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葉巍民

鎖定
葉巍民,中國內地製片人,就職於中盛映畫(北京)國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1-2] 
因從小學京劇,後因京劇行業不景氣,因此去了香港影視圈做臨時演員、武打替身進入演藝圈。後升做武術指導、武術助理。1997年,擔任影視城影視製作中心總經理,2001年轉型為製片人 [1-7] 
中文名
葉巍民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職    業
製片人

葉巍民早年經歷

他從小學藝,主攻武生,練就一身好功夫。九十年代初,作為一名京劇演員在上海闖蕩。但那時幾乎國內所有的京劇團都陷入不景氣,甚至一年沒有一場演出,為了生存,去了香港做臨時演員與武打替身,後升做武術指導、武術助理。在香港待了八年之後回到深圳開始做製片人,兩年後重回上海,進入永樂集團製作社,走上製片人之路,並在上海註冊了自己的影視公司。

葉巍民個人生活

工作之瑕的葉巍民最大的愛好是看碟。他收藏的中外影片有上萬套,家裏也有一個專門的影音室。

葉巍民主要作品

類別
作品
集數
電影
《結婚五年》
——
《古鎮麗影》
——
——
《花兒》
——
絕密工程 [1-5] 
——
電視劇
《古藤》
二十二集
《超越生命》
二十集
《大漢英雄》
二十八集
三十集
幹得漂亮 [6] 
未知

葉巍民個人經歷

葉巍民創辦公司

葉巍民 葉巍民
從2001年出品第一部電視劇開始,葉巍民用十年時間沉浮娛樂江湖。有過政策之殤資金之憂,亦有過定位失準運作失靈,有風波惡也有海天闊。他用十年的孜孜不倦,讓規模不大資金也不雄厚的一家民營影視公司,製作了數百集觀眾耳熟能詳的電視劇集。
早在去橫店工作之前,葉巍民已經在上海註冊了自己的影視公司,但由於橫店給他的誘惑力更大,他暫時放緩了自主創業的步子。2001年之後,橫店發展進入良性軌道,葉巍民也實現了從製片人向管理者的過渡,覺得更有把握做自己的公司,於是選擇回到上海。

葉巍民闖蕩香港

葉巍民 葉巍民
北京鼓勵文化產業發展政策出台,為了增進行業間更廣泛的交流合作,葉巍民把中盛映畫從上海帶進北京,以此獲得更多的機會和更大的上升空間。可以説,中盛映畫算得上中小企業的創業發家模板,而葉巍民自身百折不撓的勁頭和以柔克剛的氣質,也讓人感到創業者身上特有的豎韌力量。
通常,創業者的個人成長史,很能代表一個公司的氣質,它通常會有兩種命運:一是家大業大名聲大的富二代型;二是有勇力,有能力,有耐力的草根型。當然,這二者身上有一種雷同的特質,那就是不甘寂寞。無疑,葉巍民屬於後者。
他六歲學藝,主攻武生,練就一身好功夫。九十年代初,作為一名京劇演員在上海闖蕩。但那時幾乎國內所有的京劇團都陷入不景氣,甚至一年沒有一場演出。他覺得一身功夫都要生繡了,十分困惑。
當時內地的娛樂市場遠不如香港繁榮,有着良好功夫底子的葉巍民決定闖闖香港,去做武打替身與臨時演員。港劇九十年代黃金時期的明星萬梓良李子雄徐小明,以及陳家班的很多明星,他都做過替身。由於京劇武生的基礎好,不僅有實打實的功夫,還能擺出好看的花架子,更有戲感,也能極快速地掌握機位的動作反應,這些特質讓葉巍民很快升做武術助理,然後是武術指導。
“當時內地的娛樂市場遠不如香港繁榮,有着良好功夫底子的葉巍民決定闖闖香港,去做臨時演員和武打替身。港劇九十年代黃金時期的明星萬梓良李子雄徐小明,以及陳家班的很多明星,他都做過替身。”
“我在香港大約呆了八年的時間。替身演員出身嘛,身上哪能沒點傷,雖然轉行但這仍然是自己喜歡的。這段時間是最初積累,也瞭解到劇組從下到上每個細節的運作。”
在香港的日子裏,葉巍民幾乎涉及了劇組管理每一個環節的工作。之後,他回到深圳,開始做製片人,兩年後重回上海,進入永樂集團製作社,走上製片人之路。
問及為何選擇了做製片人,葉巍民説:“一來是水到渠成吧。在劇組積累了那麼久,這一步是最好的;二來可能就是靠種直覺吧。於我而言,有時決定性因素也是運氣,真正引領我走上更開闊的平台是合作伙伴。”

