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萬貞文先生傳

鎖定
全祖望(1705~1755) 清代學者、文學家。字紹衣,號謝山,學者尊稱為謝山先生。鄞州(今浙江寧波)人。雍正七年(1729)貢生,三年後中舉。乾隆元年(1736),薦舉博學鴻詞,同年中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
作品名稱
萬貞文先生傳
外文名
Mr. Wan Zhenwen.
創作年代
清代

目錄

萬貞文先生傳原文

貞文先生萬斯同,字季野,鄞人也,户部郎泰第八子。少不馴,弗肯帖帖隨諸兄,所過多殘滅,諸兄亦忽之。户部思寄之僧舍,已而以其頑,閉之空室中。先生窺視架上有明史料數十冊,讀之甚喜,數日而畢;又見有經學諸書,皆盡之。既出,因時時隨諸兄後,聽其議論。一日伯兄斯年家課,先生欲豫焉,伯兄笑曰:“汝何知?”先生答曰:“觀諸兄所造,亦易與耳。”伯兄驟聞而駭之,曰:“然則吾將試汝。”因雜出經義目試之,汗漫千言,俄頃而就。伯兄大驚,持之而泣,以告户部曰:“幾失吾弟。”户部亦愕然曰:“幾失吾子。”是日始為先生新衣履,送入塾讀書。逾年,遣請業於梨洲先生,則置之絳帳中高坐。先生讀書五行並下,如決海堤,然嘗守先儒之戒,以為無益之書不必觀,無益之文不必為也,故於書無所不讀,而識其大者。
康熙戊午,詔徵博學鴻儒,浙江巡道許鴻勳以先生薦,力辭得免。《明史》崑山徐學士元文延先生往,時史局中徵士許以七品俸,稱翰林院纂修官,學士欲援其例以授之,先生請以布衣參史局,不暑銜,不受俸,總裁許之。諸纂修官以稿至,皆送先生覆審,先生閲畢,謂侍者曰:取某書某卷某頁有某事,當補入;取取某書某卷某頁有某事,當參校。侍者如言而至,無爽者。《明史稿》五百卷皆先生手定,雖其後不盡仍先生之舊,而要其底本,足以自為一書者也。先生之初至京也,時議意其專長在史,及崑山徐侍郎乾學居優,先生與之語《喪禮》,乃知先生之深於經,侍郎因請先生遍成五禮之書二百餘卷。當時京師才彥霧會,各以所長自見,而先生最闇淡,然自王公以至下士,無不呼曰萬先生,而先生與人還往,其自署只曰“布衣萬斯同”,未有嘗他稱也。
先生為人和平大雅,而其中介然。故督師之姻人方居要津,乞史館於督少為寬假,先生歷數其罪以告之。有運餉官以棄運走,道死,其孫以賂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錢忠介公嗣子困甚,先生為之營一矜者累矣,卒不能得,而先生未嘗倦也。父友馮侍郎躋仲諸子沒入勳衞家,先生贖而歸之。不矜意氣,不事聲援,尤喜獎引後進,唯恐失之,於講會中惓惓三致意焉,蓋躬行君子也。卒後門人私諡曰貞文。
(選自錢儀吉纂《碑傳集》,有刪節)

萬貞文先生傳註釋

①帖帖:安靜的樣子。②殘滅:毀滅;殘酷暴虐。③易與:輕鄙之詞,如同説容易對付。④汗漫:原意是水勢浩瀚的樣子,此指文字洋洋灑灑。⑤絳帳:紅色的帷帳。後漢馬融常坐高堂,施絳紗帳,前授生徒,後列女樂。後用絳帳作為師長或講座的代稱。⑥博學鴻儒:清朝制科取士方式之一,又稱博學鴻詞,與試者,不論已仕未仕,皆由在京三品以上官員,在外總督、巡撫等大吏先行薦舉,然後彙集京城,統一進行殿廷考試,錄取者授翰林院官。康熙十八年,參與考試的一百四十三人,錄取五十人。當時天下名士,除顧炎武、黃宗羲等人拒不接受薦舉外,其他如朱彝尊、汪琬、毛奇齡、施潤章等都應選錄取,入翰林院纂修《明史》。這不僅保證了這部史書的編寫質量,而且對於消弭漢族士大夫的反滿思想,促進滿漢統治階級的進一步合流,都產生了較大影響。⑺署銜:在姓名前加上官銜。⑻覆審:再加核實審定。⑼參校:檢驗核實。⑽不盡仍:不盡,不完全;仍,因襲,依舊。⑾要:會集,收集。⑿居憂:處於父母尊長的喪期。⒀五禮:古代五種禮制,即吉禮、嘉禮、賓禮、軍禮、凶禮。⒁闇淡:即暗淡,不鮮豔,不光明,比喻為人低調。⒂大雅:才德高尚,也有大方及雅正的意思。⒃寬假:寬貸,寬容。⒄衿:青衿為學子之服,故稱秀才為青衿,也省稱為衿。⒅意氣:情誼,恩義。⒆聲援:聲勢相通,互為援助。⒇惓惓三致意:惓惓(quán quán),懇切的樣子;三致意,再三地表達其意,使人明理達變。 [1] 

