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萵苣子

鎖定
萵苣子,中藥名。為菊科萵苣屬植物萵苣Lactuca sativa L.的果實。植物萵苣,全國各地均有栽培,赤有野生。具有通乳汁,利小便,活血行瘀之功效。主治乳汁不通,小便不利,跌打損傷,瘀腫疼痛,陰囊腫痛。
別    名
白苣子《山西中藥志》,苣勝子
生菜子《河北中草藥》
中文學名
萵苣子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桔梗目
菊科
萵苣屬
萵苣
分佈區域
全國各地
採收時間
夏、秋季
貯    藏
置於乾燥通風處

萵苣子入藥部位

萵苣子性味

味辛、苦,性微温。

萵苣子歸經

入胃、肝經。

萵苣子功效

乳汁,利小便,活血行瘀。

萵苣子主治

乳汁不通,小便不利,跌打損傷,瘀腫疼痛,陰囊腫痛。

萵苣子相關配伍

1、冶乳汁不通,①萵苣子三十枚。研細酒服。②萵苣子一合,生甘草一錢,糯米、粳米各半合。煮粥頻食之。(《綱目》)③苣勝子30g,王不留行12g,漏蘆9g。水煎服。(《河北中草藥》)
2、治跌打損傷,用萵苣子,不拘多少,微炒研細末。每服三錢,用好酒調服。(《萬病回春》接骨散)
3、治黃疸如金,萵苣子一合。研,水煎服。(姚可成《食物本草》)
4、治陰囊㿗腫,萵苣子一合。搗末,水一盞,煎五沸,温服。(《綱目》)
5、治癤瘡瘢上不生髭發,先以竹刀刮損,以萵苣子拗猢猻薑末,頻擦之。(《摘玄方》)
6、治遺精,苣勝子9g,菟絲子6g,五味子9g。水煎服;或研末沖服,每服3g,每日2次。(《青島中草藥手冊》)

萵苣子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或研末,每服3g。
外用:適量,研末塗擦;或煎水燻洗。

萵苣子藥理作用

1、利尿作用。
2、抗心律失常作用。

萵苣子使用注意

本品可降低性慾引起陽痿、健忘等,矯正藥為乳香、蜂蜜。

萵苣子現代應用

治療產後缺乳。

萵苣子炮製

採集加工:夏、秋季果實成熟時,割取地上部分,曬乾,打下種子,除去雜質,貯藏於乾燥通風處。

萵苣子鑑別

藥材性狀:瘦果呈長橢圓形至卵圓形而扁,一端漸尖,另一端鈍圓。長3-5mm,寬1-2mm。外表灰白色,棕褐色,黑褐色。瘦果的每一面具7-8條形成順直紋理的縱肋,用時可搓去外皮,多搓時即呈細毛狀(纖維狀)。搓去外皮後,即露出棕色的種仁,富油性。氣弱,味微甘。

萵苣子形態特徵

一年生或二年草本,高25-100cm。根垂直直伸。直立,單生,上部圓錐狀花序分枝,全部莖枝白色。基生葉及下部莖葉大,不分裂,倒披針形、橢圓形或橢圓狀倒披針形,長6-15cm,寬1.5-6.5cm,頂端急尖、短漸尖或圓形,無柄,基部心形或箭頭狀半抱莖,邊緣波狀或有細鋸齒,向上的漸小,與基生葉及下部莖葉同形或披針形,圓錐花序分枝下部的葉及圓錐花序分枝上的葉極小,卵狀心形,無柄,基部心形或箭頭狀抱莖,邊緣全緣,全部葉兩面無毛。頭狀花序多數或極多數,在莖枝頂端排成圓錐花序。總苞果期卵球形,長1.1cm,寬6mm;總苞片5層,最外層寬三角形,長約1mm,寬約2mm,外層三角形或披針形,長5-7mm,寬約2mm,中層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長約9mm,寬2-3mm,內層線狀長橢圓形,長1cm,寬約2mm,全部總苞片頂端急尖,外面無毛。舌狀小花約15枚。瘦果倒披針形,長4mm,寬1.3mm,壓扁,淺褐色,每面有6-7條細脈紋,頂端急尖成細喙,喙細絲狀,長約4mm,與瘦果幾等長。冠毛2層,纖細,微糙毛狀。花果期2-9月。

萵苣子生長環境

生於菜園或田野。

萵苣子相關論述

1、《食療本草》:“悦澤人面。”
2、《綱目》:“下乳汁,通小便。治陰腫,痔漏下血,傷損作痛。”
[1-5] 
參考資料
  •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1999年
  • 2.    南京中醫藥大學主編.《中藥大辭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年
  • 3.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誌》:科學出版社,2013年
  • 4.    譚興貴,廖泉清,譚楣主編.《中國食物藥用大典》: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13年
  • 5.    阿不都熱依木·卡地爾主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維吾爾醫藥研究所編纂;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編.《中華本草 維吾爾藥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