葉巍民開創橫店神話

葉巍民 葉巍民
1997年底,葉巍民迎來事業的第二個轉折,橫店影視城聘請他去做影視製作中心總經理。那時,成立不到兩年的橫店影視城,只有謝晉拍攝《鴉片戰爭》時留下的一條廣州街,可以説是白紙一張。
“我去的時候橫店的路都是坑窪不平的,也沒有直達車,我在義烏下了火車,他們開面包車來接我。當時站在空蕩蕩的大街上,心裏想的是,老闆如果有那個魄力,我們要在五年甚至更短,讓橫店成為中國最大的影視基地,東方的好萊塢。”
作為橫店影視城的首批拓荒者,橫店現今的知名度和發展勢頭,顯然沒有辜負他們最初的理想。作為亞洲規模最大的影視基地,橫店已有廣州街香港街明清宮苑秦王宮清明上河圖等13個拍攝基地,彙集了305家影視公司。
“可能是我的理念和真誠,加上在香港多年來摸索到的實戰經驗,讓橫店選擇了我。我非常珍惜這個空間,意識到這是一次重新定位自己的機會,信心蠻大的,但困難也真的很多。我作為影視中心的負責人,首先要組建一個班子,細化各個部門,然後再培訓下面各個部門的人,包括舞美化,每個細節都要關注到。我當時的想法是,橫店要有永續的發展,必須有自己的人才隊伍,與其從外面請人進來搭班子,不如請老師來,培養當地的人才。”
在進行人才培養計劃的同時,葉巍民也跟橫店的拓荒人們一起,開始了把橫店作為影視全產業鏈來推行的計劃。
“我們最初的設想是,橫店離上海杭州很近,但周邊除了杭州外人文景觀是稀缺的,而杭州又是一個文化古城,自身的資源和個性都不符合影視基地的要求。我們考察了好萊塢和日本的影視基地,發現這個產業不僅可以通過影視文化的高速傳播來宣傳企業,更能帶動當地的旅遊。考察回來之後,就先行做了秦王宮和清明上河圖這兩大基地的規劃。但考慮到當時橫店比較偏僻,交通不暢,第三產業不發達,我們要如何才能吸引到劇組呢?後來,在對劇組進駐的政策上,我們做出了不收一分錢場租費的決定。”
除了橫店影視城的積極政策外,橫店當地的招商政策也給予了很大的支持。凡在橫店註冊的影視公司兩年內免税,這就造就了一大批民營企業,甚至北京上海的大公司都在橫店註冊了分公司,以此吸引了這個行業上中下游各層面的人員。
“在我離開的時候,橫漂已經產生了。而之前對於羣眾演員的管理,我們也想了很多辦法。最初劇組所用的羣眾演員都是當地村莊的農民,老百姓都不種田了,由村長入户負責派人。久而久之,加上入駐劇組的增多,羣演不夠用,造成各劇組重複支付費用,各基地搶人的現象。後來,我們參照了與國際接軌的方法,成立了羣眾演員工會。把每個羣演的資料整合歸檔,不管是漂在橫店的還是原來的村民,都統一造冊,由工會負責送往劇組,統一發錢。”
葉巍民説自己夠幸運才能成為最初的建設者和發展見證者。當時的橫店只有兩個賓館,而如今卻有三十幾個大賓館,五星級的有三四個。橫店每月要接待二三十個劇組,直接拉動了橫店旅遊業的發展。
“這個重新站起來的過程很艱難,現在也回憶不起什麼具體的困難,就是一點點撐過來的。其實在面對困難的時候要積極一點,主動走出去,與行業同伴建立多方位合作。”

葉巍民走自己的路

葉巍民 葉巍民
早在去橫店工作之前,葉巍民已經在上海註冊了自己的影視公司,但由於橫店給他的誘惑力更大,他暫時放緩了自主創業的步子。2001年之後,橫店發展進入良性軌道,葉巍民也實現了從製片人向管理者的過渡,覺得更有把握做自己的公司,於是選擇回到上海。
“第一部戲算是嘗試,當時合作方在找資金合作,我等於是參與投資。是中央一套播出的主旋律戲,本子很好,很有血性,寫一個退伍軍人如何回到家鄉,帶動父老鄉親共同致富的故事。這個開局算是比較順利的。”
接下來,葉巍民開始按自己的喜好投拍古裝戲。但就在片子完成後發行的當口,遇到廣電總局關於古裝劇的限令,這個政策面的打擊對剛剛在影視市場立足的公司是致命的。
“當時差點就死掉了,《大漢英雄》是我和另一家公司一起投資的,折了六七百萬,可以説把自己的原始積累全搭進去了。其實,那條限令打趴下很多中小公司,我們也是一路跌撞,08年後才恢復元氣,算是吸取了一個教訓。做公司不能憑自己的喜歡和熱情,有了公司並不一定就有了放肆的舞台。”
葉巍民 葉巍民
“北京是盛世翔和事業的拐點。明年,我們將分期運作三部戲,現在資金已經全部到位,合作方也比較強勢。此外,中央八套明年要成立自己的電視劇製作中心,把製作費下派到一些公司來定製,我們已經談了幾部。所以,我對明年甚至今後的發展都非常有信心。”
經過五六年的跌撞,葉巍民與中視傳媒浙江綠城等有實力的公司進行了長期合作,合作伙伴的側重多元,有的善於製作,有的精於發行,有的播出平台優秀,大家資源整合優勢互補。2008年,葉巍民製作出品的戰爭戲《等到勝利的那一天》大賣,這為他帶來良好的轉機。
工作之瑕的葉巍民最大的愛好是看碟。他收藏的中外影片有上萬套,家裏也有一個專門的影音室。
之後,他在北京重新註冊了公司,以求更有效組合產業鏈上各環節的優勢資源。

葉巍民公益活動

2021年,葉巍民參與“用太陽能路燈點亮美麗鄉村”公益活動,為鄉村捐助太陽能路燈。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