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葉期頤

鎖定
葉期頤(1747-1803),字孝受,號淡江,凌雲葉氏第28世孫。信童公之後裔,出生於天山太平祖,生時父母共百歲,故名期頤,小名“百生”。乾隆辛卯科中式舉人選受河南陳州府西華縣知縣,癸卯戌申邑酉,為河南考試官連取三元,撫院梁背堂題贈【三元宗匠】匾音褒揚,一門三元詩,榜眼王增、編修蔡善述、禮部主事王肇成、御史淵廷筠及諸紳士百餘人贈詩褒獎,因集付梓,經吳江金士松、會稽潘汝炯作序,楊保梁跋識。後任雲南曲靖宣威州知州。
別    名
三元宗匠
出生地
福建南安市眉山鄉天山太平祖
出生日期
1747年
逝世日期
1803年
主要成就
被封為“三元宗匠”
本    名
葉期頤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葉期頤人物生平

葉期頤(1747-1803),字孝受,號淡江,南安眉山鄉天山村人。生時父母共百歲,故小名“百生”。少年時代孤苦貧困,隨母攜筐乞討,鄉鄰多可憐而施捨。而期頤若見不設座、不給筷子就不吃。有人嘲笑他,而村中長者卻認為他有志氣,將來必成大器。10歲時隨叔父到台灣。叔父耕作,期頤放牧。放牛的草場靠近村塾,期頤常在窗外跟着學童一齊朗讀。塾師感到奇怪就教他,他能過目成誦。15歲時入淡水縣學。乾隆三十八年(1771)領鄉薦。
乾隆四十五年(1780),天下大比,選授河南西華縣令。受命之際,立誓“不負君、不負民、不負所學”。到任以後,他寬嚴互濟,以息事寧人為本,不苛求;遇到水旱災害,總是力請上司蠲免租賦,放糧銀賑濟,幾次因此觸怒上司,也不計較。因幾次黃河決口,河南省癸卯科(乾隆四十八年)、戊申科(乾隆五十三年)的鄉試不能如期舉行。至五十四年(1789)巳西,才三科一齊考試。解元孟藻、張克廣、周開謨皆出自西華,人稱期頤訓導有方。巡撫梁肯堂特贈匾額“三元宗匠”表彰他。
他任西華縣令十年,民生得安,很受敬重。乾隆五十五年(1790),期頤奉命護餉至甘肅,歷時三個月才返回。縣人聞訊,奔走郊迎數十里,置酒設樂迎接他。不久,調升曲靖府宣威州知州。
其次子葉昌,官至上高縣知縣,遷居台灣,子孫繁衍於台。 [1] 

葉期頤主要成就

被封為“三元宗匠”
被封為“三元宗匠” 被封為“三元宗匠”

葉期頤人物評價

他任西華縣令十年,民生得安,很受敬重。 [1] 
參考資料
  • 1.    李深水,潘用庭主編;中共南安市委宣傳部,南安市方誌辦編.《南安人物選介》.福州市: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10: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