畢業院校
中山大學

葉浩秀個人簡介

葉浩秀,小學畢業後,考進東山中學讀書,因品學兼優,連任學生會會長。民國12年(1923)畢業後被保送到廣東高等師範學校英語部就讀。在學期間,他努力攻讀專業知識,追求革命真理。在廣東新學生社創建人藍裕業的幫助下,於次年先後加入新學生社、共青團,被選為廣東高師新學生社負責人。1925年參加中國共產黨,任中共廣東大學(後改中山大學)支部委員,參與領導該校進步學生公開揭露戴季陶及其所支持的右派學生的醜惡行徑,進一步壯大進步力量,黨團員由70多人發展到200多人,成立中共廣東大學總支部,葉浩秀當選為書記。之後,調中共廣東區委工作,任書記陳延年的秘書。
1927年初,葉浩秀調任中共廣寧縣委書記。工作期間,積極發展農會,組織農軍,主辦學校教師養成所,培養革命骨幹。上海“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廣州發生“四•一五”反革命大屠殺,葉浩秀在廣寧向黨員傳達廣東區委指示,成立“非常委員會”,指揮廣寧農軍,配合北江各縣工農軍,準備進攻廣州,後因形勢急劇變化,計劃未能實現,遵照上級指示,去香港彙報工作。11月,任中共廣東省委潮梅黨務巡視員,到潮梅各縣指導工作,恢復和整頓黨的組織,建立工農武裝。
1928年1月,改任中共東江地區特派員,主持東江特委工作。2月9日,在汕頭主持東江、潮梅地區縣、區委書記聯席會議時,因叛徒告密,被國民黨軍警包圍,20名中共縣、區負責人被捕。葉浩秀與軍警搏鬥後跳樓壯烈犧牲,時年26歲。 [2] 

