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葉振鵬

鎖定
葉振鵬(1933年10月-2022年9月8日),男,福建省安溪縣人,1955年8月參加工作,1985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著名財政經濟學家、教育家,“中國財政理論研究終身成就獎”獲得者,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研究員,研究生部教授、博士生導師,原副所長。中國財政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理事。曾任廈門大學、福州大學、浙江財經學院兼職教授,全國在職財政幹部學術指導委員會委員。
2022年9月8日,葉振鵬同志,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病逝,享年89歲。 [1] 
中文名
葉振鵬
國    籍
中國
籍    貫
福建安溪
出生日期
1933年10月
逝世日期
2022年9月8日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出生地
福建省廈門市

葉振鵬人物生平

葉振鵬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財政專家,是新中國財政學科建設的重要創始者與開拓者,也是我國財政學科奠基人之一。他在我國首開中國財政、國家預算課程,編寫了我國第一本《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教材和全國第一本統編《國家預算》教材,主編了《中國財政通史》,提出了符合中國改革實際的觀點。
60多年來,他孜孜不倦、筆耕不輟,先後出版21部專著、教科書和工具書(含合著、主編)等,發表在報刊、論文集或其他書籍中的論文、文稿200多篇,主持財政科學研究系統的聯合課題、中華社會科學基金課題、農業部聯合課題等多項課題研究,科研成果的文字數量以千萬字計,著作等身,桃李滿天下。因其對我國財政理論研究作出的突出貢獻,2017年,經財政部、中國財政學會批准,被授予“中國財政理論研究終身成就獎”。
葉振鵬出生在福建省廈門市集美鎮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親在上世紀初就讀北京大學經濟系,是著名教育家黃炎培、馬寅初的學生,曾受陳嘉庚先生委託創辦集美學校(現集美大學的前身)。在父親的嚴格要求下,他從小養成了愛讀書的好習慣。因學習成績優異,高考時同時被理、工、醫、財經類4所高校錄取,在父親的建議下,他選擇了滬江大學銀行系(1952年併入上海財經學院財政金融系)。1953年大學畢業後,因品學兼優,被保送到中國人民大學財政系攻讀碩士學位,時年他剛滿20歲,是班上最小的研究生。讀研期間,勤奮學習的葉振鵬成為系裏公佈的優等生“光榮榜”中的一員。
1955年研究生畢業後,葉振鵬被分配到中央財政幹部學校任教,為市縣一級的財政幹部講課。上世紀50年代,我國面臨財政困難局面,中央特別重視對財政税收方面人才的培養。22歲的葉振鵬面對的學生大多是地市縣級財政、税務的科局級幹部,其中年齡最大的52歲。由於在中國人民大學接受了系統的蘇聯財政理論知識教育,他講課十分順利。但在下午的輔導課上,面對實務工作者提出的一連串實際問題卻是一頭霧水。藉助班上的人才資源,他邀請有經驗的財政局長、税務局長為大家解答財政問題和税務問題,他則在一旁邊聽邊記,遇到大家都不懂的問題,他會特別標註出來專門去相關部門請教後再為大家講解。一學期下來,他不僅課講得好,而且贏得了學生們的一致尊重,與學生們關係十分融洽。蘇聯財政課程結束時,學生們專門寫了一封表揚信送到教務處。
葉振鵬於20世紀50年代開始財政學科研與教學活動。當時尚處於國民經濟恢復時期,我國學者解放前出版的財政學教材內容並不適用於計劃經濟體制,而“蘇聯財政”的教材又缺少對新中國財政經濟實踐的把握,因此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的建立與發展,亟需我們自己的新財政學教材。但在當時全國沒有一所高校開設過“中國財政”課程,於是,葉振鵬利用空餘時間查閲整理資料,多次參與財政部門開展的檢查和調研活動,於1957年編寫出《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學》講義。儘管這在當時只是一本內部教材,但卻是我國學者自己編寫的第一本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性質的財政學教材,具有十分特殊的歷史意義。葉振鵬也因此成為我國第一位編寫中國財政教材和講授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課程的老師。
