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萬年智慧聖地

鎖定
“萬年智慧聖地”是桂林歷史文化新名片 [10]  ,是桂林“十三五”文化旅遊事業發展結出的碩果 [10-12] 
桂林是具有萬年曆史的人類智慧聖地,是“萬年智慧聖地”,是經過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等考古專業機構考證命名的萬年人類智慧聖地。 [1] 
“萬年智慧”是桂林重量級文化名片。 [2]  從2001年甑皮巖遺址首期陶被發現,歷時15年,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等單位圍繞甑皮巖首期陶開展專題研究。在該項研究中,“陶雛器”所使用的“雙料混煉”技術,讓甑皮巖先民們將上萬年前的智慧完美地呈現於世人面前。 [3] 
為深度挖掘桂林史前文化內涵與精髓,自2014年起,桂林甑皮巖遺址博物館考古研究團隊與民盟中央委員陳向進聯合開展研究工作,共同形成桂林“萬年智慧”“萬年智慧聖地”等考古研究成果。“萬年智慧”“萬年智慧聖地”現在已經成為桂林市一張古老而嶄新的文化名片。 [4] 
2016年9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等考古專業機構聯合出具《綜合意見書》,一致認為:桂林是萬年人類智慧聖地。 [5] 
2017年6月22日至24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在桂林舉行“中國南方史前考古暨桂林父子巖遺址發掘學術研討會”,專家們一致同意將桂林命名為“萬年智慧聖地”。 [3] 
國家文物局、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廳等聯合為桂林成為“萬年智慧聖地”進行了揭牌。 [3] 
中文名
萬年智慧聖地
基本信息
桂林是萬年人類智慧聖地

萬年智慧聖地歷史沿革

“萬年智慧聖地”是桂林歷史文化新名片 [11] 
“讓文物活起來”,為深度挖掘以甑皮巖遺址為代表的桂林史前文化的內涵與精髓,自2014年起,桂林甑皮巖遺址博物館考古研究團隊與民盟中央委員陳向進團隊聯合開展研究工作,共同形成桂林“萬年智慧”“萬年智慧聖地”等考古研究成果。“萬年智慧”“萬年智慧聖地”現在已經成為桂林市一張古老而嶄新的文化名片。 [9] 
2017年6月22日至24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在桂林舉行“中國南方史前考古暨桂林父子巖遺址發掘學術研討會”,專家們一致同意將桂林命名為“萬年智慧聖地”。就此,桂林增添一塊新的文化名片。 [2] 

萬年智慧聖地背景介紹

從2001年甑皮巖遺址首期陶被發現,歷時15年,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桂林甑皮巖遺址博物館、桂林市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院、中國民主同盟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經濟委員會等單位共同完成的圍繞甑皮巖首期陶的專題研究取得了階段性研究成果。在該項研究中,“陶雛器”所使用的“雙料混煉”技術,讓甑皮巖先民們將上萬年前的智慧完美地呈現於世人面前。研究表明,甑皮巖首期陶是特殊的泥塑器,也是特殊的陶器;它在捏製成型後未經燒製就直接用來燒煮食物,在煮食過程中經受了不同程度的火煉,具備了一定的緻密度,雖然沒有燒煉到陶化的温度,更沒有完全陶化,但已具備陶器的基本特徵及相應的實用功能,這樣的器物在經受更高的温度燒煉後可完全陶化。因此,甑皮巖首期陶是陶器的雛形,屬於“陶雛器”。陶雛器的出現,揭示了人類從燒烤食物向燒煮食物發展的需求,觸及了甑皮巖陶器起源的脈搏,它最終促成陶器的產生。而桂林的甑皮巖、廟巖、大巖遺址先後發現了距今萬年以上的陶器,桂林其他遺址中發現的陶器與甑皮巖陶雛器和雙料混煉技術有着明顯的傳承關係,充分證明了桂林是中國陶器起源地之一。 [3] 
桂林“萬年智慧聖地“揭牌”” 桂林“萬年智慧聖地“揭牌””
2016年9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桂林甑皮巖遺址博物館、桂林市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院、中國民主同盟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經濟委員會聯合出具《綜合意見書》。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等五方單位一致認為:甑皮巖先民是具有高智商的智慧人,雙料混煉技術是萬年前人類的發明,桂林是萬年人類智慧聖地。 [5] 
雙料混煉技術是萬年前人類的科學技術發明,甑皮巖遺址藴藏着桂林智慧先民的高智商,桂林在一千多年科舉選才體制中,狀元、進士人數高居廣西榜首,廣西曆代科舉70%狀元及50%進士出自桂林。地靈人傑的桂林以及甑皮巖考古研究成果體現了桂林是名符其實的智慧聖地。 [6] 