葉浩秀人物生平

葉浩秀,1903年生,幼年時,葉浩秀拜張懷真為師,在本鄉蒙養小學讀書。張懷真曾任《汕頭日報》社社長,學識淵博,思想進步,對學生要求嚴格。葉浩秀十分敬重張懷真先生,努力學習,各科成績優良。小學畢業後,葉浩秀考進了東山中學,東山中學校長葉菊年十分喜歡葉浩秀,常常讚譽他是“一個有作為的好學生”。在東山中學學習期間,葉浩秀在同學中擁有很高威信。被連選連任學生會副會長、會長。時值五四運動後,梅縣學生運動風起雲湧,東山中學學生表現尤為突出。在葉浩秀等帶領下,同學們積極與北京、廣州、上海、汕頭等外地學生取得聯繫,經常利用每年的“五四”紀念日或“國恥日”,舉行報告會、演説會,介紹國內外形勢和外地學生運動的情況,提高同學們的思想認識。他們還創辦了東山校刊,開闢壁報專欄,宣傳新文化、新思想、新風尚,提倡男女平等、婚姻自由。東山中學校刊成為梅縣進步輿論的一個主要陣地。校刊和壁報,都由葉浩秀擔任主編。
1923年,葉浩秀從東山中學畢業後,被學校保送入廣州廣東高等師範學校英語系就讀。在學校裏,他很用功,除努力攻讀學業知識外,還閲讀了不少馬列主義的書刊,追求真理,接近進步學生。那時,中共三大在廣州剛剛召開過,確定了與國民黨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方針。1924年1月,孫中山親自主持召開了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確定了聯俄、聯共和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廣州成為全國革命的中心。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廣州地區工農運動蓬勃高漲,黨的外圍組織“新學生社”也建立起來,並在各校學生中迅速發展。
在這一時期,梅縣地區到廣州讀書的學生很多,他們除了投考高等師範學校外,還有考入西村甲種工業學校和其他學校的。在這些同學中,有不少是廣東最早的共產黨員,如張善銘、藍裕業、賴玉潤、郭瘦真、鄒師貞等。藍裕業是廣東“新學生社”創建人之一,與葉浩秀很友好。在藍裕業介紹下,葉浩秀於1924年初參加了廣東“新學生社”,同年4月又參加共青團,積極參與反帝反封建的鬥爭,並被選為廣東大學“新學生分社”和團支部負責人之一。
1925年五卅慘案發生後,全國各地激起了洶湧澎湃的反帝怒潮。在中共廣東區委和中華全國總工會的領導和發動下,省港大罷工爆發了,10多萬罷工工人和學生回到廣州。為了妥善安排他們的食宿和生活問題,罷工委員會動員了廣州各工會和各校學生參加接待工作。廣東大學團支部和“新學生社”發動學生投身於援助罷工工人的工作。葉浩秀負責組織香港罷課學生接待處,盡力與校方聯繫,騰撥暑假空閒學生宿舍作住所;及後又指導協助組織香港學生聯合會,使參加罷課回來的香港師生得以繼續進行反帝鬥爭。
1925年10月,葉浩秀轉為中共黨員,並在廣東大學組建黨支部時,被選為首任黨支部書記。在葉浩秀等的領導下,廣東大學(後改稱中山大學)學生運動進一步發展。為擴大黨團組織在學校同學中的影響,葉浩秀十分重視做好聯合戰線工作,團結左、中派學生,健全學生聯合會。其時,中共廣東區委書記陳延年經常到中山大學指導工作,著名共產黨人惲代英、蕭楚女等也先後到校講話。而隱蔽在革命陣營內部的新右派蔣介石,為了控制中山大學的學生運動,派國民黨右派戴季陶、朱家驊為中大校長(後戴未到任)。一時間,中山大學成為左派與右派鬥爭的焦點。朱家驊秉承蔣介石意旨,惡毒攻擊中共中大黨支部領導的學生運動,煽動校內原“民權社”的右派分子轉而參加“孫文主義學會”,與校外反共力量如“廣東女權大同盟”一類組織互相勾結,組織“士的黨”分子進行搗亂,妄圖把中大黨支部領導的學生運動鎮壓下去。為了揭露右派分子組織“士的黨”的罪惡陰謀,葉浩秀及中大黨支部成員領導學生奮起反擊,公開揭露他們的反共陰謀,孤立右派學生,進一步壯大進步力量,黨團員人數由70多人發展到200多人。1926年暑假前後,葉浩秀和中大黨支部成員還根據貧苦學生的要求,以黨員為核心,團結廣大同學向校方交涉,使校方接受了貧苦學生關於減免學費的正當要求。
這一年秋天,中山大學改選學生會,又出現一場新的鬥爭。右派分子企圖奪取學生會領導權,事前四出活動,對處於中間狀態的學生進行威逼利誘,要他們選舉右派學生當委員。開會時,“士的黨”暴徒全體出動,各執手杖,殺氣騰騰,衝進會場,衝上主席台進行搗亂。國民黨省、市黨部中的右派分子也派員到場施展陰謀活動。對此,中共中大支部事前也作了充分準備,決定採取聯合左派,團結中間派和孤立右派的方針,在會場中率領大家合力奮擊“士的黨”暴徒,粉碎了國民黨右派的陰謀。在這場鬥爭中,葉浩秀表現得大智大勇,因而引起“士的黨”和右派分子的仇恨,他們勾結廣州地方法院控告葉浩秀“侵犯人權”罪,在中山大學操場裏,召開公審葉浩秀大會。葉浩秀無所畏懼出庭答辯,嚴斥右派的無理指控,1000多名參加大會的同學紛紛發言,為葉浩秀辯護,指控法庭勾結“士的黨”的卑鄙行為,使這次大會變為審訊右派“士的黨”的大會。法官理屈詞窮,只好草草收場。此後,葉浩秀的名字,為全校同學所傳頌。學生會的選舉,進步學生又獲得勝利。
不久,根據革命的需要,葉浩秀調中共廣東區委機關工作,任陳延年的秘書,經常列席區委會議,協助陳延年具體處理區機關的政務工作。
