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萬福

(吳君著長篇小説)

鎖定
《萬福》是吳君創作的長篇小説,首次出版於2020年3月。 [2] 
《萬福》設置深圳(萬福村)與香港兩個空間並分別賦予其象徵意義,講述了40年間三代人離深赴港的故事,由此展現大時代變遷,表現十幾個人物的愛恨情仇、生離死別並就此深入探討人性之謎。《萬福》不僅涉及作者此前小説曾經表達過的所有主題,比如,變異的愛情、親情、友情,人性中的虛偽、欺騙、荒誕,生活困境,心理病相,等等,還特別表現了温暖、寬容、韌性等常態主題,以及尋找、宿命等形而上命題;其不僅在小説格調、氣象上呈現新風貌,還在表達向度、講述方式、語言運用上有突破。 [7] 
作品名稱
萬福
作    者
吳君
文學體裁
長篇小説
字    數
19萬字
首版時間
2020年3月

萬福內容簡介

《萬福》講述了深圳萬福村阿惠和陳水英兩個家庭三代人40年的往事,以及他們從精神到身體迴歸的故事,反映出不同時代深圳和香港的變化。陳水英和阿惠自小便是情同手足的一對玩伴,且都以出嫁香港為最大榮耀。成年後,阿惠率先出嫁香港,陳水英與當地人結婚。彼此間友誼破裂,十幾年間不往來。再後來,陳水英心有不甘,離婚赴港,在不期然與阿惠的相逢中,真相終被揭開——阿惠的男人是個癲癇病人,公婆也是當年的“偷渡客”,一家人的生活也要靠阿惠來養活。這是一個涉及人之虛偽、欺騙、韌性、荒誕等多重主旨的文本。作者毫不保留地將那幅表面華麗光豔的幕布戳破,赤裸裸地呈現出背後的諸多不堪或醜陋。 [2]  [7] 

萬福作品目錄

第一章 風波
第二章 往昔
第三章 積怨
第四章 糾葛
第五章 團圓
1. 打交(打架)
2. 大盆菜
3. 青梅竹馬
4. 粵劇隊
5. 海上飄零
6. 揾工
7. 懷孕
8. 傳奇人物
9. 苦悶
10. 家產
11. 緋聞
12. 鳳凰山
13. 相親
14. 出嫁
15. 新安影劇院
16. 裂痕
17. 創業
18. 投懷送抱
19. 謀劃
20. 女人街
21. 謎底
22. 親人
23. 歸來者
萬福大事記
後記 [2] 

萬福人物介紹

潘壽良、潘壽娥
潘家大哥潘壽良帶着弟弟妹妹們一起爬到逃港的船上,但因為發生意外,潘壽娥沒有逃成,她獨自一人留在萬福,未去成香港成為她的心病,她就想盡辦法也要將女兒阿惠嫁到香港。她更是把自己的哥哥和妹妹恨死了,發誓要和潘家人決裂,因此她在母親回萬福做壽時導演了一場吵架的鬧劇。潘壽良雖然去了香港,卻一直心懷內疚,長期不敢理直氣壯地回萬福,不敢見妹妹潘壽娥和同學陳炳根。但即使他們之間的關係如此惡劣,他們曾經的親情、友情乃至愛情還存在心底,這種親情、友情和愛情只不過因為生活矛盾會以不同方式來表現。比如潘壽良幫助阿惠在香港渡過難關,並一直以阿惠的名義給妹妹潘壽娥寄錢。 [3] 