萬貞文先生傳譯文

貞文先生叫萬斯同,字季野,鄞縣人,是户部郎萬泰的第八個兒子(最小的兒子)。年少時不恭順,不肯温順服帖地隨從兄長,所經過的地方多遭毀壞,幾位兄長也就不重視他。他的父親想着把他寄託到寺廟裏去,不久,因為他的頑劣,就把他關進一個空房間裏。貞文先生看到書架上有幾十冊明代的歷史資料,非常高興地讀着,幾天就把它讀完了;又看見有關經學之類的書籍,都全部讀完。從關閉的房間出來後,於是就常常跟隨幾個哥哥後面,聽他們談論。有一天,大哥要準備一年的學習考核的內容,先生也想參加,大哥笑着説“你懂什麼呢?”先生回答説“看幾位哥哥所要達到的程度,也是很容易的吧。”大哥突然聽到這樣的話,感到很驚訝,説“既然這樣,那麼我將要來考考你。”於是就拿經義類的題目測試他,漫無邊際,上千文字,一會兒就完成了。他的大哥非常驚訝,拿着文章流下眼淚,把這情況報告了父親説:“差點兒失掉了一個弟弟。”萬泰也很驚愕地説“差點失去了一個兒子。”當天,才給先生穿上新衣新鞋,送到學校讀書。過了一年,又送到黃宗羲先生那學習,又被安排在老師講學的講席之旁。貞文先生讀書一目五行,讀書的速度就如同挖掘了海堤的海水湧入那樣。但還是堅守古代儒者的告誡,認為沒有益處的書不必讀,沒有益處的文章不必寫,所以對書沒有不讀的,但記住的只是大的方面。
康熙戊午年,皇帝下詔徵召學問豐富淵博的人(即開設博學鴻詞科),浙江巡道許鴻勳將先生推薦上去,但先生卻堅持推辭才得以免除。第二年,官府設立編寫書籍的機構來修《明史》,崑山的學士徐元文請先生前往,當時,修史機構徵召有學問的人是按照七品官來發給俸祿的,稱之為翰林纂修官,徐學士想按照其他人的例子來授給先生,但先生請求憑平民的身份參與史書編修,不標示頭銜,不接受俸祿,主管的人答應了。所有的編修官把稿子送到先生那裏,由先生來審核,先生看完,對身邊的人説:拿某本書,某卷某頁上記載了某件事,應當補充進來;拿某本書,某卷某頁上記載了某件事,應當相互參照與校對。身邊的人按照他的話去做,沒有差錯的。《明史稿》五百卷都由先生親手裁定,雖然後來沒有完全依照先生原來裁定的內容,如果索取那些底本,足夠用來自成為一部書的。先生初到京城,當時人們議論他的專長在史學方面,等到崑山侍郎徐乾學居喪在家,先生與他説《喪禮》,人們才知道先生對經學有深厚的研究。侍郎於是請先生編成有關五禮的書二百多卷。當時,京城人才濟濟,各自憑自己的專長展現自己,然而先生低調,但從王公以至於下層的讀書人,沒有不稱他為萬先生的,而先生在與他人來往時,署名只寫“布衣萬斯同”,未嘗有其他的稱呼。
先生為人心平氣和、儒雅,但其中意志又堅定不移。故去的督師的姻親中有人正身居要職,就到史館請求對督師稍加放寬,先生清楚地列舉他的罪過來告訴他們。有個押運糧餉的官員因為放棄押運而逃跑,在路上死了,他的孫子想用賄賂的辦法來請求把祖父列入因為職事而死的人之列,先生斥責並讓他退下去。錢忠介公的子女們非常困苦,先生為了表示自己的同情而勞累,最終沒能夠解決,但先生未嘗感到厭倦。父親的朋友侍郎馮躋仲的子女們被充到勳衞家做家奴,先生就把他們贖出來,並讓他們回家。不激奮自己的意氣,不宣揚自己的聲譽,尤其喜歡勸勉引薦後生,唯恐失去人才。就是在聚會講學中也是萬分懇切,再三表達自己的心意,他就是一個身體力行的君子啊。他死後,學生後輩們給予的諡號為“貞文”。

萬貞文先生傳作者簡介

全祖望(1705~1755) 清代學者、文學家。字紹衣,號謝山,學者尊稱為謝山先生。鄞州(今浙江寧波)人。雍正七年(1729)貢生,三年後中舉。乾隆元年(1736),薦舉博學鴻詞,同年中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次年即返里,後未出仕,專事著述。曾主講於浙江蕺山書院、廣東端溪書院。撰《鮚埼亭集》38卷,《外編》50卷,《詩集》10卷。另有《漢書地理志稽疑》6卷,輯補《宋元學案》100卷,《全校水經注》40卷並補附4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