從選擇從事教師這個職業起,葉振鵬就為自己樹立了一個信條:給學生講課要有自己的東西,要不斷地進行研究,傳授自己的觀點。這一理念,一直貫穿於他60餘年的執教生涯。
1960年,中央財政幹部學校變更為中央財政金融學院,1962年,中央財政金融學院開始正式招生,學校希望葉振鵬開一門新課——國家預算。國家預算屬於財政學科的主要業務課程之一,需要較充實的實踐和業務知識,這對於沒有接觸過財政預算工作的老師具有相當的難度。於是,在時任財政部預算司司長王丙乾的指導下,葉振鵬與另一名同志花了一年多時間編著了我國第一本《國家預算》教材,並於第二年首開國家預算課程。1963年,這本教材作為全國第一本高等財經院校試用教材由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出版。
為了講好這門課程,適應課程的應用性,葉振鵬專門到財政部研究國家預算決算數據表格,並給學生編寫了一套習題,輔以學習國家預算課程。習題的編寫涵蓋了從收入支出、預算編制、預算分析、年度預決算到預決算説明書,不僅內容全面,效果也十分顯著。
1971年底,葉振鵬從河南淮濱五七幹校調入廈門大學,為剛剛建立不久的廈門大學經濟學院財金專業開課編寫了《財政學(討論稿)》講義,這是全國第一本財政學講義,成為當時好幾所院校編寫的財政學教材的藍本。講義於1979年由人民出版社以《社會主義財政理論》為書名出版,1980年6月由日中出版株式會社譯成日文在東京出版。1978年,受中央財政金融學院領導委託,葉振鵬組織當時已復課的六所院校編寫《社會主義財政學》教材,該書於1980年3月由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出版(第1版和1982年的修訂版共13次印刷46萬多冊;1987年9月又進行第二次修訂出版)。
在改革開放新時期,各種財政經濟問題大量湧現,葉振鵬緊跟國家前進步伐,深入研究探索財政政策、財政改革、財政與價格、財政與國家信用、財政與國有企業、財政與社會保障等方面的重大課題。1992年10月,黨的十四大明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這標誌着我國經濟體制將發生重大轉型。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財政改革發展的目標方向如何定位,成為財政學界需要研究和回答的重大而又緊迫的問題。
1993年,葉振鵬發表《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重構財政職能》等論文,提出了“社會主義國家的雙重身份和雙重職能,決定了國家財政由兩個部分即公共財政和國有資產財政組成”的主張。他認為,在經濟體制改革發展中,財政代表國家對國有資產進行價值管理的職能,正隨着政府職能的轉變和政企分離而逐步確立和加強,國家預算也從單一預算向複式預算轉變。如果將這種發展引導到國家財政模式,從現存的“單元結構”向“雙元結構”轉變,將使財政更好地適應和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形成和完善。“雙元結構財政論”緊跟國家前進步伐探索實踐問題,它的正式提出,為我國財政制度轉型作出了重大理論貢獻,對構建適應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財政產生了深遠影響。
葉振鵬從教至今已66年,始終站在教學第一線。他教過的學生有財税部門的調幹生、大學生、工農兵學員、碩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後。除按教學計劃授業解惑外,葉振鵬要求自己做到教學與科研相結合,把自己研究的觀點和學術思想融入教學之中。特別是隨着改革開放,財政這類社會科學不僅會隨着改革形勢發展,甚至作為改革的“突破口”還應主動適應改革的要求,推動改革的發展。所以,葉振鵬的思想、工作緊追時代發展的要求,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充實到教學的內容中去,不侷限於書本知識的傳授,而是“授人以漁”,使學生逐步提高觀察問題、思考問題、研究問題的能力。
在葉振鵬《中國財經理論與政策研究》自序中,他寫道:“從1950年進入大學,我始終沒有離開過財政領域。”時隔60餘年,88歲高齡的他仍然堅守在財政研究領域。