1926年冬,隨着北伐戰爭的順利進行和北伐軍佔領武漢,全國各地革命形勢進入一個蓬勃發展的階段。但與此同時,地主豪紳反革命活動亦十分猖獗。廣東也是如此。西江廣寧等地接連發生了地主反動分子搗毀農會,造謠生事,殺害農會幹部事件。為加強對西江地區農民運動的領導,支援北伐戰爭,1927年初,中共廣東區委決定組建中共廣寧部委,委派葉浩秀為部委書記。周其鑑也一度回到廣寧協助開展工作。他們到廣寧後,堅定執行區委指示,一面利用合法形式揭露地主豪紳的反革命罪惡;一面整頓健全農會農軍組織,倡辦農軍學校——“蒙養小教養成所”,周其鑑為所長,葉浩秀任主任,黃埔軍校畢業的共產黨員藍拓夫等為軍事教官,葉浩秀、周其鑑親自擔任政治教官,抽調各鄉農會和農軍的積極分子進行政治、軍事訓練。該校共辦了兩期,培訓了200多名骨幹,加強了農會基層組織,壯大了農軍力量。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反革命政變。4月15日,國民黨反動派也在廣東進行大屠殺。次日,駐廣寧李福林部一個團前往圍困農會,收繳農軍武器,幸得葉浩秀早有提防,及時通知縣農會和農軍骨幹隊伍撤向鄉村,分散隱蔽。一切安排妥當後,他才與另3位從區委派來巡視工作的人員,化裝乘船去了香港。為挽救革命,反擊國民黨反動派,4月下旬,中共廣東區委決定調派幹部到各地組織武裝暴動,葉浩秀又被派往西江地區。他不顧生命危險,親自到四會、廣寧農村向黨員傳達區委指示,號召成立“非常委員會”,籌劃農軍武裝暴動,配合北江各縣工農軍,伺機進攻廣州。後因形勢急劇變化,馬上組織大規模的反擊行動,奪取廣州的計劃難於實現,根據黨組織的指示,葉浩秀又潛回香港彙報工作。
那時,八一南昌起義已打響,八七會議剛剛開過,中共廣東區委正式改組為中共廣東省委,張太雷任省委書記。根據中共中央指示,為儘快貫徹八七會議精神,組織發動潮梅工農武裝暴動,策應南昌起義軍南下入粵,省委決定葉浩秀、藍裕業、王克歐和羅伯良等為特派員到潮梅開展工作。9月上旬,葉浩秀等人到了梅埔,迅速傳達上級指示,改組和整頓黨的組織,並與中共潮梅地委郭瘦真等配合,組織發動興梅各地工農武裝暴動,組建了廣東工農討逆軍東路第七團、第八團、第十團、第十二團和第十五團,有力地策應和支援了南昌起義軍,使起義軍得以順利進抵粵東。10月,起義軍在潮梅失利後,白色恐怖一時籠罩着整個潮梅地區。此時,葉浩秀被委為廣東省潮梅黨務巡視員,繼續留在潮梅地區協助特委恢復整頓黨組織,指導各地工農軍堅持鬥爭。他和此時被任命為中共潮梅特委負責人的藍裕業先後在梅埔邊、潮澄饒邊分別傳達《中共中央南方局和中共廣東省委聯席會議精神》。此後,潮梅各縣黨組織經過整頓,先後得到恢復,並正式建了工農革命軍。在汕頭市,各項工作都不僅相繼得到恢復,而且還開始有了新的起色,短期內就重建了建築、海員、輪渡、鐵路、店員、電話、裁縫及士兵支部,市郊也恢復了10餘個支部。在葉浩秀指導下,市委召開各支部代表大會,改選市委領導機關,以陳國威為書記,接着又把大革命時期汕頭總工會副主任陳振韜從紫金調回,任汕頭市委常委,加強了領導力量。梅縣、大埔、興寧、豐順等地黨組織也有新發展,至1928年1月底,新發展黨員數百人。各級黨組織還建立巡視工作制度,經常選派同志巡視黨務,各縣工農革命軍中也建立了黨組織,領導農民再次起來反抗地主豪紳,收繳反動地主民團的槍支,醖釀着新的武裝暴動。
1927年12月廣州起義失敗後,中共中央和廣東省委認為:“革命潮流仍在繼續高漲,整個廣東仍是一個暴動的局面,直到奪取全省政權。”實現這一任務的策略是“極力發展農民暴動,造成一縣至數縣的割據局面,形成包圍廣州的形勢”,進而奪取全省政權。1928年1月27日,中共廣東省委發出《潮梅暴動工作計劃》,要求組織潮梅各縣武裝暴動,建立蘇維埃政權,並決定改組中共潮梅特委,任命藍裕業為書記。這時,海陸豐農民暴動在彭湃領導下,迅速向潮、普、惠發展,並與五華、豐順的暴動鬥爭連成一氣。國民黨反動派十分恐慌,加緊派兵鎮壓,並在汕頭部署嚴密防範。
此時,葉浩秀被委任為中共廣東省委特派員。根據省委的決定和部署,為配合海陸豐紅軍向潮、普、惠發展的計劃,他於2月上旬在潮陽縣召開汕頭市委和潮安、澄海、饒平、揭陽等縣黨團書記聯席會議,研究暴動的具體辦法。因獲悉國民黨軍警前來包圍,會議遂決定轉移到汕頭市繼續進行。這時,省委交通員俞全乘香港“安海”輪於2月9日晨抵汕頭港,不料在船上被國民黨便衣偵緝隊查獲所帶文件和資料而被捕。俞全經不起敵人嚴刑拷打,叛變革命,出賣了市委機關和同志,並將敵人帶往汕頭市永泰路中共汕頭市委接頭處。到汕頭參加會議的各縣黨團書記尚不知出事,仍如約陸續到這裏報到。而敵人則狡猾地分散隱蔽在周圍及機關內,採用來一個捕一個的辦法,先後捕住了中共汕頭市委書記陳國威、市委常委陳振韜、黃才、揭陽縣委書記張秉剛等14人。敵人將所捕人員用白布包住面部,密行帶到公安局審訊。有幾個不堅定分子,供出自己的身份,帶着敵人到黨的秘密機關搜捕革命人員。當敵人搜捕到新馬路市委機關時,葉浩秀、藍裕業等5位同志在沒有退路的情況下,奮勇與敵偵緝隊搏鬥,藍裕業等4人終因寡不敵眾而被捕。葉浩秀則抱住一偵緝隊員從三樓窗口跳下,壯烈犧牲,時年僅25歲。 [1] 

葉浩秀親屬成員

葉浩秀的父親葉耀慶,是外出打工的鞋匠。母親饒足妹,是位純樸的山村農婦。葉浩秀在兄弟姐妹5人中,排行第二。 [1] 

葉浩秀人物紀念

全國解放後,葉浩秀烈士生前戰友、廣東省政府副主席古大存致函葉浩秀親屬,信中寫道:葉浩秀同志“對革命十分堅定,他的革命精神和作風,很值得我們學習,大存每念及此,莫不哀痛非常”。徐向前元帥親筆題寫的“梅州革命烈士紀念碑”,碑上鐫刻有葉浩秀的名字。《南粵英烈》、《梅州英烈》、《梅州黨史人物》等書刊都先後編髮了葉浩秀烈士的傳略,葉浩秀成為教育廣大幹部羣眾,特別是青少年的革命楷模。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