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落花

(馮雪峯的現代詩)

鎖定
《落花》是現代詩人馮雪峯於1922年3月創作的一首現代詩。這首詩憑藉流水中的落花,傳達對母親、姐姐和愛人的思念與慰安,他希望落花為母親遮住白頭髮變得年輕些,為姐姐開個青春的笑更美麗些,當寫到愛人時有了跌宕,疊合了詩人與愛人間的思念之苦。這首詩層層遞進,使與鄉愁親情融合的愛情滿含樸實清新的氣息,緩緩流入滋潤了讀者心田,自然明快。
作品名稱
落花
作    者
馮雪峯
創作年代
近代
作品出處
《湖畔》
文學體裁

落花作品原文

落花
片片落花,盡隨着流水流去。
流水呀!
你好好地流罷。
你流到我家底門前時,
請給幾片我底媽;——
戴在伊底頭上,
於是伊底白頭髮可以遮了一些了。
請給幾片我底秭;——
貼在伊底兩耳旁,
也許伊照鏡時可以開個青春的笑呵。
還請你給幾片那人兒,——
那人兒你認識麼?
伊底臉上是時常有淚的。 [1] 

落花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於1922年3月10日,那時作者離開自己的家鄉義烏縣不久,正在杭州第一師範學校讀書,家鄉親友的面容還時時縈迴腦際,在杭州一看到隨水飄流的落花,馬上聯想到了家鄉的親人,於是寫下了這首詩以表達對遠方親人的美好祝願。 [2] 

落花文學賞析

湖畔詩社的四個青年詩人,都由衷地熱愛大自然,盡情地抒兮他們對大自然的愛。就連他們合出的詩集名字也叫《湖畔》或《春之歌》,漾溢着一種自然的情趣。這首詩題名為“落花”,而落花本身也恰恰是一種自然景緻。不過,這首詩名為寫落花,實際上是寫人,是詩人託流水將落花獻給自己所懷念的三個女性,並表示了對她們的美好祝願。
據詩人的家屬回憶,詩人出生在偏僻小山村的一個農民家庭,家境很窮,而父親又常打罵母親,所以,詩人自幼就非常熱愛自己的母親,在他早年含淚所寫的《睡歌》詩中,就曾盡情地表達了對母親的熱愛,對她遭遇的同情。因此,他將落花第一個獻給自己的母親,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而由母親聯想到自己的姐姐,那也是順理成章的。至於自己心中熱戀的女友,作者反把她放在最後,這並不是説她不重要,而是因為她的身份特殊一些,特別是從一首詩的角度來説,這樣安排似乎更有餘意。
然而,作者所懷念的雖然都是女性,但他還是抓住了她們各自不同的年齡、身份和特點,對她們祝願的內容也各有不同。由於母親含辛茹苦,白頭髮出現得比較早,所以他只希望能把落花戴在她的頭上,使她的白頭髮能夠遮擋一些; 對於姐姐,他只希望能把落花戴在她耳朵兩旁,讓她照鏡了時能夠高興一些; 對於自己的心上人,他雖然沒有明説,只説她的“臉上是經常有淚的”,但這樣寫似乎更好;僅此一句,便説明對方也苦苦地在思戀着他。這是一種虛寫的手法,但這裏的虛寫實在要比實寫好。
馮雪峯作這首詩時只有十九歲,青春年少,稚氣未脱,他藉助於落花將對三位女性的一片思念之情串連了起來,使得全詩天真委婉,曲折多姿,自有成年人所不可企及之處。 [2] 

落花名家點評

《江蘇青年》雜誌副總編輯王慧騏《試論馮雪峯早期的詩作》:“在詩人早期的詩作中,還有一些篇章出色地抒寫了對母親的摯愛。這些詩雖語言質樸平淡,但卻充滿了真實情感。相信每一個有母親的兒子都會被這些詩撥響心絃,引起共鳴。你聽,詩人面對‘片片落花’‘隨水流去’的情景,不由思念起家鄉的母親,唱出了發自肺腑的聲音:……詩人攝取了母親頭上的白髮這一具有典型特徵的形象入詩,以纏綿悱惻的基調詠唱,給人多少聯想和啓迪——母親頭上的白髮,不正是她一生養育兒女辛勤勞作的見證嗎?詩人對母親的熱愛、想念和感恩報答之情,通過白髮這一‘媒介’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觸發。讓‘落花戴在伊底頭上’,這充滿孩童般天真的想象,寄託了詩人對母親美好的祝願和慰問。” [3] 
原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名譽理事陸耀東《論“湖畔”派的詩》:“在《落花》中,詩人並未具體地描寫‘我’對親人的感情,而只是睹物生情,借物寄意,通過對流水中的落花的希望,來表達他對母親、姊姊、愛人的思念和慰安。這種思維邏輯、感情表達方式,帶有孩子似的稚氣的特質:他希望流水‘流到我家底門前時’,給幾片花兒給‘我的媽’,花戴媽頭上,遮一些白髮,貼在姊耳旁,使她更歡欣;至於愛人,詩換了一個角度,向流水落花介紹伊的特徵。讀者從中可以領會到抒情主人公美好的純潔的天真的願望和感情。人們讀它,就象盛暑在旅途中飲一捧泉水,清淡中略帶甜味,沒有人為香氣,沒有泥濁雜質。純樸自然的感情配上純樸自然的形式,十分和諧。” [3] 
浙江師範大學教授戴林淹《中國現代文學作品選》:“花呀,淚呀,這些陳詞濫調,經詩人真摯的感情溶合,變得清新、莊重,閃出了新的美。” [4] 

落花作者簡介

馮雪峯(1903~1976年),原名福春,筆名雪峯、畫室、洛陽等,浙江義烏人。現代著名詩人、文藝理論家。1921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師範。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結識了魯迅,編輯出版《萌芽》月刊,並與魯迅共同編輯《科學的藝術論叢書》。1929年參加籌備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後任“左聯”黨團書記、中共上海文化工作委員會書記。1933年底到瑞金任中共中央黨校副校長。1934年參加長征。1950年任上海市文聯副主席,魯迅著作編刊社社長兼總編。後調北京,先後任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兼總編、《文藝報》主編、中國作協副主席、黨組書記。1976年患肺癌去世。著有詩集《湖畔》《真實之歌》《靈山歌》《雪峯的詩》等。 [5] 
參考資料
  • 1.    王訓昭選編.愛的歌聲 湖畔詩社作品選.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86.05:103
  • 2.    公木主編.新詩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1.11(2006.12重印):122-123
  • 3.    鄭觀年,谷興雲,魏紹馨.中國現代文學作品選評 下:浙江文藝出版社,1987年11月:45
  • 4.    戴林淹.中國現代文學作品選 上冊:北嶽文藝出版社,1987年06月:342
  • 5.    王寶大,羅振亞主編.中國現代名家分類詩歌·情愛卷 燃燒的聖火:中國青年出版社,1996年05月: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