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萬載開口儺

鎖定
萬載開口儺,亦稱“跳魈”,是萬載民間驅鬼逐疫、祈福求平安、極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動。流傳於萬載縣的馬步、白良、潭埠諸鄉。據清道光版《萬載縣志》載:萬載有儺約在元末明初。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戲劇類項目。 [1]  [4] 
中文名
萬載開口儺
別    名
跳魈
所屬地區
江西 ·宜春·萬載縣
遺產編號
Ⅲ-8
遺產類別
民間舞蹈
非遺級別
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遺產級別
申報日期
2006
申報人/申報單位
宜春市萬載縣

萬載開口儺傳承保護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萬載縣文化館獲得“萬載開口儺”保護單位資格 [2] 

萬載開口儺基本簡介

萬載“開口儺”又稱“跳魁”,是當地民間驅鬼逐疫、祈福求平安的極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動,民眾“祀楊吳將軍歐陽晃”為儺神,俗稱“歐陽金甲將軍”。據清道光版《萬載縣志》 載:萬載有儺約在元末明初。 萬載地處贛西邊陲,西接湖南瀏陽,古為“吳頭楚尾”之地,境內氣候温和,物產豐富,素有“富萬載”之譽,縣民崇尚文明,“跳魁”之風盛行,其活動範圍遍及鄉間和鄰縣。早在1940 年全縣已有儺神廟9 座和17 支儺隊 [1]  ,最早的屬潭埠鎮沙江橋儺廟,始建於明代初年。 [3] 
萬載開口儺表演 萬載開口儺表演
1949 年後“跳魁”之風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幾經沉浮,屢落屢起,不少老藝人冒險保存儺面具、服裝、道具等,精神堪嘉,遺存下來古老儺面具等,已成藝術珍品。萬載“開口儺”沐浴改革開放的春風,今又重現異彩,國內外30 多家新聞媒體先後報道萬載“開口儺”的活動情況,1992 年入選《 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 ,1990 年12 月27 幅儺照應邀前往美國紐約、洛杉磯展出,日本東京大學教授東洋文化研究所博士田仲一成、日本神奈川大學教授廣田律子女士先後多次來縣考察儺舞。台灣《 大陸奇觀》 攝製組專程來到沙江橋拍攝製作成《 萬載儺舞》 風光專題片。2005 年6 月萬載儺舞參加在南昌舉辦的“中國江西)國際儺文化藝術周”榮獲“儺文化展金獎”、“中外儺藝術展演銀獎”和“民間藝術表演優秀表演獎”。 [1]  2008年6月,“萬載開口儺”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3] 
萬載“開口儺”共有16 個表演節目,幾乎每角必唱,動作古樸粗獷,在贛儺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對研究儺文化史、探究儺舞發展、儺戲形成有着重大的藝術價值。 [3] 

萬載開口儺歷史溯源

萬載開口儺表演 萬載開口儺表演 [1]
據清道光版《萬載縣志》記載:萬載有儺約在元末明初,明清時期,跳魈之風盛行,活動範圍遍及鄉間、鄰縣。萬載開口儺由儺舞演變而來,既保留了儺舞的藝術特徵又吸收了古老戲曲成分,有向儺戲演變之趨勢。它共有《開山》、《比刀》、《關王下書》、《關、鮑大戰》、《小鬼戲判官》、《土地》、《團將》等7個節目,有簡單的故事情節,角色有生、旦、淨、醜,幾乎每角必唱,唱、念、做、打齊全,動作古樸粗獷,在贛儺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對研究儺文化史,探究儺舞發展、儺戲形成有着重要的價值。

萬載開口儺藝術特色

萬載儺有“開口儺”和“閉口儺”兩種流派。雖然表演風格各不相同,但供奉的主神皆為“歐陽金甲大將軍”。開口儺有説有唱,表演民間傳説和戲曲故事,如《三國演義》關雲長失荊州片段。閉口儺只跳不唱,多為武儺,長袍短裝,穩健幹練。萬載跳儺每年臘月三十日(小年二十九)晚,各儺廟內中門大開,所有跳儺隊員皆聚集儺廟,由案首帶領進行一系列既規矩、虔誠且程序複雜的請神、拜神儀式後,大年初一便浩蕩出儺。各家各户則舉家早候,恭迎儺神。萬載開口儺共有7個節目,演出順序為《開山》《比刀》《關王下書》《關、鮑大戰》《小鬼戲判官》《土地》《團將》。 除《開山》和《比刀》不開口外,餘者每角必唱,且有簡單的故事情節。節目之間有着密切的聯繫,人物也貫穿始終。從其角色安排看來,生、旦、淨、醜、行當較全。正月十五收儺,又稱“封案”。萬載開口儺的面具均系樟木雕刻而成,面目各異,造型生動逼真,有的莊嚴威武,有的慈眉善目,有的瞠目裂嘴,凶神惡煞,有的滑稽可笑。開口儺已萌現儺戲雛形,並逐漸形成具有儺戲初期的顯著表演特點。 [4] 
萬載開口儺表演 萬載開口儺表演 [1]
擁有六百餘年曆史,作為代代村民除邪求福的精神慰藉與他們自娛自樂的文化形式,萬載儺舞有着鮮明的風俗特色。開口儺不同於其他儺舞形式,它每角必唱,可謂唱、做、念、打齊全,但以唱為主,音樂則以打擊樂貫穿始終,保留着古樸的鄉土氣息。開口儺有一定的故事情節,這是它最大的特點,其主要敍述《三國演義》中關雲長失荊州的片段故事。《比刀》是開口儺的重要節目,它既不像戲劇表演的程式化,也不同於武術,而是集結了古代勞動人民日常生活、勞動操作等形體動作之精華,經過歷代藝人加工和完善,逐漸形成了一種強悍、幹練和緊湊的風格。在《開山》中,有兩個角色分別象徵日神和月神,喻示着對自然的崇拜。開口儺動作古拙、簡單,面具造型各異、栩栩如生,服裝莊重大方,繡飾龍鳳,顯得悠閒、莊重、輕盈、灑脱、有力。

萬載開口儺發展現狀

1984年到1985年,在萬載全縣進行了儺文化調查,瞭解掌握開口儺的存在情況,提出搶救、挖掘、保護意見。1985年6月,召集僅存開口儺老藝人用借來的服裝、面具作臨時排練,由省藝研所錄像保存。1986年底,開口儺資料入編《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萬載縣資料分冊》。1991年、1993年和2004年分別舉辦了全縣儺舞調演。2003年,萬載縣文化局制定並落實了《關於繼承和發展萬載儺文化的實施方案》,成立了萬載縣儺文化工作領導小組,並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在各級領導及主管部門大力支持下,開口儺得到及時搶救、挖掘、繼承和發揚,多次參加儺舞調演。這些舉措效果良好,但仍有不少亟待破解的難題。
1、舊時各儺廟有固定的田產收入,新春跳儺後跳儺隊員有一定報酬,而現今沒有固定的田產收入,跳儺者的勞動也近乎義務性質。
2、以前,文化生活相對貧乏,村民對跳儺者有一種敬佩之情,喜愛儺戲。隨着社會的進步,電視、網絡等流行文化的衝擊,羣眾的文化生活逐漸豐富,不再限於跳儺。
3、世代居住農村的農民離開土地,外出務工,大規模地向城市遷移,後續新人接不上,開口儺賴以生存的農耕土地和“精神植被”在逐漸退化。幾位身懷絕技的儺首相繼謝世,傳承體系簡單,新生力量不夠,儺廟、儺面具頻頻被盜。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