萬福作品鑑賞

《萬福》在藝術上的突破主要有幾點:其一,聚焦“關係”,並將“關係”自立為本體。作為小説基本要素的“人物”被以藝術方式組合為一種“關係”,即把小説中的十幾個人物編織成一張網,網內各“點”交相呼應,彼此關聯,從其任意一一相對的人物關係中皆可顯示出豐富內藴。這和以前聚焦某個具體人物和單一故事模式的實踐效果不一樣。每個人物都是其中一個點,任何一個點的變動,都會引發“關係網”的變化;“關係”讓講述節奏放緩,即意味着讓小説時間放慢甚至停止,讓空間放大或定格,而這一切不過是為一個目的服務——讓人、事、物及其關係在這種慢節奏中呈現原相。以“關係”為本體的意藴生成模式將小説講述的難度空前提升,為確保主題表達向度上的有效展開,在小説內部織一張大網的“行動”成為壓倒性的藝術訴求。為此,除若干主要人物外,一些次要人物也被屢屢納入“中心地帶”,而作為某一“點”的單個人物極少被靜態描寫或被集中觀照。這也就是讀者在初讀《萬福》時總會被其人物關係所“阻拒”的根因所在。“關係”自立為主體,承擔“獨白”或交流的話語功能,也可看作是吳君對當代漢語小説講述語式所做的一次頗富探索性的實驗。
其二,重構“出走——迴歸”模式,並賦予形而上內涵。這一模式本是中國現代小説的傳統藝術形式,自被魯迅創造性實踐後,就被後世小説家們以不同形式反覆運用。《萬福》構建具體的“出走”與“迴歸”。潘壽良一家人從萬福出走,移居香港,並在此後40年間,不斷重複這種出走、迴歸,再出走、再回歸的不定期遷移。這是具體時間、具體地理意義上的“出走——迴歸”模式。另一種是虛擬出有象徵意義的“出走”與“迴歸”。香港與萬福緊密相連,在物理意義上兩地距離幾乎為零,然而在精神意義上,它是那麼得遙遠。對潘壽良們而言,40年往來,40年身心分離,竟始終沒有跨越那道坎。其精神上的迴歸何日才能塵埃落定?萬福自然是潘壽良們(包括阿惠)精神皈依的原鄉。不是外在的環境製造了不可跨越的距離,而是異化的“自我”一手架設了一道天塹,使迷途的人們無家可歸。同理,香港也是萬福人期待進入的異鄉,然而,橫亙在故鄉與異鄉之間的距離讓陳水英跋涉了十幾年,這又是怎樣的一種人生境遇?物理距離再遠也能克服,精神距離一旦形成,若想跨越,那就難了。總之,從具體到虛擬,“出走——迴歸”模式寄託了吳君有關“家園”“尋找”“反抗困境”“人生宿命”“生命悖論”等眾多形而上命題的深度思考。為輔助於這種模式的有效展開,小説採用倒裝講述法,即在首尾分別講述結果(“風波”與“團圓”),既而依次講述兩家三代人的愛恨情仇、生離死別的故事(“往昔”“積怨”“糾葛”),小説結構(形式)與內容高度合一,也頗有意味。
其三,大量融入粵語方言,並使其承擔部分敍述功能。如何運用方言,如何處理“官話”與方言關係,從來都是一個難題。從吳君的實踐來看,拋棄方言語法,而以普通話語法統之;引入方言語彙,輔之以必要的註釋;引入語氣詞,保留方言腔調。這種既顧及到可理解、可接受,又儘可能把常用或有表現力的方言、地方腔悉數引入的做法是合乎實際的。其實,像吹水(吹牛)、打交(打架)、頭先(剛才)、細佬(弟弟)這類方言詞都不難被理解,而“回來是應該的呀,你做咩”“陰公(可憐)啊,你看看自己都在講咩嘢”這類融方言、地方腔於一體的口語,其表現力自是普通話所不能比擬的。 [7] 

萬福作品影響

榮譽表彰
2020年3月11日,該小説入選3月文藝聯合書單。 [4] 
2020年12月19日,該小説入圍第五屆長篇小説年度金榜(2020)。 [5] 
2023年5月18日,該小説入選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參評作品目錄。 [1] 

萬福作品評價

在深圳建市40年前後,吳君出版了長篇小説《萬福》。這是一部地道寫深圳本土生活的小説,是深圳本土原著居民的生活變遷史和精神變遷史,是潘、陳兩家四十年的家族秘史,是用文學的方式演繹的深圳從前現代向現代堅定邁進的社會發展史;另一方面,小説用血濃於水的方式,講述了深港兩地血肉相連不能割捨的骨肉親情。這是一部有極大難度和挑戰性的小説,可以説吳君用她的方式成功地完成了小説。小説講述的是深圳萬福村潘、陳兩家三代人四十年的故事,是關於出走與迴歸的故事,在人物命運跌宕起伏、大開大闔中反映出了不同歷史時段深圳和香港的關係及其變化。《萬福》是一部與深圳四十年曆史變遷息息相關是小説,也是一曲深圳改革開放四十年的頌歌。(瀋陽師範大學中國文化與文學研究所教授孟繁華評) [6] 

萬福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萬福》
2020年3月
花城出版社
9787536090088 [2] 

萬福作者簡介

吳君,廣東省作家協會主席團成員、深圳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在《人民文學》《十月》等雜誌發表小説多篇,著有《我們不是一個人類》《親愛的深圳》《皇后大道》等專著10部。曾獲中國小説雙年獎、百花文學獎、北京文學獎、《北京文學》中篇小説月報獎、廣東省魯迅文藝獎。入選多種選刊、年選、排行榜,部分作品被譯成英、俄、蒙等國文字出版。多部作品被改編為影視作品、舞台劇。現居深圳。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