萬年智慧聖地命名

2017年6月22日-24日,“中國南方史前考古暨桂林父子巖遺址發掘學術研討會”在廣西桂林舉行。此次會議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桂林市文化新聞出版廣電局、雁山區政府、臨桂區政府聯合主辦,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古脊椎與古人類研究所、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北京大學、中國科技大學以及全國各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博物館等90多名專家學者相聚桂林,共同研討大遺址保護與國家古遺址公園建設的“桂林模式”。會議期間,向與會專家們展示了近年來桂林市配合甑皮巖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開展的史前考古新成果,並對加強華南地區史前考古的區域合作進行了研討交流。通過展示和交流研討,專家們一致認可桂林是世界上唯一具有三處萬年古陶遺址(甑皮巖、大巖、廟巖)的城市,也是中國發現洞穴遺址最豐富、最集中的城市之一,同意將桂林命名為“萬年智慧聖地”。 [3] 

萬年智慧聖地揭牌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在中國南方史前考古暨桂林父子巖遺址發掘學術研討會為桂林舉行了“萬年智慧聖地”揭牌儀式。 [7] 
國家文物局、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廳等聯合為桂林成為“萬年智慧聖地”進行了揭牌。 [3] 

萬年智慧聖地歷史背景

甑皮巖首期陶作為中國乃至世界罕見的‘陶雛器’,是特殊的泥塑器,也是特殊的陶器,是陶器的雛形,是陶器研究史上的重大發現,對研究陶器的起源具有重大的意義。
甑皮巖先民創造性地掌握了泥土與砸碎的石英石顆粒按一定比例混練後,捏塑的器皿能用於燒煮田螺等食物。雙料混煉陶雛器是甑皮巖先民有意識的行為,是人類智慧的體現和結晶,是萬年前甑皮巖先民的一項發明創造。
甑皮巖“陶雛器”及雙料混煉工藝技術的最新研究成果,其重大意義是發現了陶器起源的一種模式———甑皮巖先民由於吃田螺的需求促使發明並掌握了“雙料混煉”的技術,用這項技術製作的“特殊的泥塑器”(即“陶雛器”)未經250攝氏度以上温度燒煉即可燒煮田螺。
甑皮巖“陶雛器”的確認,使桂林榮獲“萬年人類智慧聖地”的新名片。 [8] 

萬年智慧聖地影響深遠

清華大學經濟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何茂春教授表示,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桂林作為古老的西南絲路、海上絲路與茶馬古道的重要樞紐,作為萬年桂陶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將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中國與東南亞國家之間的文化交融與經貿合作。
民盟中央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方晉博士表示,桂林躋身“萬年智慧聖地”,將為地方經濟發展帶來新的動力源,極大地促進桂林國際旅遊勝地的建設。
“桂林是國際旅遊勝地,旅遊主推的內涵就是文化。此次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等單位依據考古發現,確定桂林是萬年智慧聖地,發掘了距今12000年的‘陶雛器’,更加厚實了桂林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底藴。對於未來形成標誌性文化品牌,促進當地旅遊進一步發展,具有非常深遠的意義。”廣西財經學院院長夏飛教授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人們對桂林普遍的形象認知更多的是侷限於自然山水景觀,而萬年智慧聖地恰好促使桂林成為文化智慧與山水生態交相輝映的城市,這將極大地促進桂林國際旅遊勝地的建設和發展,這就是文化的力量。 [5] 
民盟中央委員、桂林甑皮巖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特聘研究員陳向進認為,“萬年智慧聖地”是罕見的歷史文化資源,它極大地豐富了桂林歷史文化名城的內涵,是山水甲天下之外桂林市又一個高品質“名片”。甲天下的山水與智慧聖地完美結合,可以成為獨步天下的旅遊資源。 [6]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