他的身體並不太好,2002年因冠心病做了一次心臟搭橋手術,現在的心跳主要依靠起搏器,但他依舊堅持帶博士生
“三人行必有吾師”。現在許多博士生的論文選題都是較為前沿的課題,有些是他所不熟悉的,對於耄耋之年的葉老來説,這也是一個不斷學習和充實的過程。因此,學生確定了選題之後,他也開始學習。在這中間,他體會到了“活到老,學到老”和與學生一起成長的樂趣。至今,由他直接指導的博士與博士後共有六七十位。
受家庭教育影響,葉振鵬業餘時間很喜歡研讀歷史方面的書。他發現,新中國成立以來史學界對中國財政史的研究,大都是分門別類進行的,諸如財政制度史、賦税制度史、財政思想史、財政人物傳記等。但是這些研究很少基於政治、經濟、軍事、民族等整個歷史環境,沒有從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生產關係和生產力這兩對基本矛盾運動的角度去認識,忽略了政治、經濟、軍事、民族等方面與財政的相互關係。儘管對每個朝代的財政制度講得全而細,但卻找不出背後所存在的深刻社會原因,沒有總結出從先秦到晚清數千年來歷代財政改革的規律。所以,葉振鵬提出了財政史學研究的新模式、新方法。他認為,財政是社會矛盾的焦點,所有的社會、政治、經濟、軍事、民族等矛盾,都會通過財政收支反映到財政上來,因此,要運用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從社會矛盾的發展變化與財政的關係去研究財政史。
葉振鵬探索財政發展規律,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和觀點創新的財政史學研究方法,為建立中國財政史學的研究模式和理論方法開拓了新路。2014年,由葉振鵬主編的《中國財政通史》(共10卷18冊)問世,800多萬字,歷經14年完成,是迄今為止篇幅最大、涵蓋時間最長的中國財政通史,從先秦一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國財政通史》以豐富、準確的史料為依據,以記敍和分析中國財政的發展脈絡及其發展規律為主線,在充分吸收多年來中國財政史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準確、系統地敍述了中國歷史上財政管理機構和財政管理制度的演變及其成敗得失,總結了中國曆代財政改革的經驗和教訓,論述了歷代財政對當時經濟、政治、軍事、社會等方面的影響。2017年,《中國財政通史》榮獲我國新聞出版領域的最高獎——第四屆中國出版政府圖書獎,這是對葉振鵬創新的財政史學研究模式和理論方法的充分肯定。
2014年,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出版了《財政分配事關國力興衰——葉振鵬教授財政學研究與教學六十年成果選》一書,從葉振鵬眾多的學術成果中,依照財政理論、財政政策、財政改革、財政與價格、財政與國家信用、財政與國有企業、財政與社會保障、財政史論、財政學的研究方法等9個專題,整理成108項(個)學術成果或思想觀點,以小標題形式按相關邏輯關係排列,並摘出2000字左右的文稿,文後還標註原論文或著作發表的時間、刊物名稱等。儘管不可能完全包括,但基本可以概覽葉振鵬的主要學術思想和研究成果,可以看到他為新中國財政科學理論體系的創立、發展和創新作出的重大貢獻。
葉振鵬教授之所以能夠在財政學領域取得卓越的成就,與他平淡務實、求真執着,特立獨行的研究氣質與風格有着直接的關係。他的敏鋭、雄辯、深刻、獨到的觀察問題、思考問題、研究問題的學術素質,嚴謹踏實的優良學風和責任擔當精神,始終為我們所敬仰。 [2] 

葉振鵬所獲榮譽

“中國財政理論研究終身成就獎”獲得者 [1] 

葉振鵬社會評價

葉振鵬從教至今已66年,始終站在教學第一線。他教過的學生有財税部門的調幹生、大學生、工農兵學員、碩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後。除按教學計劃授業解惑外,葉振鵬要求自己做到教學與科研相結合,把自己研究的觀點和學術思想融入教學之中。特別是隨着改革開放,財政這類社會科學不僅會隨着改革形勢發展,甚至作為改革的“突破口”還應主動適應改革的要求,推動改革的發展。所以,葉振鵬的思想、工作緊追時代發展的要求,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充實到教學的內容中去,不侷限於書本知識的傳授,而是“授人以漁”,使學生逐步提高觀察問題、思考問題、研究問題的能力。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