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萱藻

(中藥材)

鎖定
萱藻,中藥名。為萱藻科植物萱藻Scytosiphon lomentarius (Lyngb.) J. Ag.的藻體。分佈於中國南北沿海。具有清熱解毒,化痰軟堅之功效。常用於咳嗽,喉炎,甲狀腺腫,頸淋巴結腫。
植物界
褐藻門
褐藻綱
網管藻目
萱藻科
萱藻屬
萱藻
分佈區域
我國南北沿海
中文學名
萱藻
採收時間
春、夏季
用    量
內服:煎湯,10-15g

萱藻別名

海嘎、海麻線、撈子筋、黃海菜、海菜管、海通草。

萱藻入藥部位

藻體。

萱藻性味

味鹹,性寒。

萱藻歸經

歸肺、肝經。

萱藻功效

清熱解毒,化痰軟堅。

萱藻主治

用於咳嗽,喉炎,甲狀腺腫,頸淋巴結腫。

萱藻相關配伍

1、治乾咳,喉炎:萱藻、鵝腸菜各15g,冰糖適量。煎服。
2、治頸淋巴結腫及甲狀腺腫:萱藻、海蒿子、夏枯草各15g。煎服。(1-2方出自《中國藥用海洋生物》)

萱藻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

萱藻採集加工

春、夏季採收,洗淨曬乾。

萱藻形態特徵

藻體黃褐色至深褐色,單條叢生,直立,管狀,高50-100cm,直徑0.1-1cm,幼時中實,不久變為中空。圓柱形,有時稍扁或扭曲,節部一般縊縮;但也有平滑無節的。藻體頂端尖細或鈍圓,基部細。體內為髓部和內外皮層所組成。近體表1-2層細胞小,排列緊密,含色素體。向內為皮層細胞,大而無色,中間髓部細胞無色,由於逐漸發生分離,最後中央變成空腔。藻體成熟時,多室配子囊分佈於體表呈斑塊狀。藻體固着器盤狀。

萱藻生長環境

生於中潮帶的岩石上或石沼中,也生長在高潮帶石沼中和低潮帶岩礁上。體形隨潮帶和水質的不同而有所變化,如長在高潮帶的細小無節;長在中潮帶以下的則粗大,且多縊縮成節。我國南北沿海均有分佈。

萱藻藥材性狀

藻體灰綠色、綠褐色或深褐色,呈扭曲條狀、不規則塊狀。水浸展平後,藻體條形,管狀,扁縮或扭曲,長20-50cm,直徑2-5mm,部分有縊縮的節。藻體表面有時可見斑塊狀的配子囊羣。基部固着器盤狀。質脆,易折斷。氣微腥,味鹹。

萱藻藥理作用

1、抗癌作用;
2、對心血管的作用:擴張血管作用;
3、抗缺氧作用。

萱藻相關論述

《中國藥用海洋生物》:“清熱解毒,軟堅化痰。用於乾咳,喉炎,甲狀腺腫和頸淋巴結腫等。”

萱藻附註

本品為海洋中的自繁植物,能進行光合作用,把海洋中的無機質轉化為有機質,國外一些發達國家早已普遍應用為飼料添加劑。我國有廣闊的海域和漫長的海岸線,海藻資源十分豐富,目前發現的有海藻1000多種,其中經濟價值較高的有100多種,而且產量很大,是一種開發前途非常廣闊的飼料資源。
[1-3] 
參考資料
  •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 .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9年
  • 2.    嚴宏謨.海洋大辭典:遼寧人民出版社,1998年
  • 3.    姜志強,譚克非,李文寬.遼寧省水生經濟動植物圖鑑: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