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落葵灰黴病

鎖定
落葵灰黴病是由灰葡萄孢引起的、發生在落葵的病害。生長中期葉片和葉柄開始發病發病初期呈水漬狀,在適宜温濕度條件下迅速蔓延引起葉萎蔫腐爛,病莖易折倒或腐爛,病部可見灰色黴層。 [2] 
落葵灰黴病是落葵的一種常見病,多雨地區易發病。濕度對該病流行影響較温度大。棚內低温高濕,通風不良發病重。 [2] 
落葵灰黴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有及時通風降濕,避免棚室中形成發病條件;合理密植,減少廕庇,適時中耕除草;及時清除病蟲殘體,及時摘除病葉;發病後及時使用化學藥劑進行藥劑防治。 [1-2] 
中文名
落葵灰黴病
外文名
Malabar spinach gray mold
病    原
灰葡萄孢
為害作物
落葵
為害部位
葉片、葉柄和嫩莖

落葵灰黴病病原特徵

落葵灰黴病病原為灰葡萄孢(學名:Botrytis cinerea Pers. Ex Fr.),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子座明顯,由數個較規則圓形細胞組成,分生孢子梗束生,直立,較長,梗基部細胞較膨大,老孢梗較粗,具5~6個隔膜,大小(700~1880)微米×(12~20)微米,深褐色至深欖褐色,梗頂着生孢子處具數十根無色或淡欖褐色小梗,分生孢子無色透明,單胞,橢圓或近圓形,有的一端具乳狀突起,大小(5.25~10)微米×(7.5~12.75)微米。 [1] 
病菌發育適温20℃,分生孢子及菌核形成適温15~20℃,7~8℃也可產出分生孢子。 [1] 

落葵灰黴病為害症狀

落葵灰黴病
落葵灰黴病(2張)
落葵灰黴病可為害落葵的葉片、葉柄和嫩莖,多在落葵生長中期始見發病。葉片染病,初形成水漬狀壞死斑,半圓形至不規則形,以後迅速發展蔓延,致病葉腐爛。在病組織表面長出稀疏灰色毛黴狀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葉柄和嫩莖染病,多形成褪綠水漬狀斑,以後從病部折倒或腐爛。隨病害發展,在病部表面產生灰色黴層。 [1]  [3] 

落葵灰黴病侵染循環

病原菌以分生孢子在病殘體上,或以菌核在地表及土壤中越冬,成為翌年的初侵染源。棚室或田間靠分生孢子飛散進行傳播蔓延,開花後侵染花辦,再侵入果實引起發病。 [1] 

落葵灰黴病流行規律

病菌發育適温20℃左右,日暖夜涼、温差大和連綿陰雨的天氣有利於落葵灰黴病的發生。植地低濕、株間鬱閉或植株生勢衰弱、活力降低的田塊或植株易感病。品種間抗性差異尚缺少調查硏究。 [4] 

落葵灰黴病防治方法

落葵灰黴病農業防治

及時通風降濕,避免棚室中形成發病條件。合理密植,減少廕庇,適時中耕除草,避免爭肥搶光,及時摘葉調整株形,改善通風透光條件,降低濕度。及時清除病蟲殘體,及時摘除病葉,裝在塑料袋內,帶出田間,集中處理,防止病原再次侵染。 [2] 

落葵灰黴病化學防治

保護地可施用10%速克靈煙劑,每畝次250克,或5%百菌清粉塵劑或6.5%甲黴靈超細粉塵劑,每畝次1千克。發病初期噴灑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50%農利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40%多·硫懸浮劑5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500倍液。落葵沾花時,也可在生長刺激素中加入0.1%的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50%農利靈可濕性粉劑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 [1] 
參考資料
  • 1.    呂佩珂,李明遠,吳鉅文.中國蔬菜病蟲原色圖譜 普通本[M].北京:農業出版社,1992.06:141
  • 2.    郭書普.新版蔬菜病蟲害防治彩色圖鑑[M].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10.04:492
  • 3.    北京市植物保護站.植物醫生實用手冊[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9.12:392
  • 4.    張寶棣.蔬菜病蟲害原色圖譜 十字花科、綠葉類蔬菜[M].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2002.05: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